■戴 娜
高知群體是知識分子中的精英群體,數量不多,但影響很大。相關研究表明,高知群體在當代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在信息化技術高度發展快速普及的今天,更是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強在高知群體中發展黨員工作,是改善優化黨員隊伍素質結構的現實需要,也是持續提升黨的凝聚力影響力戰斗力的必然要求。
作為知識分子中的精英,中組部對高知群體有明確界定,主要指“知識層次高、文化水平高、專業技能高”的人員。高知群體一般呈現三大特征:一是整體素質較高。具有較高層次的科學文化水平,理論功底較高、知識覆蓋面較寬、專業技能研究較深,受過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高等教育和實踐歷練,在某領域、某崗位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和影響力。二是功能作用明顯。對社會發展趨勢態勢和學科發展動態前沿具有敏銳的感知能力,是思想理論創新領域的開拓者和引領者,對專業理論研究和專業技能發展格外關注,是技術發展創新領域的推動者和創造者。三是個性特點鮮明。具有較強的自主自覺意識,敢于突破舊框框,易于接受新事物,具有強烈的問題意識和深刻的社會洞察力,民主意識和開放意識較強,關心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具有強烈的社會關懷、文化關懷和民生關懷意識,淡泊個人名利,注重個人價值實現。
近年來,各地不斷加大在高知群體中發展黨員力度,黨員隊伍整體結構得到了明顯改善,黨的影響力和凝聚力不斷得到加強。但也面臨一些問題亟待關注:一是結構矛盾明顯。以某地為例,2018年發展黨員173名,其中高知群體僅3人,占比1.7%,3人都單純只是研究生學歷。從年齡結構看,“三高”人員大都集中在中青年,35歲以下數量明顯偏少,個別地方和單位甚至沒有年輕黨員,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二是發展相對不平衡。從實踐來看,高學歷人才發展黨員相對容易,高技能人才發展則相對較難。如一企業研發骨干,作為行業領軍人物,曾獲省勞模榮譽,但該企業黨組織經過3年多的努力,也沒能成功將其吸納為黨組織一員。三是嚴格管理較難。現代社會,出于對發展機會、物質待遇、生活環境等考慮,高知群體流動一般相對較快,主要呈現三多,研究生學歷人才流動多、緊俏專業高技能人才流動多、向發達城市發達地區流動多,給高知群體發展黨員在培養、教育和管理等工作中帶來較大難題。
高知群體發展黨員既是老問題也是新難題。之所以出現上述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從發展對象角度看:一是擔心對主業帶來影響。相較而言,高層次人才關注更多的是如何在行業內保持一定競爭能力,在鉆研業務上需要傾注更多的時間、精力和心血。還有人認為入黨周期長、程序繁瑣,在外出交流學習,尤其是出國(境)時辦理各種手續繁雜,怕牽扯過多精力,影響自身業務提升和工作實績評價。二是平時觀察留下不好印象。一些基層黨組織職責履行不到位,個別黨組織書記素質不過硬,嚴管上不給力,造成部分黨員素質不高、作用發揮不好,甚至形象不佳,挫傷了高知群體的入黨熱情。問卷顯示,38.9%的被調查對象認為身邊黨員作用發揮“一般”和“不好”,對入黨沒興趣。三是后續工作上有顧慮。不可否認,當前一些黨組織還是存在開會多、學習多、流于形式活動多等現象,高知群體平時工作科研任務繁重,對學習教育形式相對單調、內容相對枯燥、與專業相去甚遠的黨組織生活望而卻步。有近60%的被調查對象反映黨組織管理的無謂條條框框太多。從組織實施者角度看:一是急功近利。個別黨組織為完成高知群體發展指標計劃,不能正確把握黨員發展標準,忽視質量,把關不嚴,為完成一定比例和指標“想盡一切辦法”,沒有條件發展都創造條件發展,降低了黨員發展工作質量。二是機械僵化。在高知群體中發展黨員,許多單位普遍存在方法手段單一的問題,往往簡單套用在普通群體中發展黨員做法,不能根據新時代高知群體的特點出發做工作,如還是硬性規定參加學習培訓次數、片面強調書面思想匯報頻率等。三是觀念守舊。個別黨組織工作方式方法不能與時俱進,僵化理解執行相關規定,工作理念跟不上時代發展。調研發現,一些高層次人員認為民主黨派人員綜合層次較高,民主平等意識較強,硬性規定約束較少,言論自由度相對較高。有的高級知識分子認為,加入民主黨派的發展空間更大,更有利于其職業發展或者仕途升遷。
在高知群體中發展黨員,是一項系統工程,要準確把握好政治性、長期性、科學性的特點,既要強化宏觀頂層設計,也要結合基層實際抓好落實,協調處理好多方面的關系。一是處理好規模結構與質量效率的關系。規模結構是對黨員隊伍整體素質的要求,質量效率是對高知群體的特別關注,兩者相互關聯,又相互作用,共同影響著高知群體發展黨員的整體質量。要正確看待一些指標性、比例性要求,作為方向性、目標性指引,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結合實際推行高知群體發展黨員指標單列、名額傾斜,對符合條件的,做到“成熟就發展,名額不受限”。二是處理好政治引導與利益得失的關系。基層黨組織負責人,在高知群體眼中,代表黨的意志,其形象就是黨的形象。結合高知群體特殊特點,可探索建立一些特別黨支部,把那些專業能力強、黨性觀念強、組織能力強的黨員知識分子選拔出來,擔任黨組織負責人,用“相應等次”的高知黨員吸引影響高知群體,更能有效感悟體會和維護呵護高知群體的個人利益訴求,不斷強化對高知群體的政治引領力和政治吸納力,更能善于借助統戰系統力量處理好與各民主黨派關系。三是處理好從嚴要求與靈活機動的關系。要切實解決基層黨組織組織力不強問題,有效提升吸引力凝聚力,對組織生活形式單調單一、學習教育內容枯燥乏味、理念方法守舊落后、黨員教育管理流于形式的,全面開展整頓整治。對高知群體入黨,鼓勵采取更加靈活機動的方式方法,在培養、考察、培訓、政審等各個環節,要區別不同對象、區分不同情況,分別對待和分類進行,更加注重政治標準科學甄別和合理把控,更加注重崗位鍛煉和工作貢獻,更加注重個體進步和尊重個性差異,變常規的“坐等上門”為更多的“主動吸引”,推動更多高知群體思想上認同黨、情感上接近黨、行動上靠近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