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捷
堅持政治引領,選組織放心的人。將政治標準放在首位,圍繞“政治忠誠、政治定力、政治擔當、政治能力、政治自律”五個方面,設定24個具體可視的政治體檢項目,采取“個人檢、領導評、群眾議、組織審”四個程序,對全市市管干部全覆蓋開展政治體檢。注重對政治體檢結果分析研判,分層分類提出提拔重用、繼續留任、交流輪崗等調整意向,對12名政治體檢“優秀”的干部加大使用力度,對4名因政治站位不高、政治規矩缺乏、政治擔當較弱、政治定力不足,被定為政治體檢“亞健康”的干部轉任非領導職務,暢通干部“下”的渠道,充分發揮政治體檢結果效用。
堅持實績優先,選擔當作為的人。旗幟鮮明鼓勵苦干實干,堅決破除圈子文化,選人用人做到“三個不優先”,即同等條件下,說情打招呼的不優先,領導干部親屬不優先,領導干部身邊人不優先,不以人情、親疏、背景選干部,重點選拔“擼起袖子加油干”的干部。建立干部電子實績檔案,詳細記錄干部近三年完成特色性工作、重點中心工作、急難險重任務及取得的主要工作成效等情況,作為憑實績用干部的重要參考依據。今年以來,3名扎根基層、埋頭苦干超過20年的“老黃牛”式干部被提拔正科職,10名因工作業績突出被評為“嚴實和諧好干部”“優質效能服務標兵”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
堅持民意為本,選群眾公認的人。把好干部選拔任用醞釀動議關口,干部人事調整前,廣泛開展干部談心談話和走訪調研,充分聽取分管市領導、用人單位黨組織對崗位匹配情況和任職意向的意見與建議,充分聽取對班子建設的評價與要求。今年干部人事調整前,共對49個班子328名干部進行了談心談話,全面掌握干部思想動態。同時,充分運用“看、評、訪、察、用”近距離了解識別干部的經驗做法,加強對領導班子運行狀態和干部履職情況等日常綜合分析研判,圍繞結構需求、專業背景、能力閱歷、氣質搭配等要素,有針對性地提出優化方向。
堅持問題導向,選事業需要的人。堅持事業為上,針對干部隊伍建設薄弱環節補齊短板,增強選人用人系統性前瞻性。大力選拔使用年輕干部,制定出臺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干部“215”行動計劃,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動態發現優秀年輕干部200名左右,新選拔年輕干部100名左右,新選拔各類科級年輕干部50名左右。今年以來,35歲以下年輕干部占提拔重用干部總數的25%,鄉鎮領導班子平均年齡下降1歲。圍繞專業化要求加強科學選配,注重研判班子成員專業素養是否符合事業發展需要,新配備現代農業、環境保護、法律金融、規劃建設等專業型干部10名,不斷加大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建設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