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組
揚州市江都區委謀劃實施“名校優生”專業領航集聚計劃,每年從“雙一流”名校選拔高素質專業化優秀人才,為區域高質量發展儲備一批生力軍。
突破思想桎梏,“發展空間”+“優厚待遇”搶才。人才是否引得來、留得住,關鍵在于雙向選擇,既要瞄準“高精尖缺”、緊扣發展急需,也要營造良好的人才發展和供給環境。區委按照“弱什么補什么、缺什么引什么”要求,以園區國企保障“名校優生”降落平臺。確定每年定向選聘20名左右、5年80名左右現代金融、資本運作、城建規劃等緊缺型人才,到開發園區和區屬國企工作。在將“名校優生”比照選調生培養的基礎上,按照“選拔標準參照選調生+待遇標準超過公務員”原則,明確其待遇全部納入財政預算并高于公務員20%,本碩博年收入分別達13萬、15萬、18萬元以上,三年內每月額外享受1000元、2000元、3000元生活補貼,在江都區購房享受5萬、10萬、15萬元一次性補貼,形成“名校優生”招引比較優勢。
打破常規模式,“廣篩美玉”+“現場賽馬”辨才。人才是否有潛力、有能力,關鍵在于專業素養,不但要具備推動地方發展的專業知識和能力,還要具備專業思維和工匠精神。江都區委堅持“當下有活力、發展有潛力、未來有競爭力”導向和“名校優先、緊缺專業優先、揚州籍優先”原則,組建4個招聘小組,分赴高校進行現場推介,在知名高校網站及本地門戶網站發布招聘簡章。打破常規招引模式,通過“三看兩推一比選”方式,即看專業成績和獲獎情況、看黨員身份和任職情況、看形象氣質和心理素質,強調輔導員和院系黨組織雙推薦,組織半結構化綜合考評比選,全方位分析比較學生的專業水準、個性特征、興趣愛好和崗位匹配度等。2017、2018兩年共發放宣傳手冊3000余份,組織現場宣傳推介80余場次,從1350名報名者中選聘35人。
沖破體制壁壘,“量體裁衣”+“綠色通道”用才。人才成長過程中,崗位是最好的鍛煉,使用是最好的培養。江都區委將“名校優生”納入全區“80·85·90”年輕干部培養計劃,作為高素質專業化年輕干部人才源頭進行系統培養。出臺規范園區、國企編外用人招聘管理辦法,嚴控編外進人渠道,為“名校優生”提供成長資源和發展空間。為“名校優生”制定個性化培養方案,針對每人特長、意愿,安排到各類崗位,點對點個性引領,全程跟蹤管理。打通優秀人才成長“綠色通道”,為他們創造“驚人一跳”的機會,讓他們蹄疾步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