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仕禹
以上證指數來看,在11月份沒有等到破局上升,反而是等到了破位下跌了。從技術面上看,滬指的60日均線已經被跌破了,短期的5日均線也死叉了10日均線,所以市場的走勢開始悲觀起來。但是,市場又有矛盾的地方,那就是深成指和創業板指數卻守住了60日均線的支撐,所以對他們來說,并沒有出現技術破位。
這就是目前市場三大指數出現了不一致的現象,而在此技術信號下,我們到底該選擇相信誰呢?按道理,滬指是“大眾情人”型的,大部分人炒股都要看滬指。但是,深成指和創業板指數卻又是代表著科技股和中小盤股的走勢,所以,如果按照滬指的技術信號指示去操作,那么就會錯過部分個股的行情機會。所以,目前我們建議大家,第一嚴控倉位;第二選擇部分000開頭或者300開頭的科技股或中小盤個股操作為主。就像2017年上證50指數走它的獨立牛市那樣,那時如果只做上證50指數覆蓋范圍下的50只個股里精挑細選的牛股,那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同理,之前我們也是跟大家反復強調過,后市的操作應以300開頭的創業板個股為主,特別是近期少數調整到位的科創板個股也有潛伏的價值,也許下一波春季行情里的次新股行情,就會從科創板這里爆發。所以,大家近期要多關注一下科創板次新股的低吸布局機會。
當然,由于市場第三輪的被動指數外資資金流入正逐步展開,所以最近MSCI概念中盤股也是走得不錯,如幾只啤酒股、醫藥股、科技股等,再有就是科技行業里的細分智能音箱概念、以及5G基站概念等個股也走得很強。總之,目前的市場是一九行情,90%的股票下跌,10%的股票上漲,市場不是沒有機會,只是需要大家認真、耐心、專業的選擇。如果選不了,那就老老實實地做一些保守的金融地產、趨勢科技股,機會還是不錯的。
當然了,市場上每天的機會都很多,但是,隨著目前資本市場的擴容,股票數量的不斷增多,對于選股,普通投資者現在也是很困難,因為股票數量太多了。現在基金也是各種各樣的特別多。所以,有時候,大家還不如選行業指數基金,如5G、醫藥、大消費等。另外,目前市場都還是核心資產個股在漲,除了龍頭,其它個股都很難漲,所以還是要擁抱核心資產。
由于外部因素的動蕩,以及我國整體經濟下滑、通脹抬頭跡象、市場大擴容等利空影響,目前滬指選擇了破位下行,所以,從大方向上看,市場還是需要謹慎的。而年初某些所謂專家的“牛市論”也早已證偽了。但整體上看,即使市場下行,空間應該還是有限的。目前市場依舊還落在2733-3288的區間里運行,所以大家對市場的調整也不要過分擔心。總之,拿好底倉,對優質個股使用部分倉位反復低吸高拋即可,攤低持倉成本后,持股就會更加從容、更加不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