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然
近期,空調行業風云涌動,格力11月9日晚間發文稱,“雙十一”將讓利30億元打擊低質偽劣產品。變頻空調最低1599元,定頻空調最低1399元。此次活動將在各大授權電商平臺以及線下3萬多家格力專賣店同步展開,統一價格,活動僅限“11.11”期間,活動結束后即回歸原價。隨即,美的、海爾等也對應調整產品價格,跟進活動。
對于格力來說,由于今年市場份額下滑,此次降價促銷其實是水到渠成的舉措。由于地產銷售增速見頂跡象明顯,空調未來更多的是存量競爭,因此,對于行業頭部玩家來說,爭奪市場份額成為當前的策略,此種格局之下,部分中小品牌恐怕更難生存。
長期看,雖然格力、美的雙寡頭競爭格局有望進一步增強,但短期由于價格戰恐將影響利潤率等,加之今年以來股價已大幅上漲的因素影響,接下來一段時間股價將面臨一定的壓力。
前幾年,由于地產繁榮的帶動,空調行業出現“產品升級”和“量價齊升”的好局面,空調行業提價的前提是:1)供需均衡;2)內部競爭穩固;3)外部產業鏈定價權穩定。2019年行業進入弱周期后,需求收緊,而龍頭出于對增長的追求。經營策略勢必從“適度規模增長下利潤率提升”轉向“保份額保增長”階段,降價其實不可避免。
今年以來,空調競爭格局層面變化較大,一方面奧克斯借助電商渠道實現崛起,擠占了部分龍頭份額,另一方面今年美的率先降價促銷,也使得格力線下份額有所下降。
據奧維云網統計,2018年奧克斯電商市占率達29%,高居行業第一,而根據產業在線數據,2011年-2015年格力和美的內銷合計市占率穩定在65%-70%,但2016年-2018年回落至60%左右,背后主要原因就是奧克斯的強勢增長,2016年-2018年奧克斯內銷量累計增長231%,遠高于行業同期48%的增幅,內銷市占率則從4.3%迅速提升至9.6%,提升幅度恰好與龍頭市占率降幅相一致。
由于原材料成本下行以及T+3改革使得自身渠道庫存壓力較低,上半年美的率先啟動降價促銷,而格力并未跟進,價差的擴大使得美的份額迎來大幅提升,奧維云網統計上半年美的線下市占率同比增加3.9個百分點至29%,電商市占率同比增加7.7個百分點至29%,綜合下來,美的份額實現了對格力的反超、躍居行業第一,而格力線下、電商市占率則分別同比下降4.0、4.2個百分點。
因此,格力在6月實名舉報奧克斯能效虛標以及此次降價促銷,背后的原因其實都是出于對份額的訴求。在美的攻勢不減的情況下,為了提升份額,格力為奪回競爭主動權而發起價格戰也就水到渠成了。
從此次格力降價的主力機型來看,主要為三級能效的產品,原因主要有兩點:1)定價本身相對偏低,目標客戶本就追求性價比,價格戰效果更明顯;2)空調新能效標準或于2020年頒布,三級能效后續可能面臨淘汰。此類產品降價后,格力的價格與二三線品牌之間相差僅百元,考慮到格力品牌的溢價,這無疑意味著中小品牌的份額壓力增加。
事實上,格力空調自9月開始逐步下降的過程中,份額丟失最明顯的就是中小品牌。據中怡康的數據顯示,9月當月,格力份額上升3.1個百分點,美的上升2.3個百分點,海爾上升0.65個百分點,惠而浦上升1.11個百分點,而海信和其它則出現份額下滑。
此次價格戰的特點之一是格力對電商渠道開始發力。目前格力在電商渠道份額僅有14%,遠低于其在線下超過30%的市占率。出于對保護線下渠道利益的考慮,格力對電商一直投入較少、定價較為保守,奧維云網數據顯示,格力線上均價較其線下低21%,價差水平明顯小于競爭對手,這不僅使其電商份額偏低,也為奧克斯、小米等品牌通過電商崛起提供了機會。隨著電商渠道銷量占比達到30%,發力電商實現份額提升就對格力保持平穩增長顯得至關重要。
浙商證券認為,由于規模經濟遠低于龍頭企業又不具備品牌溢價、且產品結構集中于中低端,奧克斯、科龍、長虹、志高等品牌空調業務凈利率普遍在3%以下,而格力、美的凈利率高于10%;另外,能效舉報事件也使得小品牌為實現能效達標而增加成本投入、進而導致舉報事件后小品牌逆市漲價,這進一步限制了小品牌跟進促銷的空間。也就是說,格力、美的打得起價格戰,而中小品牌耗不起。格力讓利的30億元相對格力賬上624億元的其他流動負債(返利留存)而言只是零頭。
光大證券認為,格力這次的主動出擊標志著空調行業進入雙寡頭收緊競爭、重塑格局的階段。而這也是進入存量競爭時代后,龍頭策略的必然轉變。后續競爭格局的演變將取決于龍頭份額提升與利潤穩定的動態平衡。

資料來源:浙商證券
雙寡頭格局下,只要遏制住追趕者規模增長的勢頭,格力和美的之間進一步的價格競爭的概率就會變小,價格戰不會無休止。短期的主動競爭以保障份額,長期看是必要的舉措,等競爭格局再度明朗,雙龍頭將具備極強的價值創造能力。
但市場短期將高度關注競爭局勢的變化,尤其是當前行業增速中樞下行的大趨勢下,個股投資邏輯出現分化,讓市場對競爭格局更為重視。價格戰雖然對格力、美的造成重大財務影響的概率不大,但也存在著ROE、利潤率、毛利率下行的壓力。
今年以來,在各路資金抱團下,格力、美的股價顯著領先市場基準,此次價格戰引發的短期競爭態勢變化,對股價造成一定下行壓力,但只要市場風格未明顯轉變,股價短暫下行也將受到抄底資金的強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