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德立
我與祖國同生命。在一個民族新生的歲月里出生,幸運地成為新中國第一茬新生兒,我與新生的祖國一起走過艱苦初創與復蘇歲月的生活史詩。
我和祖國共成長。父親大字不識一個,但子女們大都趕上了能上學的新社會。父母以當時農家少有的遠見,排除萬難送子女們上學讀書,這是我們兄弟姊妹永遠感恩父母、感恩社會的事情。
參軍入伍是我人生的重大轉折。在部隊六年,我先后走過云南蒙自、上海虹橋、上海江灣、安徽蚌埠、安徽安慶幾個空軍基地,其間成長記錄主要有1968年10月入團,1970年4月入黨,還有多次被評為五好戰士,個人事跡在部隊做過宣傳……重要的記憶還有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掠過我們的上空,聽到它播放《東方紅》,我感覺無比自豪。
工農兵上大學的國家政策圓了我的大學夢,這是我又一次改變命運,感謝中國共產黨和毛主席的心情自不待言。于是,在人民教師的生涯中,我感受生命如花,感受一分耕耘,十分收獲。我從教33年,任職26年,以副高職稱退休;業余筆耕,出版多部著作;1999年加入湖南省作家協會,并連續擔任四屆縣政協委員。一個農民的兒子只有在新中國的懷抱中才會有如此燦爛的人生,對此,我一直確信,現在更加堅信!
我為祖國活到老。自花甲之齡退休起,我一直在為縣域文化和文學做著力所能及的事情,參與編撰、創作、著述的書已不下十部。我從未感覺夕照多么慘淡,只覺忙忙碌碌,十分充實。在祖國更加繁榮和文明的時代,只要一個人精神不曾衰老,他的青春就仍在。祖國需要老年人發揮余熱、余光,這是一個文明國家最溫暖的養老文化。
雖然我很快就要步入古稀之年,但就身體和精神狀態而言,我還大有可為。這也許可以算是我在慶祝新中國70周年華誕之時最掏心窩子的一句話吧!(摘自學習強國湖南學習平臺? ?圖/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