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浙江省紹興市人民醫院 施小紅
公立醫院的高知,一般而言是指具有碩士及以上學歷或副高及以上職稱的人員,以紹興地區4家公立醫院為例,高知群體人數占職工人數的18.1%—23.8%之間,他們是醫院人才隊伍的精英與骨干,尤其是臨床醫生和專家,不但在專業領域具有較高權威性和較強的影響力,在意識形態領域,同樣具有較強的思維力和影響力,是醫院人才隊伍中的核心力量。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要堅持黨管人才原則,聚天下之才而用之”“堅持正確選人用人導向,匡正選人用人風氣”等凝聚人才、使用人才的重要論斷。因此,在高知群體中宣傳主流意識形態,把握思想動向,發揮高知人才的影響力,主導高知人才的黨派流向,是醫院黨建工作的重中之重。
從近三年中共黨員與民主黨派成員發展情況看,呈現三個趨勢:一是高職稱高學歷人員發展民主黨派多,發展為中共黨員少。二是臨床醫生發展民主黨派多,發展為中共黨員少。三是發展對象中干部比例民主黨派高,中共黨員相對較低。公立醫院面臨著來自高知群體黨員發展減少和醫院黨員發展結構的失衡趨勢,可能造成醫院黨組織影響力號召力、不足等問題,分析原因,有以下幾個影響因素:
(一)醫療職業的特殊性。醫療職業是個高技術、高風險的領域,需要持續的知識更新、技術革新,高知群體普遍處于高壓力、高負荷的工作狀態,根據醫聯聯合艾瑞咨詢發布的2017年《中國醫生生存現狀調研報告》顯示,77%醫生一周工作超過50小時,24.6%醫生表示工作時長超過曾超過80小時,61.5%醫生受醫患關系困擾。并且有42.7%醫生在休息時間經常學習充電,每天至少要花費1小時在學習上,69.4%正高級醫生每月參加會議4次。這些數據表明,高知群體客觀上缺少時間和精力關注自身的政治發展。
(二)個體思想的獨立性。高知群體具有一定思想認知基礎,崇尚思想自由,善于多角度、深層次看問題,同時,又普遍具有較強的獨立思考能力,習慣獨立分析判斷,不喜歡受人左右,不想也較難接受組織性紀律性較強的黨組織約束。同時,高知人群在政治意識方面敏銳性與模糊性并存,一方面關心國家大事,關注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另一方面認為黨建是“虛”的,業務才是“實”的,只想專研自己的業務,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術水平,對政治理論學習缺乏熱情。
(三)組織影響的差異性。公立醫院屬于基層單位,在參政議政導向上,上級部門往往傾向于民主黨派或無黨派人士,近5年來,醫院先后被推薦為人大或政協委員共有13人,其中12人為民主黨派成員,只有1人為中共黨員。共產黨雖然是執政黨,但由于組織群體大,在黨員個體中無法感受到政治影響力,參政議政機會也少。民主黨派具有一些特殊政策,組織關注度高,參政議政的機會多,有橫向發展的空間,有對外跨系統的連接,個人影響力發揮機會多,促使高知人才在個人政治生涯上更傾向于加入民主黨派組織。
醫院黨組織應充分認識高知群體中發展黨員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積極發揮思想政治工作的優勢,樹立以人為本的工作導向,建立以人才為導向的工作機制。
(一)突破瓶頸,加強融合,構建多維度的黨員人才培養機制。在臨床醫、技、護和醫院管理部門中關注具有高級職稱或碩士以上學歷,業務能力強,醫德醫風正,在臨床、科研、教學及管理工作中有一定建樹,在群眾中有良好口碑的高知群體。以個人意愿為前提,支部思想引導為基礎,在干部培養、職稱評聘、外出學習進修等制度上實行優先和傾斜,堅持正確選人用人導向,配齊配強醫院黨務工作人員,同等條件下優先選拔中共黨員為內設機構負責人。建設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較高的入黨積極分子隊伍。
(二)增進交流,把握訴求,建立以人才為導向的工作機制。設立醫院領導、支部書記和身邊黨員的三級培養機制,建立政治導師制度,把黨員發展工作變“坐等上門”為“主動凝聚”。讓高知群體切實感受到黨組織對他們的重視和關心,通過重點幫扶、結對培養、主動影響等方式,注重在臨床一線、高知群體和青年骨干中發展黨員。準確把握高知群體的思想動向和訴求,各黨支部充分發揮主體責任,強化政治思想引領、組織凝聚黨員、聯系服務群眾等基本功能,多途徑多維度與高知群體進行的思想交流,建設好黨組織,擔當起人才吸引、人才培養和結對重任。
(三)創新載體,搭建平臺,完善黨建和業務融合機制。各支部扎實開展“三會一課”基本制度,突出政治教育,堅定黨員政治信仰和黨性鍛煉,通過請高層次人才入黨積極分子參加組織生活、培訓交流、參觀學習等組織活動,使入黨積極分子進一步了解黨員的義務和權利,端正入黨動機。利用“支部+科室”雙基工程,即把支部建設科室或黨小組上,實現身份融合——科室支部一肩挑、工作融合——科室支部手拉手、考核融合——科室支部齊步走,進一步探索工作制度、考核指標、責任清單融合機制。將黨員人才培養與醫院業務人才培養有機結合,在科室考核、干部考核模塊中加入的高知人才發展工作,真正實施黨建業務聯述聯評聯考。推動黨員在支援基層醫院、東西部扶貧和醫療對口支援等重要政治任務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通過支部的黨建業務融合,增強黨組織影響力和滲透力。
(四)創先爭優,服務基層,提升黨組織的組織力。實施黨建工作標準化建設。以“學習、規范、服務、民主、創新”為著眼點,嚴格執行“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支部主題黨日等制度,推行黨支部規范化標準化建設,圍繞“黨建優、業績優”,爭創“雙優”先進基層黨組織。扎實開展黨支部主題黨日活動,創新形式打響主題黨日活動品牌、“越醫之愛”黨建服務品牌。結合中心工作,創新服務載體,開展黨建示范點建設,切實發揮黨建服務品牌的作用,提升黨建服務品牌運作水平,增強和發揮黨組織在醫院內地位與作用,切實增強黨組織在高知群體中的影響力和吸引力。
(五)雙向培養,制度導向,構建黨員發展長效激勵機制。醫院黨委根據各支部推薦,經整理、審核后,建立全院“黨員后備人才庫”,建立人才聯系點制度,“結對子、交朋友”,定期征求意見和建議,落實以能力和業績為導向的評價體系,實行動態跟蹤管理,根據人才綜合能力,量才使用,搭平臺、交任務、壓擔子。立足本職,帶頭學習、帶頭爭創佳績、帶頭服務群眾、帶頭遵紀守法、帶頭弘揚正氣,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對有發展前途的年輕人才、高層次人才定向培訓和培養,為他們提供一個能充分發揮自己優勢的空間,營造人才脫穎而出的新機制。
黨員人才培養是長期而艱巨的一項工程,需要更多的醫院領導者和基層黨組織書記懷有強烈的責任意識,站在醫院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黨領導一切”新形勢,認識黨員發展、人才隊伍建設對醫院發展的重大意義,擔當起人才吸引、人才培養和結對重任。通過激勵導向、重點扶持、結對培養等方式吸納優秀人才到黨組織中,永葆黨的先進性,保持黨員發展結構的平衡,確保醫院黨組織充分履行職能、發揮核心作用,發揮表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