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西南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 代青 徐蕾
在我國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對外開放持續加速,新興產業和中小企業蓬勃發展,民營經濟不斷壯大。從生產者角度來看,企業之間的人才競爭愈演愈烈;從勞動力市場來看,人才的流動正成為常態。在這樣的背景下,傳統國有企業在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面臨諸多新的問題和挑戰,過去受人追捧的“鐵飯碗”“香餑餑”如今卻常常面臨人才招不來、留不住的局面。造成企業人才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員工需求無法得到滿足是其中重要的一項。馬斯洛需求理論認為,人的需求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這五個層次,各個層次之間存在著逐級遞進的關系,較低層的需求得到滿足的前提下,會產生較高層級的需求。筆者認為,員工對于一份工作的需求,同樣適用于該理論,留住員工的本質即為分層次、逐級遞進地滿足員工的合理需求。在滿足員工的各層次需求方面,國有企業以其所有制形式及其在社會、經濟中的重要作用而具有天然的優勢,應該充分挖掘和持續強化。
(一)和諧勞動關系,強化規范優勢。國有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助推器、穩定器,肩負著穩定就業、改善民生、構建和諧社會等企業社會責任。與勞動者建立合規、合法、和諧的勞動關系,是國有企業一項基礎且至關重要的工作。國有企業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制度優勢,積極踐行企業社會責任,在吃透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加強與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的溝通,完善企業制度體系建設,最大限度保障員工合法權益,滿足員工合理訴求,用平等的雇傭關系與和諧的勞動關系吸引和留住員工。與此同時,國有企業還要保護自身合法權益,通過制定規章制度,約定服務期,明確保密義務、賠償責任、競業限制等方式降低人員流失概率,防范人員流失帶來的風險,規避可能發生的經濟損失。
(二)完善薪酬福利,強化保障優勢。人們常說國有企業“福利好”“有保障”“穩定”,但也有觀點認為國有企業薪酬水平不高,收入成長性有限。的確,從狹義的工資來看,相較于一些外資企業和新興技術企業以及效益良好的民營企業,國有企業在短期內也許不能給員工提供最有競爭性的收入。但是,從廣義薪酬來看,即從貨幣和可以轉化為貨幣的報酬以及各種非貨幣形式的滿足角度來看,國有企業往往能夠給員工提供更加切實的利益、更加全面地保障和更加周到的關懷。相較于其他企業而言,國有企業管理更加規范、風險防控意識強、人文關懷濃厚,能不折不扣地執行國家勞動保護、工作時間、社保福利等方面的相關規定。國有企業要強化這一保障優勢,既充分發掘又量力而行,在制度體系內,完善薪酬福利建設,形成以五險一金為基礎的,法定福利與企業自主福利相結合的,覆蓋員工養老、醫療、衣食住行、能力成長等多元化、全覆蓋的保障體系,增加員工的安全感和歸屬感并以此吸引和留住人才。上述兩個層面主要滿足了員工較低層次的需求,是吸引和留住員工的基礎性工作。現代經濟中人才競爭持續升溫,人才的安全需求和生理需求在任何企業中都比較容易滿足,國有企業要吸引和留住人才,必須圍繞滿足人才的情感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等較高層次的需求多下功夫,充分發掘和發揮自身優勢。
(三)加強文化建設,強化情感優勢。1.用企業文化選人、用人、留人。企業文化是企業共同價值觀、道德規范、企業精神、歷史傳統等的集中體現,是貫穿于整個生產經營活動中的,起指引、規范、凝聚、激勵作用的意識形態及與此相適應的管理制度和組織模式。企業文化既是標桿,更是篩子,既要圍繞公司的戰略和愿景建立企業文化,更要用企業文化篩選出對的人,使人才的精神需求得以滿足,主動性得以激發。國有企業相較于其他企業來說,有其企業文化的獨特性和優勢,要充分提煉核心價值觀,合理利用新媒體在企業文化宣傳中的重要作用,形成適應企業發展和時代特點的企業文化。用有效的測評工具對人才進行甄別、評鑒,選出與企業共同價值觀相匹配的、與企業文化相適應的人才,做到選對人、用對人,用企業文化滿足和豐富人才的中高層次需求,吸引和留住人才。2.用非物質激勵培育員工情感。隨著多數是家里獨生子女的80后、90后新生代員工涌入職場,企業傳統物質激勵手段的有效性有所降低,研究發現,當代年輕員工和高層次人才對于工作是否有意義、自己是否受到尊重和重視、是否感到開心和快樂等有很高的關注。在員工的情感培育方面,國有企業也有自身的優勢。首先,國有企業在國計民生中的戰略地位和較為穩定的收入,使國有企業的員工對外較能獲得榮譽感、使命感、受人尊重的感受。其次,國有企業的人文關懷和規范管理也讓員工更容易建立融洽的同事關系和工作、生活的平衡,以此獲得歸屬感、親密感與滿足感。國有企業要強化這一軟實力,通過文化思想教育、工會活動、培訓、職業生涯規劃等多種形式,推進非物質激勵,致力于員工感受,不拘一格、不遺余力地培育員工情感,提升人才的企業忠誠度,構建企業與員工的命運共同體。對于歷史悠久的國有企業,要加大對企業奮斗歷史和先進人物、事跡的宣傳,形成良好的示范效應和榜樣力量,激發一代代員工的情感傳承和共鳴。
(四)深化改革攻堅,強化發展優勢。發展才是硬道理。國有企業的規范、保障、情感等優勢,脫離了發展這一主旋律,都是不可持續的。人才需要實現自我價值,而實現這一需求的根本保障是充滿希望的發展前景及個人與企業的共同成長。新的歷史時期,國際經濟形勢風云變幻,改革發展進入攻堅階段,機遇與挑戰并存,國有企業面臨著諸多前所未有的復雜局面,擔當著日益重大的歷史使命。國有企業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找準企業改革發展的突破口和著力點,深入推進各項改革措施落地,穩定人才隊伍,大力創新,勇于擔當,緊抓“一帶一路”機遇,敢于成為“走出去”的排頭兵、先遣隊,用企業的發展助推“中國夢”,連接“世界夢”,給人才搭建起一個可以自我實現的廣闊舞臺,真正做到用發展引得來人、留得住人。
(五)加強黨建工作,強化政治優勢。樹立并實現遠大的理想信念,是人才的最高階層需求。國有企業在培育員工遠大的理想信念方面,具有獨特的政治優勢——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它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是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和做強做優做大的根本保障。國有企業要強化黨建工作,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堅持黨組織對選人用人的領導和把關,貫徹落實黨管干部、黨管人才原則。將“對黨忠誠、用于創新、治企有方、興企有為、清正廉潔”作為企業選人用人的標準。加強政治教育,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選拔和培育出政治過硬、能力突出、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企業人才隊伍。用國有企業的獨特政治優勢,培育員工崇高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構建和諧的干群關系和充滿活力的人才隊伍,提升員工幸福感和歸屬感,激發愛崗敬業和干事創業的熱情。使員工能自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樹立對黨和人民忠誠的決心,用黨建工作選拔人才、培養人才和留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