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年來,人類靠大地的出產來填飽肚子,吃吃吃!直至……險些將地球資源耗盡!但是,人類總不能從此不吃飯,所以,現代農業必須在追求產量之余,找到不傷害生態的發展方法。
可愛的花園和果園
荔枝、薰衣草、郁金香、葡萄……都是傳統的農作物,它們生長于不同的地區,而且都是產區賴以成名的產品。農產品多元化(除了用作主糧的谷物,還有花果類),有利于農村的發展。
牛鳴處處
“農業”一詞不單指耕種,還包括牧養禽畜,如豬、牛、羊、雞、鴨、鵝……它們為人類提供肉食、奶類制品、皮毛以及其他動物制品。
當我們坐在國際航班上,期待著即將開始的旅程時,空姐為我們送上一份飛機餐,餐盒內不但有來自國內的火腿,還有法國的番茄、泰國的雞蛋……如今,在高空享受各國的美食,對我們來說不算什么稀奇的事,但在幾十年前,世界各地還發生過不少大饑荒,餓死不少人。歐洲雖然經濟發展比亞洲早,但直到1949年,法國還在實行糧食配給制度,每個家庭只能購買定量的糧食,因為全國的農產品供不應求。1957年,當時的歐盟六國(現在歐盟有28個成員國)制定了“共同農業政策”來推動農業,歐洲的糧食才可以自給自足。共同農業政策幫助農民購買現代化的農具,給他們補助金,讓他們逐步靠自己的雙手過上體面的生活。共同農業政策規定了某些產品的最低價格,保障了農民的收入。到了1970年,歐洲的農產業終于轉虧為盈,可以把農產品出口到其他地區。
重要的屏障
田園四周的籬笆十分重要,下大雨時,它能防止水土流失;籬笆下還住著不少鳥類、嚙齒類動物、昆蟲等。
辛勤的農夫
也許你會認為,當農夫是卑下的工作。其實,當農夫一點也不卑下。在全球人口中,農夫所占的比例不高,但世界上卻沒有人不需要農作物。人類的命運,就掌握在農夫手上。
美不勝收的田園風光
一整片的向日葵盛放,樹上鮮果累累,林蔭綠葉青蔥,乳牛悠閑地吃草,候鳥飛過藍天……啊,多美的鄉村圖畫!鄉村并非出現于一朝一夕之間,而是人類從茹毛飲血、采摘野果變成春播秋收后漸漸發展出來的。在原始環境轉變成農村期間,本來在山野間生活的動物也適應了人類的“入侵”。現在我們說要去農村,代表要回到大自然中。
受保護物種
現在,有些物種在野外幾乎已絕跡,只能依靠人類的供養存活于農場、牧場內,如鸛、鰓角金龜、淡水龜和蘭花,對人類來說,這些物種有觀賞價值或實用價值。因此,農業對維持生物多樣性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