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正亞
注冊安全工程師是生產安全領域得到廣泛認可的職業技術資格,是安全生產法規明確定位的生產安全技術技能人才。但現實的作用卻沒有達到令人信賴的程度,其原因與考試條件的設置、工作經驗的核定、專業背景的確立以及取證后的實踐應用都有關系,筆者從以下5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是專。注安師資格證考取后,僅僅代表考試通過,距離面向生產安全管理的主戰場還相差較遠。主要表現為專業工作背景知識不夠,因為缺少背景知識而難以滿足生產安全管理實踐的需要,給注安師的含金量打了折。一些企業因為求才需要,見證即用,用后產生了反差,覺得沒什么作用。筆者在企業一線遇到學習中文、獸醫、醫療等專業背景的人都考了注安師資格,他們在石化、危化等行業從事著生產安全管理、技術工作,確實難以深入工作并起到預想的作用。所以,已經取得注安師資格的人員,不論在什么產業、行業從事生產安全管理、技術工作,必須認真學習本行業、本產業的技術知識,掌握行業、專業的專業知識,再結合安全管理知識才可以提升工作能力。
二是精。專業技術、知識有不同的深度和廣度,生產安全管理技術屬于綜合性強、涉及面廣、管理與技術結合緊密的管理技術科學。只有泛泛的專業知識,難以解決生產安全管理過程的技術、管理難題,難以實現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及本質安全。不光專業知識、技術要精,企業管理、安全管理的知識、技術也要精,沒有精細、精益、精準的專業知識和管理技能,做好安全工作是不現實的。
三是學。知識、技能從哪里來,唯一途徑是從學習中來。既向書本學習,也向實踐學習;既向他人學習,也注重自學;既向專業人員學習,也向生產一線班組長、技術工人學習。把理論與實踐、管理與技術、領導力與執行力結合起來學習,在學習中應用PDCA循環(Plan計劃;Do 執行;Check 檢查;Act 處理),循序漸進,步步深化,既學習專業知識也學習管理知識及領導力,注重學習中總結和學習中實踐,形成系統的本行業本專業的知識、技能基礎。
四是用。知識、技能只有在應用中才能發揮價值,注安師的職能是面向生產安全一線,解決生產安全問題,必須在生產安全管理實踐中應用好所學,才可以提升工作能力。據估計,近50%取得注安師資格證的人都沒有經過注冊和執業,有的十多年未參加過繼續教育,這一群體沒有把注安師知識、技能有效應用到生產安全管理過程,枉論如何提升能力了。知識、技術的應用要有成效、有成果,僅僅停留在基本安全知識、技能的應用與注安師的資格也不相符。因此,注安師們應該在應用中提升、在應用中解決難題、在應用中創新,形成有效、高效的生產安全管理理念、體系、思維。
五是淘。優勝劣汰是自然法則,是人才脫穎而出的途徑。注安師也應有淘汰機制,免得大家都拿著證在手,一旦入職從事了生產安全管理,起不到應有的作用,讓注安師的含金量大打折扣。那么,把優勝劣汰機制用好,可以促進已取得注安師資格的人員自我奮進、加快知識更新和邁向專、精、高的新層次,也能夠從入門開始篩選掉一些沒有意愿在生產安全工作上發展的非專業人員。
當然,提升注安師的能力,既要給注安師們自身學習、實踐的壓力與激勵,也要有注安師資格考試、入職體制設計的調整,更要有生產經營企業對注安師管理機制的成熟,需要大家共同去維護、發展、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