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是一首敘事詩,它以一個女子自述的口吻,講述了自己的婚戀悲劇。人們對它的解讀常陷入一種慣性的思維中,讀出的多是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誠然,我們不能否認她的不幸,但只要深入細讀文本,就會為女主人公身上散發出的可愛、可敬的獨特個性所感動。《氓》可以說是《詩經》中表現古代女性愛情婚姻生活的優秀詩作,是對女性的贊歌。
《氓》以第一人稱敘述了女主人公戀愛、結婚及最終離去的過程,細膩地展示了女主人公的情感心理路程,從而立體地展現了她的形象特點。詩中,女主人公的社會角色有三次變化:戀人、妻子和棄婦,每一個階段,她的身上都散發著個性之美。
戀愛時期,前來求婚的氓要回去了,女主人公情意綿綿一路相送,“送子涉淇,至于頓丘”。地點的轉換傳達出了女主人公心中的綿綿深情和對戀人無盡的不舍。“匪我愆期,子無良媒”,莽撞的氓沒有找媒人而是自己前來求親,女主人公雖然柔情無限卻深明禮義,她希望能有一個好的媒人前來商議終身大事,這不僅關乎禮的問題,更是出于對自己人格的尊重。“將子無怒,秋以為期。”看到氓因為媒人之事生氣了,溫柔體貼的她耐心地安慰氓并委屈自己答應了氓的求婚。
分別后的每一天,沉浸在甜蜜愛情中的女主人公都充滿了對心上人的無盡思念。“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這是何等癡情、率真而又熱烈的一位女子!
帶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女主人公毅然做了氓的新娘。“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結婚后,曾經的如花少女換上了粗衣短裝,雞鳴則起,夜深未睡,打柴做飯,織布紡棉,她要用自己的勤勞改變這個貧窮的家庭,她要用勞動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幾年前的那位曾經艷若桃花的少女,轉眼之間,已被辛勞變成了一位臉色黃黑、皮膚粗糙的勞動婦女,可卻發現曾經那么愛她、癡迷她的丈夫,對她的言語漸漸變得不耐煩了,更有甚者還會拳腳相加。“女也不爽,士貳其行”,丈夫“至于暴矣”的表現讓癡情、賢淑、勤勞的她悲傷至極,思慮再三,她決定選擇暫時離開夫家,回到娘家。
湯湯的淇水,打濕了女主人公乘坐之車的布幔,也濡濕了她那顆痛苦悲傷的心。車輪緩緩而行,一如她那沉重的心情。面對生活中的不幸遭遇,她冷靜地開始反思這段自己不顧一切追求和付出自我的愛情。“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此時,她的反思關照的已不僅是自己,分明在以自己切身的教訓,殷殷告誡普天下的女性,不可過度沉迷于愛情,一定要學會在情感上克制自己!一個被愛情、婚姻深深傷害的多情女子,在愛情幻滅、婚姻破裂之際,還能不像一般怨婦那樣哭哭啼啼、悲切哀怨得不能自拔,而是以自己的切身體驗,給普天下的女子給予一份深切的關懷,這種以女性的眼光來關照女性的清醒自覺的意識讓人肅然起敬!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昔日的歡笑已經再也找不回來,當初“白頭偕老”的誓言還未等到自己的頭發變白就已煙消云散。丈夫的變心,自己的不被尊重,帶給她的痛苦遠遠超過辛苦勞作帶來的苦痛,自省過后,女主人公毅然而決然地選擇結束這段讓自己傷心欲絕的婚姻。
我們不難想象,在那樣的一個時代,女性沒有獨立經濟地位,女主人公與氓決絕這一舉動將會面臨怎樣的生活困境,這將需要多大的勇氣!正因為如此,這位敢于堅守自我尊嚴的女子,更是多么的難得!《氓》中的這位女主人公在戀愛過程中表現的自由意識,在婚姻過程中呈現的自主意識,在反思過程中流露的自覺意識,在決絕過程中體現的自尊意識,讓人可嘆,可敬!在中國古典文學畫廊中,這個極具魅力的形象,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都具有穿越時空的永恒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