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瑋
嘲笑英國飲食,在歐洲是樁安全娛樂:法國、意大利、西班牙人天天以此開涮,連英國人都常自嘲。但萬事都非盡負面,英國人到底還有英式早餐撐場。法國人常愛說:都是他們自己不重視早餐,法語沒有“早餐”一詞,代以“迷你午餐”,才讓英國人撿了便宜,又常笑說去了英國,三餐都吃早飯就對了。話雖刻薄,終究給了英式早餐一寸面子。
標準英式早餐如果擺全套,可以環(huán)繞一桌:熏肉和煎肉腸,那是撒克遜人傳統(tǒng);煎蛋和炸蘑菇,有些南歐風;炸番茄和咖啡是大航海時代之后才興起的;茶來自東方;炸面包片如果用心,得選烤過兩天的面包再用黃油煎,以保證酥脆焦黃……總之是樣樣充滿大英帝國的闊氣排場。
法國與西班牙人吃早餐簡略些,大體是面包橙汁咖啡;葡萄牙人略奢華些,會來個加鱈魚柳的煎蛋。當然他們振振有詞:法國人重視晚飯,西班牙人一整天甜食不離嘴,而且一頓晚飯能從晚8點吃到凌晨。南歐人慵懶,不像英國人朝九晚五,大早上就排開陣勢了。但早餐,也不是南歐這幾家獨大。往東望望,吃法大不相同。
土耳其人的飲食,學了許多希臘作風,又融合亞洲風俗,擺桌很是華麗:新鮮奶酪和陳年奶酪截然分開,黑橄欖和綠橄欖是古希臘史詩里就提及的經(jīng)典,黃油蜂蜜火腿煎蛋再來點西紅柿切片,外加各類面包——這是春夏吃食。如果天氣寒冷,土耳其人游牧民族嗜肉作風就會被催醒:煎蛋香腸鍋,甚至著名的Pacha都能當早飯。所謂Pacha,就是羊頭湯里煮各類面包和豆類,渾厚濃壯一大鍋。大冬天,吃羊頭嚼香腸喝濃湯,大清早就吃了一肚子金戈鐵馬。
德國人吃早飯不算華麗,頗有些英國早餐簡略版的意思:熏肉、各類香腸和咖啡為主。但德國人別有堅持:比如,他們對果汁的新鮮度格外挑剔,早上喝不到好果汁,就像車子沒油似的;還有,他們可以在兩人早餐桌上,排開十來瓶果醬和酸奶。當然,德國人還覺得,他們有獨一無二的德國面包卷,但法國人會抱怨說,這所謂的德國卷明明是跟法國人學的嘛!
印度南方的早飯大道至簡,就是米餅配兩種辣醬——通常一紅一綠,紅的辣,綠的是蔬菜腌醬。如果不飽,再來個脆煎餅也過得去了。中部印度有些邦愛做蔬菜煎餅,妙在香料和蔬菜常混在一起,烘得半熟,愛吃的可以愛得死去活來,恨的人會覺得是野蠻人所食。
日本人對早飯最為寬泛,可以吃最西式的早飯,也可以吃老式日本早飯。所謂老式日本早飯,一般只有老飯館當儀式呈奉:一份溫泉蛋,一條烤魚,一份魚糕,一份味增豆腐湯,一碗米飯,一份納豆。鹽腌魚、醬菜或梅子汁腌姜也可以隨時增補。如果家常些,可能就是一碗米飯、一份味增湯、一坨納豆。
(選自《意林》2014年第11期)
賞析
這是一篇視角新穎的散文。早餐人人要吃,每個人的早餐不盡相同,不同民族的早餐更是如此。作者自此獨特的視角切入,將英、法、德、西班牙、土耳其、印度、日本等國的早餐并列起來進行介紹,寫出了各國早餐的特點,語言幽默風趣,令文章既具知識性,又富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