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理
班級是學校教育教學的基本單位。教育管理得如何,直接關系到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教育教學目標的實現,學生思想道德等各種素質的養成。教育作為一個群體具有群體共同的奮斗目標。但班級又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在這個群體中的每一個成員都是處在成長過程中的人,且每個學生個體差異很大。那么如何使教育管理更具特色,效果更好,我認為是自主管理創建特色教育。
動態,即變化發展的狀態。教育動態管理就是在制定統一目標和一定的考核標準的前提下,根據教育每月的工作目標、任務的完成情況進行定性、定量考核,作出現時評價,并與效益掛鉤的一種教育管理制度。體現了管理的時效性;通過每周主題班會,進行總結周評比,這樣由學校整體到教育,再到小組評價,使動態管理形成一個相互聯動的統一體,學生成了教育管理的中心和主體,調動了自主管理的積極性,教育凝聚力大大增強。
學生的自主管理,更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更能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讓學生自主管理,就是要給學生一個實踐的舞臺,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養成獨立思考、樂于求新、求異的精神,逐步提高自己的創造能力。在班級的自主管理過程中,必須建立起較為完善的“放羊”形式。要完善自主管理機制:首先必須健全教育各項規章制度,使學生的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班規的制定要根據學校要求,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根據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從學習、紀律、品德、體育、衛生、日常行為等方面對學生提出明確、具體、有針對性的規范要求。由于這些班規是學生自己參與制定的,在執行中,學生都較為自覺遵守。其次,要根據班規,建立一整套學生自查自糾,班干部督促檢查的自主管理的監督機制,從制度上保證學生自主管理能真正落到實處。教育管理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學生的自主管理難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班主任應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檢查,并在工作上給學生指點和幫助,使教育的管理工作做得更好,不偏離正確的軌道。在教育管理中,讓學生自己去主動地安排計劃,選擇方法,勇敢地面對困難,承擔責任和義務。同時要讓更多的學生在集體中承擔責任,服務于集體。“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魏書生語),這不僅能增強學生學生集體意識和教育的凝聚力,而且能使學生獲得教育管理主人的積極體驗,從而激發主動參與教育管理的積極性,并從管理者的角色中學生管理他人,學會自我管理,形成良好品格。
初中生處于可塑性最強的年齡階段,是形成人格的關鍵時期。他們能否健康成長,取決于是否具有足夠的辨別真、善、美的能力,那么營造教育特色文化氛圍,是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方面。
1.設置“圖書角”。可以發動學生課標規定的課外讀物,拿來放在圖書角,相互交換閱讀,不僅擴大閱讀面,也可豐富知識。
2.堅持寫讀書筆記。為了讓閱讀落在實處,加深對讀物的理解,每周寫一篇讀書筆記。內容包括“精彩回放”、“藝海拾貝”,“有感而發”等。廣泛的閱讀,深刻的思考,不但豐富了學生的知識,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審美品位,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
3.懸掛名人名言,定期辦學習園地。對學生起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
4.注重細節管理教育。
“細節決定性格,性格成就未來”。好習慣的養成要從小處培養,要把功夫用在平時,如:課桌的擺放,書本的堆放,桌框的整理,亂寫亂畫,隨手扔垃圾等細微的事,包括學生的讀書;寫字的姿勢等,要時刻關注,及時提醒,徹底改正,久而久之,學生會養成好習慣。因此,抓好教育管理,就需從細微處下功夫,在小事上做文章。從日常學習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入手,起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