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英英
到了高年段,很多孩子喜歡在課間時間和課余時間自主地進行閱讀,閱讀為了什么?純粹打發時間?學到書中的知識?習得作者的智慧和寫作方法?對于老師而言,引導五年級的孩子多閱讀、常閱讀、擅閱讀,都是為了培育孩子們的閱讀習慣和提高孩子們的閱讀素養。
閱讀素養是什么?閱讀素養是指瀏覽者為了達成個體目標、積累常識、開發個人能力、參加社會等目的,了解、運用、反思和使用書面文章的一種才能,也可以理解為,通過閱讀和學習養成與習得的一種習慣、一種品質、一種能力。對于五年級的孩子而言,提高閱讀能力,提升閱讀素養,對以后的閱讀習慣的培養和學習能力的積淀將起到重要的鋪墊作用。
那么,該如何提升小學五年級孩子的閱讀素養呢?以“共讀一本書”活動作為一個切入點,以日常的學習生活為背景,用活動帶動閱讀與學習積極性,在指導中訓練,在分享中交流,在閱讀中提升,是個有意義而值得嘗試的過程。
五年級上學期,我們年級“共讀一本書”的書目是《城南舊事》。這部書籍是臺灣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這部文學作品采用了第一人稱的敘事方式,京味十足,充分展現了北京城南豐富的社會生活,是一部市井百姓的悲喜劇,故事以一個六歲的小女孩英子為主人公,通過敘述“惠安館的瘋子”、“我們看海去”、“蘭姨媽”、“驢打滾兒”、“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五個小故事,展示了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冻悄吓f事》之所以能夠打動許多讀者,最重要的在于書里寫實的表白,以及其中不可比擬的那種真摯與讓讀者感受到的人生態度、情感溫度。
讓孩子們共讀這本書,在過程指導中,要抓住人物形象進行深入解讀,深入剖析人物的性格特點,從而加深對作品主要內容和核心思維的理解。我們可以看到,這本書里面,人物形象塑造是十分成功的,關鍵點是人物具備顯明的性情特點,一個能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形象必定是不能代替的,必定是具備其他人物所沒有的特性和特色的。書中的小英子機智可愛,相信給不少讀者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也使得整本書讀起來令人童趣盎然。
讀罷,反思本書有許多閱讀能力提升要點:了解詞語的深層含義、領會關鍵詞句的作用、精確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維、感受作品的藝術特色、對人物形象做出本人的評價。寫作能力提升要點:擴充知識面,積攢寫作素材;拓展邏輯思想,巧妙構思立意;敢于創新,充分施展自身的想象力;巧用修辭手法,使語言表達更加形象;精確描述,靈活使用各種所學的表達方式;感情真摯,真實表達思想感情等。
閱讀分享課是進程指導中的重要一環,針對語句分享你的解讀、針對內容分享你的感受、針對中心思想分享你的感悟、針對作品特點和人物形象分享你的收獲、就書中的任何一個角度分享你的觀點等等,小組討論、匯報,老師相機指導,能有效促成孩子們閱讀思維的提高,在閱讀中習得知識,在分享中交換思維和碰撞思想的火花,在傾聽中獲取閱讀的方法,在互動中培育和提升屬于本身的閱讀素養。
五年級下冊,我們“共讀一本書”的書目是《俗世奇人》。此書是馮驥才先生的著作,寫的是清末天津市井一系列的奇人異事。馮驥才先生精妙的辭藻、富于智慧的語言表達、幽默風趣的思維邏輯、惟妙惟肖的人物刻畫和風采生動的人物繪畫都是本書的亮點。孩子們讀起來都興致盎然,有些孩子還反復閱讀、來回琢磨、回味無窮。
完成了整本書的閱讀,來個“共讀一本書”的成果展示吧,孩子們一定充滿好奇和期待。摘抄、讀書交流和分享是固有環節,小品表演、課本劇創編是創新部分,表情該怎么做、語言該怎么說、動作該怎么銜接、心理該怎么表達等,都是孩子們需要揣摩和深思的。通過表演,投入到人物特點、人物性格、人物形象的代入、理解、琢磨中,對孩子們深入把握人物形象、學習描寫人物的具體方法,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仿寫、練筆、手抄報展示是拓展項目。學習完人物描寫方法后,趁熱打鐵,馬上運用,內化重組,寫法遷移,仿寫練筆,分享交流,提升閱讀質量和閱讀素養,效果顯著。
而在閱讀卡填寫中增加一個人物評價環節,能或多或少地提高孩子們的思維水平和批判閱讀能力,可以從社會歷史角度、科學闡釋角度、感悟印象角度等,評價閱讀后的人物。續寫結尾和寫讀后感最能體現五年級孩子與其他年級孩子寫作的最大不同。激勵孩子們施展想象力、創造力,充分調動自身邏輯思維能力,給書目的結尾一個續寫和延伸,你就是小作者,你就是小作家,這是多么自豪和富有成就感的事情。
課前三分鐘,是孩子們腦筋最活躍、最靈動的時空。超越傳統課堂,給循規蹈矩的課堂時間添加一點不一樣的色彩,孩子們會更愿意和更愛投入你的課堂。使用正式上課前的三分鐘工夫,組織孩子們開展好書推薦、片段欣賞、摘抄等有意義的閱讀活動,是個不錯的選擇。
好書推薦,同學們最近都看了什么有趣、有意義和值得分享的書籍呢?科普類、文學類還是其他類別的呢?都可以和大家進行分享,不要忘了大方而自信地闡明你分享的理由哦。接受和同意同學們的推薦后加入同一本書的閱讀和討論,這是“共讀一本書”的課外拓展和延伸。片段欣賞,針對本學期“共讀一本書”的指定書目,鼓勵孩子們選取、賞析一些精彩的片段,既能豐富孩子們的語言積累、提高孩子們的審美情趣,又能在朗讀和分享中潛移默化地提升孩子們的語感和閱讀素養。摘抄,著實是個有意思的過程。同學們分享和賞析了推薦的精彩片段,你也覺得很妙是嗎?在閱讀時,你發現了一些吸引你的語句和片段了嗎?有沒有特別觸動你的點?摘抄下來吧,一邊工整地抄寫,一邊美美地默讀,一邊用心地感悟,果不其然,摘抄就如蜜蜂采蜜般自然而美滋滋的,汲取的不僅是詞語的魅力,更是作者嘔心瀝血的精華。
什么是群文閱讀?群文閱讀其實是群文閱讀教學的簡明稱謂,它是最近兩年在我國興起的一種具備突破性和可操作性的閱讀教學實踐形式。具體來說,群文閱讀就是指教師和同學緊緊地以一個主要議題為核心,篩選一組文章,而后圍繞這個主題進行閱讀和集體的閱讀建構,最后習得一定的閱讀方法和學習方法的過程。
五年級下冊人物描寫主題一組課文相當有特色。小嘎子、嚴監生、王熙鳳等都是名著中的經典人物形象,如何對人物形象進行深入刻畫、如何抓住人物特點突出人物性格和人物形象?是值得研究的主要議題。
結合“共讀一本書”的書目《俗世奇人》,我們班本學期的閱讀實際探究分為五個階段:第一階段,以語文教材為主,單元整合,是對人物特點和人物形象進行對照、深入解讀人物描寫一組課文的閱讀教學;第二階段,突破教材,增加課外閱讀《俗世奇人》,一篇帶多篇,進一步體會和熟習人物描寫的具體方法;第三階段,范圍擴展,強調“整本書閱讀”,可以是同主題不同形式的書目閱讀,可以是同形式不同主題的書目閱讀,也可以是同作家不同風格的書目閱讀;第四階段,課內和課外瀏覽融通,無縫連接,以“班級讀書會”為主要抓手來進行開展,培育學生主動進行課外閱讀的良好習慣;第五階段,聯合學校書香校園建設和書香課程,開展后續展示活動和相關活動,提高孩子們的閱讀素養和綜合學習才能。
誠然,小學五年級,確實是培育學生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提升學生閱讀素養的關鍵時期。五年級的孩子,首先應該端正自身對閱讀的認識和理解,致力于學習如何進行閱讀,從而進一步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素養。
而作為指導老師的我們,如何富有智慧和藝術性地進行過程的指導、促進孩子們在分享中提高,如何在成果展示環節使閱讀提質,如何充分利用課前三分鐘時間提趣又互動,如何運用群文閱讀來以點帶面促進孩子們提升呢?切實關注每一個值得關注的細節,落實每一個環節、步驟和過程,努力培養與提高五年級孩子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素養,從而提高孩子們的綜合學習能力,任重而道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