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夢琦
元代詩歌自古便處于較低的文學地位而鮮少受到關注。自隋樹森先生提出要加強對元代其他文體的研究后,元代詩歌才逐漸受到學界的重視。近年來,隨著《元代文學史》、《元詩史》等著作的產生,尤其是楊鐮先生《全元詩》的出版,將元代詩歌研究推至元代文學研究中心。自2013年《全元詩》出版以來,對《全元詩》的補考、辨誤、輯佚等學術論文便層現迭出,其中,首推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的鄧富華教授,前后所輯之詩達數百首之多,對《全元詩》整理有誤之處,鄧教授也多次在文中進行指正,對《全元詩》的辨誤、輯佚做出了極大貢獻。今筆者于研究元初將軍詩人郭昂的詩作過程中,發現《全元詩》所收郭昂詩作同樣存在誤、倒、漏等問題,現結合《全元詩》所參文獻底本情況,對《全元詩》中郭昂詩進行糾誤,以便日后的進一步研究。
郭昂,字彥高,號野齋,金末元初人。生前不僅曾為元的開疆拓土,平定天下立下汗馬功勞,同時又擅詩作,著有《野齋集》。據現存姚燧所作《郭野齋詩集序》可知,《野齋集》本收郭昂詩六百余首。但可惜的是,《野齋集》刊刻成集后流傳時間很短,約于明景泰之后便逐漸散佚,至明中已幾乎完全佚失,這在《全元詩》前小傳中也略有提及。因此,《全元詩》收郭昂詩僅有兩個主要文獻來源,一則為明稿本《詩淵》,一則為類書《永樂大典》殘卷,補之以元、明、清詩人別集、總集。解國旺《論稀見稿本〈詩淵〉的文獻學價值》中通過對《詩淵》收詩情況的分析推測《詩淵》約與《永樂大典》同時所編或稍晚于后者,因此二者收詩是相互獨立的,這從二者收郭昂詩的情況也可看出。
現存明稿本《詩淵》實并不是足本,共收郭昂詩257首;《永樂大典》殘卷收郭昂詩38首,除去與《詩淵》重復者,增補12首,這也是《全元詩》所收郭昂詩的兩個主要文獻來源。除此以外,《皇元風雅》增補郭昂詩3首,《析津志輯佚》、《文翰類選大成》各增補一首。因此,按《全元詩》所參文獻,應共收郭昂詩作274首,但其詩前小傳中卻統計為“二七六首”(1頁),誤。
《全元詩》收郭昂詩主要存在三類問題,一是訛,包括標題訛,內容訛,校記訛;二是倒字;三是脫字。現以《全元詩》所收郭昂詩之順序,對其中整理有誤者一一指正,并在詩句后一一注明頁碼,以便查考。
1《.贈杜季明》
此詩據《詩淵》五三四頁所收,其首聯:
白發蕭搔五十余,也隨時宦覓新除。(5頁)
《全元詩》在此詩之校記中說“蕭,原作‘刀’,據《元風雅》卷十九改”,但據上海涵芬樓藏高麗翻元刊本《皇元風雅》之影印本,此句仍作“刀搔”,《全元詩》校記誤。
2《.寄王鼎臣》
此詩據《詩淵》五八三頁所收,其一頷聯:
三楚可憐誰獻玉,五溪空嘆獨標銅。(6頁)
“標(標)”《詩淵》本作“摽”,“獻玉”與“摽銅”相對,《全元詩》誤。
3《.寄呈廉平章》
此詩據《詩淵》五八九頁所收,其二尾聯:
不因為報名公德,羸馬區區已式微。(6頁)
“名”《詩淵》作“明”,《全元詩》同音而誤。
4《.寄梁權府》
此詩據《詩淵》七一六頁所收,其頸聯:
緣云跛鰲常勞力,渴食饑鷹豈待呼。(9頁)
“鰲”《詩淵》本作“”,此乃“鱉”之異體寫法,《全元詩》誤。
5《.寄郭良弼》
此詩據《詩淵》七一六頁所收,其頸聯:
口求無過當如啞,道不能行且似遇。(10-11頁)
“遇”為《詩淵》本文不誤,但《永樂大典》卷一四三八二同收此詩,作“愚”。此詩為七律,從對仗角度來看,“啞”與“愚”對仗更工整;從聲律上來看,“如啞”為“平仄”,所對當為“仄平”,“愚”為平,“遇”為仄,當取“愚”。因此《詩淵》與《全元詩》皆誤。
6《.水站亭供給海船》
此詩據《詩淵》一三六七頁所收,其首聯:
天書一扎下三臺,星火馳飛過九垓。(14頁)
“過(過)”《詩淵》本作“遍”,二字形體相似,“九垓”意指“全國各地”,而“星火馳飛”指“戰火”,此句所表達當是“上命一下,全國到處硝煙彌漫。”因此“遍”更符合詩意,《全元詩》誤。
7《.醮罷》
此詩據《詩淵》一六六三頁所收,其尾聯:
殘月滿空銀漢轉,步虛聲散海風輕。(17頁)
“輕”《詩淵》本作“清”,《全元詩》同音而誤。
8《.沅州雜行二十三首》
此詩據《詩淵》一九四七所收,其六有句:
辛苦群峰蜜滿脾。(18頁)
“峰”《詩淵》本作“蜂”,與“蜜滿脾”前后相應,《全元詩》誤。
9《.羅鬼道中》
此詩據《詩淵》二〇二五頁所收,其頸聯:
馬穿鐵齒蹄難舉,人絕糇糧膽易摧。(23頁)
10《.秋夜洺州道中》
此詩據《詩淵》二二一二頁所收,其首聯:
馬首西風片月殘,舉頭流盻八荒寬。(25頁)
“盻”《詩淵》本作“盼”,《全元詩》因形近而誤。
11《.書渚晴波》
此詩據《詩淵》二二三三頁所收,其頸聯:
白寫柱銜霜信苦,錦鱗空蹙浪花肥。(26頁)
“寫柱”為《詩淵》本字不誤,但此句中“白寫”與“錦鱗”并不對仗,而“寫(寫)”和“雁”之異體寫法十分相近,而《全元詩》所據底本《詩淵》本為一稿本,因此《詩淵》錄詩本極可能存在抄寫錯誤,而“柱”和“枉”又僅一筆之差,在此句中“白雁”與“錦鱗”、“枉銜”與“空蹙”顯然對仗更工整,且合詩意,因此《詩淵》、《全元詩》約皆誤。
12《.瓊華島》
此詩據《詩淵》二二五八頁所收,其頸聯:
太液池荒秋水冷,廣寒殿右夕陽明。(26頁)
“右”《詩淵》原作“古”,《全元詩》因字形相近而誤。此詩為七律,“太液池荒”顯然與“廣寒殿古”對仗更工整。
13《.素馨花》
此詩據《詩淵》二三五八頁所收,其一頷聯:
玉立碎盤云髻小,彩絲圓結雪球輕。(28頁)
“立”《詩淵》原缺左邊部件作“立”,《永樂大典》卷七九六〇同收此詩作“粒”,且此詩又為七律,“玉粒”顯然與對句“彩絲”對仗更為工整,《全元詩》顯然未參看《永樂大典》本而誤。
其二頸聯:
薰風未許游中國,繞檐長隨過越樓。(28頁)
“繞”《詩淵》原缺左邊部件作“堯”,《永樂大典》卷七九六〇同收此詩,作“曉”,“曉檐”、“薰風”對仗工整,《全元詩》誤。
14《.失牛》
此詩據《詩淵》二八三九頁所收,有句:
牧來食飽興青山,一笛秋風喚不還。(30頁)
“興(興)”《詩淵》原作“與(與)”,二字形體相近而誤。
15《.午憩田舍二首》
此詩據《詩淵》三〇九六頁所收,其一首聯:
勞神拙宦日忽忽,寒暑無停若轉蓬。(33頁)
“忽”《詩淵》本作“”,此乃“匆”之異體寫法,《全元詩》因形體相近而誤。
16《.壽老堂》
此詩據《詩淵》三三一六頁所收,其頸聯:
香熏繡幄金猊暖,云護銀瓶寶鳳閑。(34頁)
“瓶”《詩淵》原作“屏”,誤。
17《.凝翠庭》
此詩據《詩淵》三三五九頁所收,其頷聯:
一杯濃秀和春軟,萬里層巒照座明。(35頁)
“巒”《詩淵》原作“嵐”,“嵐”有“山林中的霧氣”之意,與“照”在詩義上相配,《全元詩》誤。
尾聯:
不堪醉眼時流眄,風景依然入壯情。(35頁)
“眄”《詩淵》本作“盻”,《全元詩》因形體相近而誤。
18《.寓潭水院》
此詩據《詩淵》三八〇五頁所收,其二首聯:
永日難消火氣炎,按頭黃奶又慵拈。(37頁)
“按”《詩淵》原作“案”,“案頭”意指“幾案上或書桌上。”“黃奶”是“書卷”的別稱,《全元詩》誤。
19《.郁陶歌》
此詩據《詩淵》三九九七頁所收,有句:
龍章鳳姿應亦無,獐頭鼠目歸洪罏。(38頁)
“罏”《詩淵》原作“爐(爐)”,《全元詩》誤。
20《.武安行》
此詩據《詩淵》四〇二六頁所收,有句
西山萬古只衣舊,髑髏脛脡猶縱橫。(38頁)
“衣”《詩淵》原作“依”,《全元詩》誤。
21《.送征交趾海船》
此詩據《詩淵》四三二一頁所收,其一頸聯:
一飯薄恩人尚報,千鍾厚祿國非慳。(39頁)
“薄”《詩淵》原作“”,此字為“菲”之異體寫法,意指“微薄”,《全元詩》誤作“薄”。
22《.為廉相壽》
此詩據《詩淵》四五〇九頁所收,其尾聯:
一杯滿浥西山翠,花萼春妍照眼明。(40頁)
“浥”《詩淵》原作“挹”,“浥”意指“濕潤”或“坑洼地”,而此句中“一杯”指“賀壽酒”,“挹”有“把液體盛出來”之意,在此顯然“挹”更符合詩意,《全元詩》誤。
23《.祝陳萬戶壽》
此詩據《詩淵》四五四一頁所收,頸聯:
長劍倚空閑部曲,短檠挑兩誦陰符。(40頁)
“兩”《詩淵》原作“”,此乃“雨”之異體寫法,與“兩(兩)”形體頗為相似,此外,此七律中出句“倚空”與對句“挑雨”對仗工整,《全元詩》誤。
24《.洞人二首》
此詩據《永樂大典》卷三〇〇六所收,其一頸聯:
餓鬼行骸元蹭蹬,饞狼情性自狌獰。(41頁)
“行”《永樂大典》原作“形”。“形骸”指軀體,在這首七律中與對句“性情”形成對仗,《全元詩》誤。
25《.寄劉元禮郝仁清》(42頁)
此詩據《永樂大典》卷一四三八二所收,“清”《永樂大典》原作“卿”,《全元詩》因同音而誤。
26《.燕山》
此詩據《析津志輯佚》二五五頁所收,其頸聯:
石怪遠吞衰草闊,溪流斜繞亂山灣。(43頁)
此詩為七律,此句乃為頸聯,當嚴格遵循對仗之要求,出句“遠吞”對“斜繞”,“衰草”對“亂山”,而“溪流”所對當為自然之景物類名詞,“石怪”顯然為中補結構,又“徑(徑)”與“怪”形近,因此,此處理當為“石徑”。
1《.猛虎行》
此詩據《詩淵》二七一三頁所收。其首聯:
眈眈盻顧何其雄,雷鳴涎口生悲風。(28頁)
“盻”原脫,據《詩淵》補。
2《.午憩田舍二首》
此詩據《詩淵》三〇九六頁所收,其二頷聯:
換口且忻心腹爽,倒身還覺夢魂長。(33頁)
中“換”原為空格,據《詩淵》補。
1《.過桃川宮》
此詩據《詩淵》一六三三頁收,其二尾聯:
六載辛苦誰與問,瘴煙空染鬢毛斑。(16頁)
“辛苦”《詩淵》本作“苦辛”,此詩又為七律,對句第四字“染”為仄聲,則出句第四字則該為平聲,而“苦”為仄聲,“辛”為平聲,因此“苦辛”乃正序,《全元詩》倒。
2《.襄陽新居》
此詩據《詩淵》三一六三頁所收,其首聯:
新龔何須慮異方,得安身處總無防。(33頁)
“安身”,《詩淵》本作“身安”,《全元詩》倒。
《全元詩》的問世無疑對元詩研究提供了很大便利,楊鐮先生為此付出的心血與做出的貢獻是不可替代的。但如此巨大的工程,在整理過程中難免會出現紕漏,從另一角度來說,這也為我們后來的研究者提供了研究空間。從郭昂研究個例來看,《全元詩》中所收詩作存在許多整理錯誤,在研究過程中要多加考證,以糾其誤,補其缺,為后代學者提供一個更為真實可靠的文史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