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旭東 談 煙 劉 暢
科技成果轉化,是指為提高生產力水平而對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所產生的具有實用價值的科技成果所進行的后續試驗、開發、應用、推廣直至形成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發展新產業等活動。我國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績,但仍存在著問題,在如今科技迅速發展的大環境下,如何有效地針對性地解決這些問題是我們當今科技發展首先要解決的。
科技成果轉化審批環節多,轉化時效性得不到保證。技術類無形資產實行與一般國有資產實行相同的管理模式,對外投資需完成投資行為、國有資產使用、國有資產評估備案等審批程序,環節復雜,流程時間長。
國有資產管理形成了“三級”行政審批體制,即財政部門擁有國有資產管理的最終審批權,主管部門擁有監督管理權,事業單位具體管理國有資產,使得國有科研事業單位不具有完整的科技成果轉化權利,如處置權、定價權、收益分配權等,這制約科技成果轉化的進一步發展。
經過多年的建設發展,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已經成為我國科技成果研發的主要力量,承擔起了供給主體的責任。但現行的對科研人員科技評價機制注重的是數量的指標,對成果質量缺乏有效評判,尤其是缺乏對成果轉化的相應要求,導致科研活動游離于市場需求之外。我國在科技立項中應用研究項目還存在忽視市場導向的現象,與生產實際、企業和市場需求相脫節,導致應用技術成果供給與需求的結構性矛盾突出,已成為影響科技成果轉化率提高的重要原因。
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薄弱,缺乏科技成果轉化動力比較突出的表現是,很多企業技術開發費用占其產品銷售收入的比重很低,基本上沒有自主知識產權。企業基礎研發費用投入不足導致自主創新能力薄弱,缺乏接納科技成果轉化的技術基礎,導致企業一直處于產業鏈的中低端。對于企業來說,科技成果轉化是一項風險性活動。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所追求的是利潤最大化,在缺乏政府風險基金和市場風投基金支持的條件下,也使得一些企業喪失轉化科技成果的動力。另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中試”基地普遍缺乏,企業引進處于實驗室階段的科技成果,尚需投入大量資金,進行二次或三次開發,在技術風險面前造成一些企業望而卻步。
科技中介服務是科技成果的供方和需方之間重要橋梁。其職能的發展趨勢是活動多元化和功能整體化。近年來,各類科技成果交易中心等中介機構紛紛成立,但是缺乏必要的服務功能和支撐體系。現有的多數中介服務機構普遍規模較小,資金缺乏,服務能力不強。中介服務機構的市場意識和服務意識還比較淡薄。由此導致科研機構的很多成果找不到需求者而無法實現轉化,企業需要的技術成果找不到合適的供應者,企業產品開發中的難題找不到合適的科技人才來研究。
我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當注重市場主體,尤其是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機構在成果轉化中的作用。從國外的經驗我們可以看到,從事科研的人員實際上是很難直接親自參與成果轉化的各個環節的,因此,包括美國、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的高校或這些科研機構都有專門從事科技成果轉化的組織,所以,我國現行的政策不應過于強調對科技人員的激勵,而是應當注重如何培育專門從事科技成果轉化的市場主體,建立健全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機制。與此同時,由于科技成果轉化是涉及多方面、多領域的系統工程,涉及政府、企業、科研院所、大學及中介機構等多個部門,應加強政府各部門間的協調和銜接,形成政策合力是科技成果轉化政策體系建設的重點。在制定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政策時,一方面要考慮科技、資產、財政、知識產權等主管部門的之間的協調,并且能給地方政府更大的政策制定空間,支持地方政府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出臺具有地方法律效應的政策文件;此外還應考慮科技成果轉化政策與財政、稅務等其他法律法規及行政規章制度的統一,增強政策的使用范圍和執行效力。
中介服務系統的建立我們可以參考美國的措施。美國的科技中介服務機構主要包括大學和研究機構的技術轉移辦公室、技術咨詢機構、技術成果評估機構、高科技企業孵化器、技術測試與示范機構等,它們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中發揮著潤滑劑的重要作用。美國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總體上可分為盈利與非盈利兩大類。政府建立的典型機構包括國家技術轉讓中心和聯邦實驗室技術轉移聯合體等。民間設立的基本上屬于綜合性比較強的中介機構,同時承擔相當于我國行業協會、生產力促進中心、科技企業創業服務中心、技術市場等多種中介服務機構職能。盈利性中介服務機構多為專業性機構,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中的專業優勢更加突出。美國嚴格界定盈利與非盈利中介機構,并給予不同的政策支持,使各類中介服務機構都要有明確的職責和定位,形成良好的發展環境。在中介服務體系上的建立,我們更合理地劃分職能,鼓勵市場建立起更加有序合理的中介服務機構。
首先,企業要有長遠的戰略眼光,企業領導對高新技術要有敏銳的嗅覺。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由依賴資源要素投入的粗放型增長向依靠高新技術的集約型增長的轉變,高新技術將在未來的經濟發展中逐漸占據核心地位。因此,與科技成果轉化相關的企業一定要有布局長遠的戰略眼光,對當前的經濟發展形勢要有很強的洞察力,對高新技術要有敏銳的嗅覺。
第二,企業要重視自身科技隊伍的建設,加強自身對高科技的吸收和創造能力。企業自身對技術的吸收和創造能力是研究型大學科技成果能否順利轉化直至產業化的關鍵。因此,企業要高度重視并加強員工的技術培訓工作。技術培訓工作是實現企業技術升級、產品更新換代、增強企業競爭力的關鍵。通過師傅帶徒弟的形式,建立起企業高級技術人員對初級技術人員的培訓和培養制度。
第三,企業要增加科技開發經費投入并保障專款專用。企業留用的科技開發經費主要用于新產品試制開發,尤其是高新技術產品的開發,新工藝、新技術的推廣應用,科技項目實施中添置必要的儀器設備,廠辦研究所研究設施的購置不含基建等。
目前,我國的科技成果轉化面臨的問題還是相對較為嚴峻,歐美國家的科技實力雄厚有一個很大的原因的就是他們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做得相當出色,將研發的科技成果轉化為實際上的科技力量。因而,要進一步提升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的實力,增強科技力量,我們在自身找問題的同時也要進一步加強和世界的交流,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