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凌云 張慶
2019年1月,國家金庫某支庫成功上線了“國庫集中支付電子化管理系統”(又稱財政支出無紙化系統),財政支出業務實現了數據傳送無紙化、比對審核自動化、資金清算電子化,國庫集中支付業務處理的效率得到了質的飛躍,國庫支出處理更加高效、規范。
一、國庫支出無紙化模式改革的含義
國庫支出無紙化模式改革是將財政、人民銀行、稅務及代理銀行之間傳遞的支出紙質憑證演變為加密的電子信息傳遞,財政、稅務、代理銀行借助國庫信息處理系統(簡稱TIPS)將預算撥款、集中支付、退庫業務生成的電子加密信息報文傳遞給人民銀行各級國庫,人民銀行各級國庫部門對收到的信息自動校驗其電子印鑒、密押,以及憑證要素等內容,待各項校驗合格后,通過國庫會計數據集中系統(簡稱TCBS)分別支付給預算單位、清算銀行或者退庫申請人,并且將已處理的信息進行逐筆加密,同時分別反饋給財政、清算銀行或者稅務。
二、國庫支出無紙化運作模式
國庫集中支付電子化管理系統成功上線,真正實現了財政資金撥付的無紙化管理,開啟了支付電子化管理“高速通道”。與傳統的紙質憑證方式相比,支出無紙化業務的處理方式發生了三大變化:一是傳遞方式的改變。原來由人工傳遞支出紙質憑證,現在變成系統間傳遞加密電子信息;二是驗印方式的改變。原來由人工核對預留印鑒以辨真偽,現在變成由計算機自動完成密押、電子印章等數據的校驗;三是對賬方式的改變。原來是每月末國庫分別與財政、商業銀行、稅務進行賬務核對,現在變為當日業務日終后,國庫發送賬務處理電子信息,賬務實現當日或隔日核對。支出無紙化模式下,人工處理環節減少,電子化程度提高,崗位職責和操作權限更加明確,業務辦理更加規范。
三、國庫支出無紙化事中監督面臨的問題
1.事中監督制度有待完善。當前國庫事中監督依據的制度是TCBS上線時,基于紙制憑證和手工操作的業務環境下制定的。隨著國庫業務核算電子化不斷發展和創新,國庫業務電子化將逐步取代手工業務,而國庫支出無紙化業務目前僅僅出臺了一些業務操作方面的制度,相應的事中監督制度及監督標準還需要進行相應的補充完善。
2.事中監督重點有待明確。在國庫支出無紙化模式下,國庫事中監督的對象由紙質憑證轉變為電子憑證信息,業務人員不再需要根據憑證內容進行逐筆錄入復核等人工操作,僅需選取信息進行銷號,處理結果為系統自動產生,事中監督程序大大簡化。但是僅憑人力對電子憑證信息的真實性、合法性進行全面人工審核難度較大,因此需對事中監督工作重點重新進行明確。
3.事中監督方式有待更新。傳統的國庫事中監督方式多采用人工審核方式,而在國庫支出無紙化模式下,業務憑證信息通過聯網方式進行傳輸,且以電子信息形式存在,系統會自動對電子信息各要素進行審核與控制,人工監督職能被大大弱化,事中監督方式、過程發生了改變,并且目前運行的國庫監管系統也沒有相應的事中監督子系統,需要重新建立新的監督方法體系。
4.業務人員素質有待提高。國庫業務監督工作,既要求監督人員熟知國庫相關法律法規,又要求監督人員掌握經濟金融制度政策。還要求監督人員了解財稅收支相關知識,但在實際工作中,國庫監督人員無法滿足現代化國庫管理和對外監管的要求,無論是在人員配置,還是人員素質上,與國庫資金防范要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四、相關建議
1.完善國庫事中監督制度,提升事中監督工作效率。根據國庫電子化業務發展的進程,結合實際及時修訂國庫相關制度,從對國庫業務監管的方法、監督的標準以及監測的風險點方面均進行優化,明確監督的職責和方式,統一監督的標準和流程,以國庫標準化建設為目的,切實提升國庫事中監督質效。
2.明確國庫事中監督重點,強化國庫內部控制監管。厘清國庫支出業務電子化的處理依據、業務流程、業務標準、內部控制及監督目的等要素,明確規定國庫事中監督重點,對復核崗、監督崗或國庫會計主管崗的監督職責進一步規范,確保對國庫業務信息的處理過程符合內控制度要求,處理結果符合真實有效原則。
3.建立多層次事中監督體系,強化國庫監督管理職能。以“國家金庫工程”建設為契機,加強財稅庫銀聯系,完善國庫監管系統功能,研發事中監督子系統,通過人機的配合,高效、科學的監督方法和手段,完成國庫核算業務的監督,真正滿足高速發展的國庫核算業務腳步。
4.優化國庫監督管理隊伍,提高事中監督工作水平。加強監督人員的業務培訓,把事中監督工作同防范國庫風險、確保資金安全聯系起來,從思想上使其認識到國庫事中監督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國庫信息化建設、監督問題案例等方面加大培訓力度,建立一支熟業務、懂技術、勤研究的國庫監管隊伍,提升崗位人員履職和監督水平。
(作者單位:人民銀行九江縣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