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嬋嬋

【摘 要】為了保證垃圾焚燒廠能夠順利建成和穩定運營,維持周邊社會的穩定,需要妥善處理垃圾焚燒廠與周邊居民的關系。論文對垃圾焚燒廠周邊的環境補償機制進行了探討,分析了環境補償的標準以及方式,并提出相應的環境補償對策。
【Abstract】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completion and stable operation of the waste incineration plant and to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the surrounding society, it is necessary to properly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aste incineration plant and the surrounding residents.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environment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around the waste incineration plant, analyzes the standards and methods of environmental compensation, and proposes corresponding environmental compensation countermeasures.
【關鍵詞】垃圾焚燒廠;環境補償;防護措施
【Keywords】waste incineration plant; environmental compensation; protection measures
【中圖分類號】X705?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19)09-0053-02
1 研究背景
城市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被收集后,運送至垃圾焚燒廠進行最終處置,這樣不但保證了城市的環境質量,與垃圾填埋相比,也可節約出大量土地用于經濟發展。
但是,垃圾焚燒廠的建設與運營難免會對周邊居民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經常受到居民的投訴,這樣不但損害了垃圾焚燒這一旨在造福社會的行業在人民心中的形象,也嚴重影響了垃圾焚燒廠的日常運營。
建立環境補償機制,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提高社會的公平度,彌補垃圾焚燒廠周邊居民因為焚燒廠的建設而受到的心里損失,同時,還能補償因為焚燒廠的建設導致該處用地無法開展其他商業活動,而給當地政府和居民造成的經濟損失。從而可以從一定程度上降低焚燒廠建設地周邊居民對焚燒廠的抵觸情緒,維持社會的和諧穩定。因此,建立環境補償機制至關重要。
2 環境補償機制的概念與原則
環境補償是指對環境產生不良影響或破壞的生產者、開發者、經營者應對環境污染、生態破壞進行補償,對環境資源由于現在的使用而放棄未來價值進行補償[1]。建立環境補償機制應該遵循以下幾點原則:①誰利用誰補償,誰是受益方或損害方則對垃圾焚燒廠所建地進行補償;②遵循有利于垃圾焚燒廠所建地區和城市共同發展的原則;③遵循有利于垃圾焚燒廠等環衛設施的建設以及平穩運營的原則。
3 環境污染分析
垃圾焚燒廠的污染源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垃圾焚燒過程中產生的有害煙氣;②在垃圾焚燒之前,垃圾堆放場所產生的滲濾液以及其他生產過程中排出的廢水;③垃圾堆放過程中產生的惡臭氣體;④垃圾焚燒廠內的機械設備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噪音;⑤垃圾在焚燒爐焚燒后產生的爐渣以及經收集待處理的渣灰等。以下為某日處理量為750t/d的垃圾焚燒廠大氣污染源統計結果,具體如表1所示。
為了減少垃圾焚燒廠對周邊居民和環境的影響,垃圾焚燒廠的廠址選擇、環評、設計、建設以及日常運營都應該嚴格的按照國家相關法規和標準執行。由于現有技術水平有限,雖然對垃圾焚燒廠排放的污染源進行了嚴格監測和防治控制,使其各項指標均達到國家標準,但仍無法徹底解決垃圾焚燒廠嚴重影響周邊環境的問題。
經綜合考慮,針對受垃圾焚燒廠影響區域的居民和企業單位建立環境補償機制,既有利于垃圾焚燒行業技術的發展,也有利于維持社會的穩定。
4 環境補償方法研究
環境補償需要由政府或者受政府委托的運營單位對受到垃圾焚燒廠影響的居民和土地進行補償,所采用的補償方式需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目前,國內外的環境補償方式主要分為直接補償和間接補償兩種,下文將對這兩種補償方式進行介紹。
4.1 直接補償
直接補償一般都是先通過當地政府對當地的居民、土地進行統計核準后進行補償,而對于垃圾焚燒廠所征用的土地,需要在計算土地的使用價值和預計土地的經營收入后,給予相對應的補償。
4.2 間接補償
間接補償是將垃圾處理過程中產出的副產品,包括廢鐵、電、氣等,無償回饋給當地受影響居民使用。也可為當地受影響居民建設公共設施,供當地居民免費使用。另外,也可對當地受影響居民進行稅收減免等補償。
而用于對垃圾焚燒廠周邊居民和土地進行直接補償或者間接補償所需要的資金,可以由垃圾處置費的收入以及政府財政提供。補償的范圍則需要根據垃圾焚燒廠項目的環境防護距離和焚燒廠所影響的范圍來確定,影響距離可參考最大落地濃度距離來確定。
目前,我國垃圾焚燒廠需要根據規模大小來確定環境防護的距離,我國所設定的環境防護距離普遍為200~500m,而新改擴建的焚燒廠項目環境防護距離不得小于300m[2]。垃圾焚燒廠的影響范圍則需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和氣象條件進行計算后確定,包括當地的主導風向、風速、溫度、擴散系數、煙囪高度等,所有影響因素均需要綜合考慮。
5 環境補償的案例
5.1 國外環境補償的案例
由于土地緊張,日本生活垃圾的處置主要采用的方法為焚燒處理。日本所采取的環境補償辦法如下:在焚燒廠的建設過程中實施征地補償,給予所征用土地的持有人相對應的金額進行補償。另外,讓當地周邊居民參與焚燒廠的環境保護過程,參與項目環評等,實現共同治理。同時,還組織當地周邊居民對焚燒廠的建設進行監督和考察。
在垃圾焚燒廠運營期間,所采用的方法主要為間接補償,為受到垃圾焚燒廠影響的當地居民免費建設游泳池、健身房、球場等公共設施,供周邊居民免費使用,距離焚燒廠1000m范圍以內的居民為主要補償對象。另外,垃圾焚燒廠焚燒過程中產生的蒸汽等產物都會免費優先提供給當地受影響的居民。
5.2 國內環境補償的案例
廣東省對于垃圾焚燒廠項目的環境補償同樣采用直接補償和間接補償相結合的方法。間接補償措施主要有:為周邊受影響的居民免費提供生活用電、公共照明設備、健身房及兒童娛樂設施等公共設施,同時,還為受到影響的當地居民提供一定數量的工作崗位。目前,我國只有一部分垃圾焚燒廠建立了環境補償機制,其中大部分垃圾焚燒廠所采用的補償方式為間接補償,例如,在焚燒廠招工時,當地居民擁有優先錄取權;垃圾焚燒廠焚燒后產出的副產品,包括渣灰、廢鐵等,優先提供給當地受到影響的企業。
我國垃圾焚燒廠也有少部分選擇了直接補償的方式對焚燒廠的土地持有人進行補償,在焚燒廠運營期間直接進行資金補償,例如,廣東省有兩家垃圾焚燒廠對受影響的土地持有人直接給予了資金補償,分別為每人每月補貼140元,約有3200人受惠;每人每月補償110元,約有1600人受惠[3]。
通過對國內外的垃圾焚燒廠環境補償案例進行分析,可以看出對焚燒廠周邊環境補償的方式大多采用直接補償或間接補償的方式:直接補償需要對當地受影響區域的人口數量、土地價值、垃圾處理量及經濟收益等方面進行詳細地計算和經濟分析,最終確定直接補償金額,實現在既不給垃圾焚燒廠運營企業和當地政府造成太大的經濟負擔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滿足周邊居民的經濟補償需求;而間接補償則需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力求為當地居民提供生活便利,解決當地的社會問題。
6 結語
目前,環境補償機制是解決垃圾焚燒廠與周邊居民之間矛盾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具體采用哪種補償方式需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本文介紹的直接補償和間接補償方式在國內外均有成功運用的案例,兩種方式各有利弊,直接補償是對受焚燒廠影響的周邊居民以及土地持有人進行直接的經濟補償,這種方式實施過程簡單、見效快、效果好,但經濟補償費用往往會根據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呈遞增趨勢,如果前期的經濟分析沒有對將來的經濟增長趨勢有很好的預見,容易給焚燒廠運營企業帶來經濟壓力;而間接補償通過為當地居民實行免費用電用氣、建設多種公共設施、提供就業崗位等,該種方式實施周期長、見效慢,但補償成本容易控制。
綜上所述,建議制定完善合理科學的垃圾焚燒廠的環境補償機制,環境補償機制的實施有利于使焚燒廠得到當地居民的認同和理解,同時,還能提升垃圾焚燒行業的形象,實現垃圾焚燒廠未來的平穩運營。
【參考文獻】
【1】張偉麗,葉民強,ZhangWei-li,等.政府、環保部門、企業環保行為的動態博弈分析[J].生態經濟(中文版),2005(2):60-64.
【2】趙滎仁.基于垃圾焚燒廠的環境動態監控及經濟補償方案的探討[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2):30-32.
【3】張向和.垃圾處理場的鄰避效應及其社會沖突解決機制的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