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萍
(湖南省郴州市第十九中學 湖南 郴州 423000)
寫作在中學語文教學中一直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稱得上是占據了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寫好作文更是學生提高語文成績的捷徑,可以毫不夸張的講“得作文者得語文”。從長遠來講,更為重要的是寫作能力是學生今后立足社會的一項重要技能。新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所以,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就必須重視語文寫作教學。
新課程改革的推行,對寫作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學生在寫作中要“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睂懽鹘虒W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記錄身邊的所見所聞,記錄他們的所做所想所感。
面對新課程改革,更新觀念,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培養學生各種素質,把學生從陳舊繁瑣的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是現在寫作教學勢在必行的舉措。那么,我們究竟該如何做呢?通過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不斷的探索和總結,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開發學生智力的催化劑。亞里士多德也曾經說過:“古往今來人們開始探索,都應起源于對自然萬物的驚異。”寫作教學中,學生一旦對寫作產生了興趣,便有了動力,就會積極主動的進行寫作。
寫作的興趣首先源于閱讀的興趣。學生只有在閱讀中感受到愉悅,產生了對他人作品的“驚異”,才會想要去模仿。所以,教師要積極探索學生的興趣點,引導學生閱讀,讓學生感受文學作品中語言文字的美。
其次,我們在平時上語文課時,在加強字、詞、句理解的同時,也要著重了解文章的結構和寫作特點,欣賞不同文章的美。如:寫景的文章是如何抓住景物的特點的,用了什么樣的手法去表現,寫出了景物的什么美;寫人的文章要注意哪些,怎樣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及品質,怎樣選最佳的材料表現中心……了解各類文章不同的特點,能欣賞不同文章的美,學生覺得寫作有跡可循、有法可依,降低了寫作的難度,學生的興趣自然而然就提升了。
寫作教學要以培養人文素養為目的,是新時代、新課標對我們的要求,也是語文教學大綱的指導思想。教師在作文訓練中應當廢棄“以考試文例為范文,經迎合閱卷心理為指導”的陳舊觀念。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形成樂觀、積極、向上的思想。在寫作上,教師要多讓學生描寫身邊自己熟悉的人和物,記錄自己親身經歷的事,表達自己的內心的真情實感,切忌“無病呻吟”,說空話、套話。這樣,學生就會易于動筆,從而養成樂于表達、勤于寫作、真實寫作的好習慣。
寫作需要關注現實,貼近生活,也需要發揮想象。如果說現實給了文章以血肉,那想象力則是給文章插上了翅膀,讓內涵得以提升,讓文意得到升華,讓文章意趣無窮。
積累是想象的前提和基礎,人們想象出來的形象不是憑空產生的,它們是在大量的直接和間接經驗的基礎上產生的,沒有這些經驗的積累想象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所以,激發學生想象的前提就是讓學生先學會積累。
積累有兩種途徑,一是閱讀,二是觀察。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也要引導學生多閱讀課外讀物,積累美詞美句,多抄錄,多仿寫?!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積累多了,學生自然就文如泉涌了。觀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源泉,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前景式的掃描生活,多觀察自己感興趣的事情。觀察多了,積累的表象多了,想象才有了根基和源泉。
在學習中,很多學生通常望寫作而卻步,失去了對寫作進一步探索的興趣和信心,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寫作技巧的同時,要設法樹立學生對于自己寫作的信心,從而愿意去為之努力。
教師要善于觀察,敏銳地覺察學生在這種創造性的腦力勞動中所取得的點滴進步,及時給予適當的表揚和鼓勵,使他們有一種成功的喜悅和自豪感。在平時作文講評中多找學生習作中的閃光點,比如一些豐富的想象,精彩、生動的語句,或者是一段開頭,一處過渡,甚至是一句話,一個詞用得好,都可以給予表揚和鼓勵,切忌出現“語言貧乏”、“毫無想象力”、“生搬硬套”這一類會讓學生的自尊心和進取心受到損傷的評語,因為這樣只會讓學生更加恐懼寫作,甚至厭惡寫作。
提高寫作水平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它需要學生長期的積累和堅持,也需要教師們不斷的探索,與時俱進,找到符合新時代特點的寫作教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