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會勝 黃滋淳 ( 中國藥科大學國際醫藥商學院; 南京中醫藥大學研究生院)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這為我國高等教育從規模擴張轉向以質量為主線的內涵式發展進一步明確了方向。
我國研究生教育自1978年恢復招生,經過40年的發展,現已成為全球規模第二的研究生教育大國。新時代我國研究生教育的戰略重心轉變為內涵建設和高質量發展,加快實現從研究生教育大國向研究生教育強國的邁進。
研究生教育是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集聚人才第一資源的核心力量,是國家創新體系和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支撐。隨著我國“雙一流”建設重大工程的啟動和實施,研究生教育在國家發展中的戰略地位更加顯著。
發展一流的研究生教育,支撐和推動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對我國大學辦學在更深層面和更高層次提出了要求。大學發展,師資是關鍵,而發展戰略和路徑則提供了方向指引。研究生導師是大學高層次和高水平師資的主體代表,是大學提升辦學實力和競爭力的關鍵力量,國際化是我國大學加快開放與合作辦學、提升實力和影響力、增強國際競爭力的重要路徑。在我國大學“雙一流”建設戰略背景下,加強研究生導師隊伍的國際化建設、提升研究生導師國際化水平日顯重要和迫切。
教師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1],明確了教師在教育事業中的主體地位和基石作用,對于高等教育和大學辦學來說,師資水平尤為重要,沒有高水平、一流的師資,便沒有高水平、一流的大學。正如哈佛大學前校長科南特所說“大學的榮譽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數,而在于它一代一代教師的質量。一所學校要站得住,教師一定要出色”[2];清華大學前校長梅貽琦也曾言“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3]
1 研究生導師是大學高層次和高水平師資的主體代表
研究生導師屬于大學師資的一部分,但從研究生導師的學術稱謂以及學術身份來看,研究生導師又是大學師資隊伍中一個特別的身份群體,這個群體的典型特征就是,層次高、水平高。由于各所大學對于晉升研究生導師普遍是設立了最低門檻要求的,達到和具備一定條件的教師才有資格擔任研究生導師,通常學歷上要有博士學位,職稱要求副教授以上,另外還須獲得一定的科研項目和經費、發表高水平研究論文等,這使得研究生導師在層次和水平上普遍高于其他一般教師。
而在現實中,研究生導師中云集了兩院院士、長江學者、國家杰青等一大批最高端和最杰出的人才,云集了主要數量的教授、副教授人員,顯而易見代表了大學師資最高層次、最高水平的高端群體。另一方面,隨著我國研究生教育整體的擴大和持續的上升發展,大學研究生導師隊伍的數量日益增長,在主要的研究型大學和重點學科,研究生導師占教師數量的比重早已過半,且這一比重還在持續上升。
無論在質量上還是數量上,研究生導師都無可爭議地屬于大學師資隊伍的骨干群體、關鍵力量,特別是對于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而言,研究生導師的地位和價值尤為重要。
2 研究生導師是大學教育的核心力量
研究生導師既具有大學教師的共性身份,同時還具有另一重職業身份——指導和培養研究生,這無疑使研究生導師具有了更多的職責擔當,從而也能夠體現更高的職業價值。一方面,研究生導師作為大學師資,自身承擔所在學校的教學、科研任務,且由于具備較高的層次和水平,因此往往是各學校教學科研事業的骨干力量。
另一方面,研究生導師還擔負著指導和培養研究生的教育職責,是研究生培養的第一責任人,在研究生教育體系中發揮著主體作用。而研究生教育作為國民教育體系的頂端,是培養高層次專門人才的主要途徑,是國家人才競爭的重要支柱,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核心要素。研究生導師是我國研究生培養的關鍵力量,肩負著培養國家高層次創新人才的使命與重任[4]。
在導師指導下,研究生在學期間接受專業的課程學習和科研訓練,既是當下高校科研工作的主力軍,也是未來科技事業的接班人和高層次創新人才的后備軍。通過自我貢獻和育人擔當,研究生導師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等大學主要功能上都扮演著關鍵角色,在國家高等教育體系、人才與科技體系、戰略創新體系中都體現出重要的職業價值。
國際化是當今世界高等教育發展的時代潮流,隨著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趨勢的發展,高等教育國際化已日益上升為世界各國的國家發展戰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培養大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
高等教育國際化或者說大學國際化,其內涵通常可以概括性地理解為大學以全球化的視野面向世界開放辦學的觀念與行動,通過國際留學、課程教學、科研合作、人員流動、組織管理等載體,將國際合作與交流融入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等辦學職能與實踐[5]。其最主要目標可以歸結為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意識的優秀人才、增強學校的國際影響力和國際競爭力。
2015年10月,國務院頒布《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明確將“推進國際交流合作,加強與世界一流大學和學術機構的實質性合作,加強國際協同創新,切實提高我國高等教育的國際競爭力和話語權”作為五項改革任務之一,國際化成為我國大學“雙一流”建設的戰略任務及要求。
中國的大學要參與國際競爭,邁入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行列,國際化是必由之路。國際化是高等學校提升自身實力和影響力的必由之路,更是提升我國大學核心競爭力,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重要手段[6];國際化是衡量大學辦學水平的重要指標,是世界一流大學的基本特征[7]。
大學國際化的整體進程中,教師國際化則是重要元素之一,要實現大學的國際化,首先要實現教師的國際化……學校和學生要國際化,首先要做到教師國際化,師資隊伍作為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重要主體,已經成為推進我國高校國際化的核心要素[8]。
從國際視野、國際意識、國際合作、國際影響力和國際競爭力等大學國際化的內涵及關鍵要素看,大學國際化辦學相比傳統辦學來說,被賦予了更強的高度和更大的挑戰,而這種高度和挑戰唯有處在較高層次和水平的研究生導師隊伍方可應對并勝任。無論是從研究生導師隊伍的層次和水平,還是研究生導師所承擔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事業來說,研究生導師都是大學師資中最可能、最適合、最應該、最優先推進國際化和提升國際化水平的群體。
換句話說,研究生導師國際化是我國大學國際化、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先導因素和牽引力量。研究生導師國際化集成了研究生導師作為高端師資力量的資源重要性,以及國際化作為大學發展戰略的策略重要性,發揮出了資源重要性與策略重要性的雙重疊加效應。研究生導師國際化進程和水平決定了大學師資國際化和大學整體國際化進程及水平,進而決定了大學辦學實力和競爭力提升進程及水平,最終決定了我國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進程及水平,具有極其重要而突出的現實意義。
總之,研究生導師隊伍是大學師資水平的高端群體,是大學辦學實力、影響力以及學術聲譽的核心載體,是大學承擔職能與使命、服務國家、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最強依托者。加強研究生導師隊伍的國際化建設、提升研究生導師國際化水平,對于我國大學加快提升師資隊伍、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水平,加速提升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等都具有重要的先導和牽引作用,對于我國正在全面實施和推進的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重大工程,更是有著突出的意義。大學應充分重視研究生導師隊伍的國際化建設工作,并將其確立為重要的發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