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卓 時艷琴 李 楊 石雅婷

中國改革開放的40年正是中國科技人才隊伍從復興萌發到迅速成長的40年,也是科技政策受區域經濟發展、技術的顛覆性創新和應用影響顯著的40年。在這40 年中,中國的科技人才計劃一個個如雨后春筍般誕生,并在之后年復一年的運行發展中不斷積累經驗,醞釀變化。科技人才計劃與科技政策有著天然的聯系,必然會隨著科技政策的指向發展變遷。與此同時,科技人才計劃自身也會因為“互聯網+”時代的技術手段革新而產生新的變化,反作用于科技政策。本文依據科技政策與科技人才成長,大膽地設想了科技人才計劃在未來的統籌趨勢,希望能夠啟發科技人才計劃相關管理者順勢而為,有所作為。
20世紀八九十年代,為了加大對科技人才的扶持,國家開始設立科技人才計劃,如1985 年人事部的“留學人員科技活動項目擇優資助”、1997年教育部的“春暉計劃”、1998 年教育部的“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等。2000年后,各類人才計劃在國家和地方都加速涌現,如2002年的“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2002年的“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2008年啟動的“千人計劃”等,地方的科技人才計劃更是不勝枚舉。各個人才計劃的初衷,都突出了重視科技人才在科技發展中的支撐引領作用,但是由于人才計劃在頂層設計、分類資助、協調管理方面缺乏全盤統籌,存在分散、重復、封閉、低效的現象。直接體現就是科研人員被迫多頭申報項目,耗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科技資源配置碎片化,難以適應創新驅動科技發展的戰略。2014年12月3日,國務院(國發〔2014〕64號)印發《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建立公開統一的國家科技管理平臺、優化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布局、整合現有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強化頂層設計,打破條塊分割,改革管理體制,統籌科技資源,加強部門功能性分工,建立公開統一的國家科技管理平臺,建立目標明確和績效導向的管理制度,形成職責規范、科學高效、公開透明的組織管理機制,更加聚焦國家目標,更加符合科技創新規律,更加高效配置科技資源,更加強化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最大限度激發科研人員創新熱情,充分發揮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在提高社會生產力、增強綜合國力、提升國際競爭力和保障國家安全中的戰略支撐作用。
具體如何“統籌”科技人才計劃,科技人才項目的制定者、管理者、申報者都會從自己的視角做出不同的解讀,也難免從自身角色和利益出發,帶有個人好惡。本文力圖克服角色情感,從“上帝視角”對科技人才計劃的統籌進行解讀。
1.科技人才計劃統籌的趨勢是“化零為整”。過于分散、繁雜的科技人才計劃,耗費了科技人才大量精力,對于定位不清、效果不明顯的科技人才計劃應予以撤銷,對于定位重復的科技人才計劃予以合并,對于類別過于復雜、管理過于僵化的科技人才計劃予以整改,將所有科技人才計劃納入科技人才培養體系,在這個體系內,各級科技人才計劃能夠定位清晰、層次分明、保證有力、組織分明、行之有效。
2.科技人才計劃統籌力求降低管理成本。各類科技人才計劃的經費來源多元,既有國家財政、地方財政,也有部隊財政;管理部門繁雜,有人事組織部門、科技部門、衛生部門、教育部門等;執行部門分散,有政府下屬的行政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
3.科技人才計劃統籌呼喚提高科技資金使用率。對于科技人才計劃的經費投入,自從我國第一個科技人才計劃實施以來,一直呈現增加的趨勢。但是投入經費增加,不等于資金的使用效率達到理想的使用狀態。科技人才計劃統籌的重要目標就是讓科技經費切實在提升科技人才培養上發揮最大效用。
4.科技人才計劃統籌需要與機構改革調整相結合。從2018 年伊始到年底,科技人才計劃統籌一直伴隨著國家和地方機構改革的腳步向前推進。科研部門也是機構改革的重要內容,科技人才計劃的統籌也需要和機構改革調整相結合。
科技人才計劃統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目前并沒有達到理想狀態的“統籌”,還存在著種種障礙,不是一個短時間內就能解決的問題。
1.科技人才計劃統籌有國家和地方兩個層級的壁壘。國家級科技人才計劃與地方級科技人才計劃是兩個運行體系,分屬國家部委及下屬部門和地方委辦局及下屬部門管理。在計劃設置伊始,國家級科技人才計劃設置從國家科技人才隊伍的大局著眼,強調多為海外歸國背景,或者已經取得一定成績,在同行業、同年齡表現突出的成熟性科技人才,且在選拔過程中在關注實力的同時也要注意地域的均衡性。地方級科技人才計劃,著眼于地域內的科技人才隊伍,注重與地方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的結合、重點發展領域的對接,強調人才的實用性。然而,對于北京、上海等科技人才比較集中的國際都市,集中了大量科技人才“國家隊”,“國家隊”成為“地方隊”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地方科技人才計劃帶來的科技資源,難免出現配置失衡的現象。
2.科技人才計劃統籌有地方和部隊的壁壘。部隊科研單位,如總后軍事醫學科學院、解放軍總醫院等,均有較多的科技人力資源和較強的科技競爭能力。在獲得科技人才計劃資助方面不遜于“國家隊”,同時也有部隊本身的科技人才計劃支持和持續的科技人才發展投入。
3.科技人才計劃統籌有不同部門及行業之間的壁壘。以國家級科技人才計劃為例,涉及部門包括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等,一些政策比較特殊的地方,不乏專門針對地域內的科技人才計劃,如“中關村高聚工程”。
1.對科技人力資源進行統籌。首先,要統籌國內外兩類科技人才。對于能夠切實為我所用的人才秉承開放的態度,集約化創新資源,加強國內外科技人才的有機銜接,調整優化科技人才計劃,形成多層級、立體化的人才培養渠道。建議對海外人才,特別是重點人才減少科技人才計劃,考慮長期、穩定的支持。但已經獲得過海外科技人才計劃長期、穩定支持的,不再受理其申報其他科技人才計劃,以免造成科技經費使用效率的低下與科研精力的分散。其次,要統籌中央、地方、部隊科技人才,原則同上,讓科技人才減少申報科技人才計劃,增加穩定、持續、長期的經費支持,但是對于相同的科技人才不再通過不同的科技人才計劃進行重復性支持。
2.明確科技人才計劃統籌的頂層設計。落實國務院《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對于各類科技人才計劃,明確其主要目標、重點任務、支持措施和組織實施機制等,讓科技人才能夠明確了解并根據自身情況有所選擇。
3.加快建立統一的科技人才管理信息平臺。實現科技人才計劃及科技人才的數據互聯互通、管理部門的信息共享,避免分散支持、交叉支持和重復支持。杜絕對于科技人員和管理人員時間、精力和科技資源的雙重浪費。
4.加強對科技人才計劃實施的績效評估,制定評估標準和辦法,引入社會方評估。注重對于科技人才實施過程的評估,對于專業評估方提出改進意見,建立動態調整機制,及時有效地反映到科技人才管理運行中,促進科技人才計劃的良性發展。(作者單位:北京城市系統工程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