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 琰
(浙江省嘉興市藝術幼兒園,浙江 嘉興 314000)
生態式的健康活動,通過教師利用幼兒園已有的環境、有效地利用生活中的各種自然材料、廢舊材料等制作出符合幼兒體育活動所需要的器材,同時考慮材料的投放形式、材料玩法的多樣性等方面,讓幼兒在寬松、自主的氛圍下,體驗健康活動帶來的樂趣,并在做學玩,學中玩中發展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創新性,從而培養幼兒鍥而不舍的探索精神。
以往我們健康區域的材料都是由班級自行保管和存放的,這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了班級之間的共享,也使教師因為某一活動的開展而產生的材料選擇性障礙。現在我們改變了自行管理這一模式,開辟了幼兒園每幢樓的樓梯角作為材料存放區,制作了專門的架子,根據個材料的功用進行分類擺放,有以平衡類為主,像平衡步道、高蹺、毽子等;有以球類為主,像羊角球、打滾球、軟球等;有以投擲類為主,像沙包、投擲靶、吸盤等;有以力量型為主,像啞鈴、拉力器等,有以鉆爬類為主,像鉆圈、墊子、鉆爬桶等,這樣的擺放不僅考慮到取放材料的方便,同時也讓教師的選擇更有目標,從而確保健康活動的順利開展。
對幼兒來說他們往往按自己感興趣、符合他們實際能力、根據自己意愿來進行材料的選擇,同時取放時也要比較方便。如果活動材料的擺放沒有一定的規律性,彼此之間沒有融合性,不僅讓他們無法選擇合適的材料,同時也影響幼兒的參與興趣。為此,我們從幼兒的自主性出發,將材料按大小、體積、重量等不同的標準進行擺放,對于相對龐大的、有一定難度的器材集中在一起,便于老師的幫助,減少取放時對孩子造成的傷害,其他的材料,都是歸類在架子上,讓幼兒自取自放。但不是每一位孩子都能取到自己心儀的材料,這時就會產生互幫互助的效應,即大孩子幫助小孩子、高個子幫助矮個子、力氣大的幫助力氣小的等等,從材料有序擺放的現象體現了孩子不僅可以確保自己在活動中的自主性、獨立性,也擴大了幫助他們學習社會交往的技能,從而促進其社會性發展。
每一種材料都有其自身的功能與特點,特別是對于幼兒園的一些常見材料,如球、圈、繩、墊子、沙包等,都是可以創造性地原有材料新玩法。如墊上運動,除了把墊子平放、連接玩出各種墊上動作以外,我們還可以將墊子疊放搭高,進行各種爬、翻、跳的動作,呈斜坡狀,提高墊上運動的難度,通過不同的玩法可以提高幼兒不同的動作技巧和能力。同時,在這種借助原有材料引發幼兒參與的興趣,鼓勵幼兒發現、創造更多的玩法,從而使他們在這種活動中想出越來越多的玩法,想象也越來越廣,興趣越來越濃,信心越來越強,從而使幼兒的身心變得越來越健康。因為每個孩子在活動中的表現各異,所以教師要根據活動的目標,有目的、有計劃地投放材料,并按孩子間存在的差異性考慮材料之間的層次性,提供難易不等的材料以此滿足不同幼兒的需求。
對孩子們來說,即使再喜歡的活動材料,如果玩久了也會失去興趣。如:在一次在戶外活動中,幼兒利用場地里原有的輪胎和竹梯,各自運用滾、搭、爬、走等等各種技能動作進行活動,但不一會兒孩子們對于單一的活動材料好像逐漸失去了興趣,于是,在此基礎上孩子們自由探索,將輪胎和梯子進行組合,一會兒把梯子搬到這里,一會兒又搬到那里;他們似乎找到了另一種的活動興趣點,興奮地叫起來:“看,我們在過獨木橋。”原來孩子們把幾個輪胎疊高分別擺放在兩邊,把梯子架在輪胎上,然后一個一個排好隊慢慢從梯子上爬過去。孩子們通過自己的琢磨,對原有的材料進行了更進一步的組合、改進,達到了比原先更好的效果。多個單功能材料靠近放置,能使幼兒在做運動練習的同時,融入想象與合作。他們也會在不同的設施之間進行想象性組合,通過動作表現、合作互動使這些互不相關的設施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從而提高幼兒游戲的興趣。正是幼兒在玩中創新,運用材料之間的組合達到鍛煉身體的機能,又提高他們的運動技能,使材料產生一舉多得的效果。
幼兒園除了現成的體育材料外,教師還利用廢舊材料研發一些既經濟又環保、既美觀又實用的健康活動。如我們用奶粉罐、可樂瓶制作拖拉玩具,用小酸奶瓶制作拉力器,用木夾和彩帶制成“流星球”,用易拉罐制作梅花樁等。通過利用廢舊材料,制作活動器械,幼兒能充分感受活動的喜悅。原來一個不起眼的塑料袋只要善于利用,它同樣也能成為孩子的好玩伴。其實好多廢舊材料不必做任何加工,就可以成為富有趣味的活動器械,如廢舊輪胎、可樂瓶、報紙、紙箱、布條、排水管等,都可以直接拿來作為體育材料使用。
在健康活動中幼兒是活動的主人,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增加健康活動的難度,對活動材料進行及時的添置、更換。合理、合適的體育材料可以使體育活動的內容更加豐富、形式更加有趣,也可以促使幼兒良好情緒的體現和能力的不斷提高。讓幼兒在健康活動中體驗快樂、有利于他們身心健康、和諧的發展,從而有效的促進了幼兒園健康教育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