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福斌
(福建省三明市沙縣富口中心小學 福建 沙縣 365050)
有效性課堂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主陣地,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渠道,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是數學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每位教師都應該孜孜不倦地去追求。一堂高效的課中,教師的行為要能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促進學生對知識的主動建構,需要教師創造性地整合教材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從而實現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教師的課前準備態度決定著學生的課堂學習態度,所以課前教師需精心準備的內容很多。每一節課都有一定的教學任務。首先,要指導學生充分地預習。預習時讓學生自己先找出本節課的重點,自己通過自學掌握的知識及本課的疑惑,找出疑難之處,嘗試解決后作好記錄。這些預習將有力地促進學生自學。其次,鉆研教材和把握教材。這是實現高效課堂教學的重要前提,在構建高效課堂的過程中,要靠教師鉆研教材,通過對教材的二度開發來確定教什么,也就是解決教學內容的問題。把握教材不僅是指理解教材中的每個知識點,更是對教材的整體把握,這就要求教師熟悉本學科的課程標準,了解教材編者的意圖,清楚整個學段教材的邏輯線索,能夠把前后相關的知識整合起來。
傳統的教學觀認為是教學就是教師教,學生學,教師講,把學生當作接受知識的容器。課改下的教學觀認為:教學就是教師有效、合理地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學好,學得主動、生動活潑。教育改革新思想、新觀念,只有真正融入教師的腦海和行動中,融入到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通過每一位教師和學生積極的創造性的參與,其生命之樹常青。雖然新課改搞了幾年了,但是我們老師在課堂上講解課程內容是依舊沿用以往的教學思維,對學生進行評價也采用試卷,考得好的學生就是優秀學生,考得不理想的學生就是差生,這種評價方法是不可取的。教學目標也不十分明確,教學措施也不十分科學,最終導致教學效果的不理想。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老師就應該轉變教學觀念,緊跟時代,根據班上學生的實際水平講解不同層次教學內容,最好進行分層教學,對不同的學生采取分層布置作業,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學習數學。同時,明確教學目標和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課堂上多讓學生動手動腦,多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不要一味地認為自己的教學方法怎樣,把自己看得有多高,忽視學生的主動性,把學生看作自己的朋友,或者把自己當成學生的朋友,建立一種平等的身份,讓學生在平等的氛圍中學習。
對于小學生而言,學習的興趣是其學習的動力,因此,對于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的有效實施而言,構建有效的教學情境就尤其重要。教師在構建有效的數學探究教學情境時要緊緊圍繞學生所要進行探究的數學知識,以問題為主線,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生活經驗以及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重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從而激起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師在構建數學教學情景時,要注意三個問題:第一,要明確問題情境中所承載的數學問題;第二,尋找構建問題情境的最恰當的切入點;第三,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特點來確定問題情境呈現的方式。
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個體的發展和合作精神的培養,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隨著課改的深入,合作學習也引入到時課堂。小組合作學習非常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的多樣化的教學組織形式,促進小組成員之間共同進步?,F在關于小組學習,很多人一致認為就是讓三四個同學圍在起進行探討得出結論,其實并不然。個人建議:可以將班上四到六個學生的桌子擺在一個,設好組長和書記員等,由組長負責本組的討論等事宜,書記員負責本組計論的記錄和討論材料的整理。所有人員均要積極進行探討問題,不能讓每位成員無事可做,時間一到,老師可以指定某組發言,此刻,這組的組長就應該指定討論組某成員發言。久而久之,學生就養成小組合作學習的探究思考問題的習慣。每一個月,或者每半期甚至一學期結束,老師可以根據每組的發言和對問題探討的深難度的甚至能力進行綜合評價,開展比哪個小組得的紅旗最多就評為最優秀的小組,或者最團結的小組等,通過小組內出現的互助互利的場面從而提高學生的素質。從而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也就要大大提高。
數學是基礎教育,同時也是自然科學之一,是一門功能性的學科,為其他領域的問題提供解決方法,所以可以說數學是一個必不可少的工具。但無論如何,只要我們能夠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教材的不同內容和要求靈活設境,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積極地學習,使學生始終保持認真主動的態度和積極高昂的情緒,養成良好的學習數學的習慣,就能在數學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