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太權
(貴州省銅仁市德江縣泉口鎮中心完小 貴州 德江 565200)
隨著我國科學教育改革的不斷進行,小學階段的科學課程在學校中的地位顯著提高,并逐漸成為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義務教育階段的“核心課程”,并將從一年級開始開設科學課,課時量也有所增加。各級政府也加大投入,為各校建立儀器室、實驗室,配備相應的實驗器材,并加大科學教師的配置和培訓,提高科學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科學素養。
從目前學生對科學學習的興趣調查看,科學基礎知識理解和掌握程度對不同基礎的學生而言存在一定差異,使學生在科學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不同的學習態度。對于科學教師來說,他們需要根據學生對科學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對學生進行劃分,并針對不同層次進行分類教學。一方面,根據學生掌握程度的不同及科學學習和接受能力的差異進行分層次教學。在課堂上建立小組,科學分層施教。具體來說,對于科學能力較強的學生來說,學習成績好的,學習態度較為勤奮;成績稍差的,就要針對這些學生的具體特點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或采取多種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在課堂上建立小組,第一類學生,學習基礎好,主動性強,接受能力好,學習熱情尤其科學學習熱情較高;第二類學生是學習基礎較好,但是接受能力和學習主動性較差,需要教師和家長的督促;第三類學生則是學習基礎較差,主動性和熱情有所欠缺,需要教師和家長時刻監督。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將這三類學生按照一定比例平均分到若干個組中,在各個組中形成互幫互助小組。此時教師通過有機引導,要求學生在做好課前預習的基礎上在課堂上進行主動積極的討論,并有意識地將學習能力相近的學生劃為一類,從而在真正意義上幫助每一個學生都能健康成長與發展。盡管分層次教學在我國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但其產生的效果在各個學校中均取得了較好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分層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深切領會分層教學帶給自己的好處,并且在這種教育環境中逐漸得到新的益處。可見,分層教學對現在的學生而言,還是非常有意義的。
我們科學課雖然不是主課,但是我們科學課里面有好多有趣的現象。它多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通過科學課的教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讓學生主動地去解決一些難題。讓學生在課堂上把我們的整個課堂當作一個“歡樂城”,在玩中學、學中玩。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更愛科學課。如在四年級下冊教材中涉及了50多個活動,其中還有10多個拓展活動。學生非常喜歡參加這些活動。如“搜集天氣資料”“調查農業機械與農業生產的關系”“養小雞”“種茄子”“發布天氣消息”等等。因為有一些科學課課本上的知識和我們身邊的實際生活聯系密切,教師要培養學生多觀察的好習慣。
我們現在所學的科學課和其他的課程有很大的區別。科學課和它們相比是比較綜合的,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活動性,科學課強調了一些我們身邊的生活實例。這門課程和我們的生活聯系密切,我們的生活無時無刻都在和科學打交道。比如我們發生的自然現象,還有一些實驗產生的結果。因此科學課教學要充分利用廣泛存在于學校、家庭、社會、網絡和各種媒體中的多種教育資源,將學生的學習置于廣闊的背景之中,幫助他們不斷拓展對周圍世界科學現象的體驗。
科學課上有很多學生自主探究的素材,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或引導下去進行調查、考察或實驗,但有些活動課堂上是無法用實驗的形式完全展現的,如《植物怎樣喝水》這一課,反反復復講解理論學生都很難理解,這時我們就可以借助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虛實互補,讓學生“看到”植物根的水與植物莖、葉脈向上輸送的水緩緩流動的情景,再在重點處點撥,植物“喝水”這一難點就解決了。再比如《地球的公轉和自轉》等一系列天文知識課文,《食物鏈》等表現多種生物類課文,都可以利用網絡和多媒體教學,生動、形象地展示給學生觀看,使學生的科學探究活動不限于課堂上,實現學習時空的拓展。
小學生性格活潑好動,好奇心重,求知欲強,僅僅依靠教師的課堂教學是滿足不了學生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規律,積極開展課外教學。如在教學《觀察綠豆芽的生長》時,我給學生確定了研究問題:綠豆芽的生長是否需要陽光?讓學生明確實驗方法,要求學生課外實驗,并在一周后觀察兩個花盆里的綠豆芽生長情況,做好記錄,進行研究。在活動中學生的探究興趣很濃,明白了植物生長是需要陽光的。這樣,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意志、實踐能力和探究能力。這門課程要鍛煉學生進行課外實驗的習慣,讓我們在實際生活中通過我們的實驗去證明課本知識的正確性。通過我們自己的動手去判斷一些課本知識的準確性。這樣不僅學習到了知識,還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動手能力。
總之,在科學課教學中,我們要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采用媒體教學,鼓勵學生課外研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對科學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還要樹立“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現代教育觀,正確引導學生經歷學習過程,用自己的方式去探求問題、發現問題,使學生真有所獲,確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