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歡歡
(貴州省德江縣復興鎮幼兒園 貴州 德江 565200)
何謂學前教育?學前教育就是由家長及幼師利用各種方法、實物為開發學前兒童的智力,使他們更加聰明,有系統、有計劃而且科學地對他們的大腦進行各種刺激,使大腦各部位的功能逐漸完善而進行的教育。
如同各類學制教育一樣,學前教育是一門具有自己專業特點的科學。因此,所有的學前教育機構都必須根據幼兒的生理、心理特征,在保證幼兒活動場所安全、食品衛生安全等必備條件的前提下,有目的、有組織地幫助廣大幼兒在體、智、德、美等四個方面的培育目標全面而和諧地加以發展。然而,人們對這方面的教育規律往往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甚至存在著帶有普遍性的認識誤區。其一,在中國舊傳統的兒童觀看來,幼兒是乳臭未干的“小黃毛”,幼稚無知,成年人對這些孩子,要么不理他們,讓其自己成長,要么使用暴力加以管教,民間就有所謂“不打不成器”的格言在流傳;其二,許多人只是簡單地認為,幼兒教育無非是“帶帶孩子”,沒有什么深奧的學問,只要有個活動場所,似乎不管什么人都可以辦起幼兒園;其三,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社會上一些人以營利為目的,不斷鼓噪“千萬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而一些家長往往帶著“恨鐵不成鋼”的心理,不切實際地揠苗助長,“幼教小學化”的現象屢見不鮮,無意中扼殺了幼兒純凈的童年、童心和童趣,導致南轅北轍的后果。
其實,幼兒教育作為一門科學,需要研究的內容十分廣泛。比如在體育上,幼兒還處在一個柔弱、不完善的、未成熟的生長階段,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和抵抗疾病能力都較差,加上生活經驗不豐富、自控能力弱等,這就需要成年人創造適當的環境,給予精心地照料、引導和教育,促進幼兒身體正常發育和機能的協調發展,增強體質,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和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在智育上,幼兒具有直覺行動思維的特點,他們是通過直接感知和具體行動進行思維。因此,只有利用和創造大量的機會,引導他們運用多種感官和語言去與物、與人加以接觸交往,才能增進他們對環境的認識,培養有益的興趣和求知欲望及初步的動手能力,以發展智力;在德育上,幼兒年齡小、經驗少,只能根據他們身邊的、具體的、看得見摸得著的情景,從情感教育入手,循序漸進地引導幫助他們形成初步的是非觀念、萌發初步的道德感情,比如從培養幼兒對自己的父母、親屬、老師、同伴、鄰居的愛開始,然后引導到對家庭、對家鄉、對周圍社會生活的愛,以形成對祖國的愛,從而培養良好的品德、行為和習慣;在美育上,作為藝術啟蒙教育,應側重培養兒童初步的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并非強調幼兒必須掌握多少的藝術技能技巧。由此可見,幼兒教育是一門實實在在的科學,難怪有人感嘆:大學教授未必能教好幼兒園的課!其原因就在于“術業有專攻”,他們各自所研究的領域和所承擔的教學對象與任務各不相同而已。
開發智力,也就是培養幼兒的語言和非語言能力,包括觀察力、記憶力、詞匯量、理解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抽象推理能力、視覺驅動能力等等。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首先應著手聽,美國當代心理學家勞倫斯?沙皮羅認為,故事是影響幼兒思維的最好方式。多聽有三點好處:(1)在反復聽的過程中,可以不斷加深對語句和語境的理解,迅速提高閱讀能力。(2)擴大幼兒的詞匯量,一切智慧的根源都在于記憶,每天重復相同的詞匯和句型,不斷刺激幼兒大腦里的詞匯庫,可以使幼兒的記憶力迅速發展,同時也有助于掌握準確而規范的表達方式。長期堅持不懈,幼兒的語言能力,記憶力,詞匯量,理解問題的能力,思維能力都會提高。(3)熏陶高尚的道德情操,故事要多選名著,因為人類各種美好的思想感情,會在潛移默化中塑造他們的靈魂,從中吸取精神營養。
美國作家丹尼爾·古爾曼的《情感智力》一書1995年出版以來,“情商(EQ)”的概念已經深入人心,稍懂一點教育的人都知道,“情商”才是決定人生成功與否的關鍵。所謂“情商”指的是:良好的道德情操,樂觀幽默的品性,面對克服困難的勇氣,自我激勵,持之以恒的韌性,關心他人的善良,善良與人相處,把握自己與他們的情感等等。總而言之,它是人的情感和社會技能,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內容。情商高可以使智力平平的幼兒最終創建輝煌的人生,情商高低也可以使智力超常的幼兒變成一個平庸的人,性格基礎是早期生活奠定的,最初幾年的生活習慣,父母態度,家庭氣氛,以后都會慢慢形成幼兒的性格特點,每一個習慣在其形成的前幾天特別重要,因此,每件事一開頭就堅持按要求做,不該做的事一開頭就堅決不去做,從不遷就,慢慢習慣就會形成。
加強早期兒童教育,為每一個兒童創造受到高質量的學前教育的機會,正成為世界各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國也必須放眼未來,從新世紀國際社會政治經濟的新格局和我國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高度來思考學前教育的發展問題,以使我國的學前教育真正從教育舞臺的邊緣走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