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琦

[摘要] 目的 研究腸癌患者化療護理管理中融合精細化干預的效果。方法 于2018年1月—2019年2月選取該院腸癌化療患者54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研究組(精細化護理干預)與對照組(常規護理),各27例,比較癌因性疲乏程度、生活質量與護理效果。結果 研究組較對照組行為嚴重程度、情感、感覺與認知及情緒的評分均低,總分較對照組低,生活質量較對照組高,研究組護理效果(96.29%)高于對照組(77.7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腸癌化療患者采用精細化護理干預能降低癌因性疲乏程度評分,提高生活質量且改善預后康復,提高護理質量,值得借鑒。
[關鍵詞] 腸癌;化療;護理管理;精細化干預;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9(b)-0026-03
臨床常見的消化道系統惡性腫瘤是腸癌,誘導因素是暴飲暴食或飲食搭配不當等,具有較高發生率,治療手段是以手術或化療為主,后者治療期間患者易發生惡性嘔吐等不良反應,導致其易產生負面情緒,機體發生水電解質紊亂或營養缺乏,使得患者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癌癥患者存在嚴重心理應激反應造成病情康復欠佳,因此根據病情嚴重程度,切實配合對癥護理干預手段是很重要的,緩解心理應激反應,便于提高化療效果[1]。該院于2018年1月—2019年2月選取收治的54例腸癌化療患者展開研究,分析腸癌患者化療護理管理中融合精細化干預的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腸癌化療患者54例,研究組(n=27):男16例、女11例;年齡18~69歲,平均年齡(45.68±7.04)歲;病程1~4年,平均(2.29±1.03)年。對照組(n=27):男17例,女10例;年齡19~70歲,平均年齡(45.73±7.18)歲;病程1~5年,平均(2.34±1.09)年。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經檢查符合腸癌的診斷標準[2];均采用化療治療措施;自愿參與該研究;符合倫理委員會審核。
排除標準:意識障礙;合并嚴重疾病;血液系統疾病;凝血功能障礙;病例資料不全。
1.3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實時監測患者病情,給予對癥的飲食指導、心理指導與健康宣教等措施。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聯合精細化護理干預。①成立護理小組:根據消化科規章制度在護士長帶領下成立專業性護理小組,給予組內成員精細化管理措施,定期開展培訓工作,包含護理內容與重點,將科室人員排班進行精細化管理,將夜間值班、辦公室值班與責任組排班等工作落實至實處,定期指導患者掌握護理問題,每個月總結護理期間存在的問題,便于后期能提出改進措施。②心理指導與環境護理:根據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定期向其及其家屬展開宣教工作,詳細闡述目前病情恢復情況、化療藥物與注意事項等內容,主動與患者溝通,鼓勵闡述內心想法,采用吶喊或傾訴等方式緩解心理負擔,切實掌握其產生負面情緒的因素,便于提出針對性處理辦法,同時營造舒適且安靜的病房環境,將溫度與濕度均調節至合理范圍,避免外界因素對化療結果產生直接影響,定期開窗通風并做好室內清潔消毒工作,夜間減少巡視次數避免影響睡眠質量[3]。③飲食與藥物指導:化療期間實時觀察患者各生命體征,發生異常及時上報處理,切實掌握其各項基礎資料,明確是否具有化療藥物外滲史或藥物過敏等既往病史,便于根據病情實際情況合理用藥,向患者與家屬詳細闡述藥物劑量與使用方法,告知遵醫囑按時且按量服用藥物,禁忌發生隨意停藥或調整藥量等情況,發生不良反應給予持續性改進措施,避免患者發生不良心理狀態影響化療效果,同時待患者病情穩定給予營養均衡指導,采取清淡易消化飲食緩解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增加維生素與高蛋白攝入量滿足機體實際所需營養需求,保持禁煙禁酒且養成規律性生活習慣,禁忌食用辛辣與刺激性較強食物,適度開展有氧運動提高抵抗力,將運動強度與振幅設置在合理范圍,避免過度鍛煉對病情康復產生直接影響,為化療護理管理的時效性提供可靠性保障[4]。
1.4 ?觀察指標
癌因性疲乏程度:參考Piper疲乏修訂量表[5],評估行為嚴重程度、情感、感覺與認知及情緒的分值,0~10分代表不同程度疲乏評分,10分表示嚴重影響,分值越低說明護理干預措施越顯著。
生活質量:參考SF-36健康問卷調查量表評估[6],包含軀體限制、生理狀態、情感限制與生命活力的分值。
護理效果:顯效:不適癥狀消失且各體征恢復正常;好轉:不適癥狀改善明顯且各體征基本恢復;無效:與上述條件不符,有效率(顯效率+好轉率)越高則干預措施越顯著[7]。
1.5 ?統計方法
使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不良情緒與生活質量)以(x±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n(%)]表示,組間差異比較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癌因性疲乏程度
研究組較對照組行為嚴重程度、情感、感覺與認知及情緒的評分均低,總分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生活質量
研究組較對照組軀體限制、生理狀態、情感限制與生命活力的分值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護理效果
研究組較對照組護理效果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 ? ?
3 ?討論
腸癌是臨床常見的消化科疾病,主要包含結腸癌與直腸癌兩種類型,誘導因素是遺傳、生活方式與大腸腺癌等,早期患者無典型臨床癥狀,若不及時采用對癥治療措施,病情加重則威脅生命健康,臨床采用手術治療、放療與化療等方式治療該病癥,化療期間受心理或生理等因素影響,造成患者易產生心理應激反應,因此根據病情嚴重程度積極配合對癥護理模式是重要的。
有研究報道[8],精細化護理干預能改善腸癌化療患者預后效果,其屬新型護理模式,化療期間需給予健康宣教與心理指導,詳細闡述當前病情恢復程度、注意事項與不良反應等,糾正其對疾病知識錯誤理解,主動保持溝通改善負面情緒,提高化療依從性,同時給予患者清淡、富有營養與新鮮易消化飲食,惡心嘔吐癥狀較明顯者需采取流質或半流質飲食,根據嘔吐程度補充機體實際所需的水分,保持舒適體位進食,避免食物反流至口腔造成惡心,并且告知患者養成規律性排便習慣,完成輸液流程后適度下床活動促進腸胃部蠕動,對于便秘者給予適量番瀉葉治療,避免發生便秘情況,從而提高化療效果。
在該次研究中,研究組較對照組行為嚴重程度、情感、感覺與認知及情緒的評分均低,總分較對照組低,生活質量較對照組高,研究組護理效果(96.29%)高于對照組(77.7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說明該研究與楊群草等[9]文獻報道具相似性,療效確切并提高生活質量,具時效性。
綜上所述,對腸癌化療患者采用精細化護理干預能降低癌因性疲乏程度評分,提高生活質量且改善預后康復,提高護理質量,值得借鑒。
[參考文獻]
[1] ?王少區.精細化管理應用于50例腸癌患者化療護理管理中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醫藥,2017,12(23):155-156.
[2] ?黃少潔,李紅,代亞娟,等.個體化護理干預在大腸癌化療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7,22(6):122-123.
[3] ?王玉,江濱,方明治.加味當歸補血湯對結直腸癌術后化療患者免疫功能和骨髓抑制的干預作用研究[J].江蘇中醫藥,2018,50(12):104-105.
[4] ?馮明珠.家屬支持護理對結直腸癌術后化療患者營養狀況和身心健康及生命質量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 14(20):1-4.
[5] ?陳湘威,林金香,楊晉杰,等.多學科合作的營養干預對腸癌化療病人營養改善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7,15(22):2705-2706.
[6] ?贠瑾.精細化護理對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患者手術效率及護理質量的影響[J].甘肅科技,2017,33(20):136-137.
[7] ?吳星輝.綜合護理干預對晚期直腸癌同步放化療患者的影響[J].結直腸肛門外科,2018,24(S1):150-152.
[8] ?趙瑞欣,閔祥蘭.綜合護理干預對新輔助化療直腸癌患者依從性及不良反應的影響[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7,10(35):114-115.
[9] ?楊群草,郝楠,康小云.結直腸癌化療患者主觀睡眠質量與心理彈性的相關性分析[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8,24(4):383-388.
(收稿日期:2019-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