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蕓 羅賢通 聶詠梅 張菊花


[摘要] 目的 探討基于學習通人文護理教學在傳染病護理課程中應用價值。方法 將2017級3年制護理3、5班分為常規組和實驗組,共計160人,常規組進行傳統教學法,實驗組實施基于學習通重點開展人文護理教學,比較教學效果。結果 無論是理論成績、綜合能力以及反饋滿意度成績來看,實驗組均優于常規組。結論 基于學習通人文護理教學在傳染病護理課程中促發了護生學習積極性,加強了對傳染病患者人文關懷的重視,同時綜合護理能力得到提升,教學效果好,應在傳染病護理課程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 學習通;人文護理;傳染病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G7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9(b)-0119-02
目前研究認為,醫學人文教育目標可歸納為注重德育,規范醫學生的道德行為,獲取人文知識,培養醫學生職業技能的同時,培養人文關懷精神、協作精神、創新能力,更主要是關注患者的生命價值、醫療權利和健康利益、人格尊嚴,認識醫學與社會之間的辨證關系,逐步樹立正確的醫學價值觀[1-3]。
傳染病護理是護理臨床核心課程之一,傳染病的特殊性在于具有傳染性和流行性,能夠造成人與人之間傳播,因此,世人對待其是談而色變,敬而遠之,尤其是傳染病中的艾滋病、乙肝、肺結核諸類,更是讓世人害怕,畢竟對于傳染病的了解還需要建立在專業知識的基礎上。然而作為傳染病患者心理是很復雜的,不僅要面對由于疾病帶來的身體不適因素,還要承受內心對傳染病的懼怕、恐懼、憂慮,同時還擔心家人,親友對自己的歧視和不理解(在艾滋病中尤為突出),正因此傳染病患者由于心理壓力無法進行有效的排解和疏導導致出現社會問題的負面新聞報道是屢見不鮮的[4]。
作為護生在臨床上面對傳染病患者時應具備怎樣的心態和素養,就顯得十分重要了。在臨床護理工作中,人文護理關懷集中體現在對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權利與需求、人格和尊嚴的維護,包括護理內部環境的人性氛圍和護士的素質和品格等,還體現在對患者家屬的寬容、理解、安慰、同情。高驥等[5]的研究表明,護理人員在與患者進行交流和溝通的過程中,以人文關懷的方式傳遞護理專業知識,能夠使“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得到完美的體現。
隨著時代的進步,大數據、云端、移動終端信息化資源的普及,教學模式不能再墨守成規,它需要更新,需要突破,需要改革。信息化平臺如何建設,網絡數據如何融入教學,共享資源如何利用,新世紀對高職院校教師提出了高層次的教學理念要求。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17級3年制高職護理3、5班,護生共計160人。其中3班78人作為常規組,男3人,女75人,年齡18~22歲,平均年齡(20.45±0.37);5班82人作為實驗組,男4人,女78人,年齡18~23歲,平均年齡(21.07±0.18)。均為高考統招生,已完成一年級基礎課程學習。兩組學生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學生在教學內容上選用吉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傳染病護理》教材中一章《艾滋病患者的護理》進行教學,學時2節。
1.2.1 常規組 ?按照傳統教學法進行,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大綱要求和教學內容,根據教材講解病原體特點-流行過程-臨床表現-輔助檢查-治療要點-護理程序(重點講解心理護理)-健康宣教,最后教師總結內容,布置課后紙質作業。
1.2.2 實驗組 ?①準備:課前安排學生手機預先下載“學習通”APP軟件并進行注冊,教師預先通過該軟件添加班級。②開始:開講之前教師通過該軟件手機投頻先展示一個生活無法自理晚期艾滋病患者臨床案例視頻,目的是引發護生憐憫和同情之心,增加內心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由于課堂時間的限定性,在教學內容上進行精簡和整合,當講解到艾滋病患者心理護理措施時,通過手機“學習通”APP軟件隨機搖出2名護生,一人扮演艾滋病患者,一人扮演臨床護士,在教室現場展開對艾滋病患者的心理護理演示,結束后讓護生通過手機軟件對該心理護理過程作出評價(1~5分制),教師用手機查看統計結果并進行公布,隨后護生討論展開的心理護理措施是否到位,能否滿足患者的心理需求。③最后,教師做出總結,布置“學習通”APP習題。
1.3 ?考核
1.3.1 理論考試 ?從傳染病護理案例習題中隨機抽取1個案例,讓護生按照要求作答,滿分100分。
1.3.2 綜合能力考試 ?在實訓室教師扮演患者,學生扮演護士,考查學生溝通能力、應變能力、執行能力、人文素養方面,評分標準各為100分。
1.3.3 技能考試 ?帶兩組護生分批去銅仁市第一人民醫院感染科見習。技能操作主要是查房-知識宣教。根據患者的滿意度評價,分為滿意、不滿意。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以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學生無論是理論成績、綜合能力以及反饋滿意度成績來看,實驗組均優于常規組。
2.1 ?組學生理論考試成績、綜合能力成績比較
兩組學生理論考試成績及綜合能力成績比較,實驗組優于常規組。見表1。
2.2 ?兩組學生滿意度成績比較
兩組學生滿意度成績比較,實驗組優于常規組。見表2。
3 ?討論
長期以來傳染病護理教學一直是高職高專護理教育中的一個薄弱環節,不能滿足社會需求、臨床需要,然而隨著科技進步,大數據的快速發展,貴州在全國已經成為一個云端發展綜合指數較高的省份。作為貴州高校的教師,應充分利用這樣的大環境資源,使得教學資源向數字化、立體化轉變,促使臨床護理的飛速發展。這也對傳染病護理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簡單的重復既往教育模式和教學方法已不能滿足現代傳染病教學的需求,必須在新世紀、新形勢下探索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傳染病護理學人才培養模式。
面對大產業、大數據、大健康的現今,人們不再是單一地要求疾病的治療,更多的是關注內心需求的滿足。對人的關愛是護理工作的核心內容之一。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韓啟德曾經說過:“我們醫學人員首先應學會傾聽,融入患者的生命,產生共情和共鳴,將患者的感受轉化成自己的表述,并再次轉化到患者心中。希望醫學人文真正融入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庇袝r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醫學的終極目的還要以人為中心,要滿足人身心社靈全方位的需求。
醫學是人文科學,傳染病護理是護理臨床專業課程之一,由于傳染病的自身特點,臨床教學中涉及了許多有關醫學倫理、醫學心理、衛生法律等人文方面的問題,在傳染病學教學中融入人文素質的培養,對醫學生加強人文素質教育、全面提高綜合素質,以及對緩解醫患沖突、構建和諧醫患關系有著十分積極和重要的作用[6],更能使得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在教學模式上改變傳統,利用科技軟件學習通APP,不僅能夠解決以往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學、評”各環節存在的共性問題,同時,能夠突破時間和空間限制,帶給學生全新的學習體驗,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自主性,提高學習興趣,增加師生交流互動,改善教學效果,提升教學質量[7]。
[參考文獻]
[1] ?劉德培,陸莉娜.必須全方位多層次地弘揚醫學人文精神[J].醫學與哲學,2003,24(3):5-6.
[2] ?孟國祥,董偉康,陳亞新.醫學人文素質教育模式的研究和實踐[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3,19(6):352-354.
[3] ?王慧芬.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論[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4.
[4] ?張曉紅,謝冬英,趙志新,等.傳染病學教學中加強人文教育的研究[J].醫學教育探索,2010,9(9):1266-1268.
[5] ?高驥,宋繼紅,劉敦,等.泌尿外科護理教學中融入人文素質教育的實踐[J].中華護理教育,2015,12(5):360-363.
[6] ?王美霞,殷胤.從醫患關系看傳染病教學與人文教育融合的必要性[J].西北醫學教育,2015,4(23):265-267.
[7] ?岳若蒙.基于超星學習通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在醫學影像成像原理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9(3):57.
(收稿日期:2019-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