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燕 張婷

[摘要] 目的 探究在神經外科重癥監護病房醫院感染管理中運用PDCA循環模式的實際臨床價值。方法 選取108例在2017年5月—2018年12月該院神經外科重癥監護病房收治的患者,根據隨機分組原則分為觀察組(PDCA循環模式)和對照組(常規管理模式),各54例,比較兩組患者感染發生率和管理滿意度情況。結果 相比于對照組(27.78%),觀察組患者感染發生率(9.26%)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與對照組患者(79.63%)相比,觀察組患者管理滿意度(96.30%)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神經外科重癥監護病房醫院感染管理中運用PDCA循環模式,能夠有效提高患者對管理工作的滿意度,同時使得感染發生率顯著降低。
[關鍵詞] PDCA循環模式;神經外科;重癥監護病房;醫院感染管理
[中圖分類號] R197.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9(b)-0006-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ractical clinical value of using PDCA circulation model in hospital infection management in neuro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 Methods 108 patients who were admitted to the neuro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 of this hospital from May 2017 to December 2018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PDCA circulation mode) and control group (regular management mode)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random grouping.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n and management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27.78%),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n was low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9.26%),the different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an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79.63%),the management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96.30%) was higher,the different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use of PDCA circulation mode in hospital infection management of neuro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with management work, and at the same time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n.
[Key words] PDCA circulation pattern; Neurosurgery; Intensive care unit; Hospital infection management
PDCA循環法中PDCA分別代表P(計劃)、D(實施)、C(檢查)及A(處理),PDCA循環法能夠實現對質量的持續改進和全面控制,從而全面提升管理質量[1]。在醫院感染管理中,重癥監護病房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管理場所,重癥監護病房患者存在較為低下的免疫功能和非常危重的病情狀況,導致患者較易出現感染情況。而在神經外科中,因該科室具有較多的侵入性操作,因此相比于其他科室,神經外科重癥監護病房醫院感染的發生率更高,使得患者生命健康受到嚴重威脅[2-3]。該文于2017年5月—2018年12月選取該院收治的108例患者展開研究,主要探究在神經外科重癥監護病房醫院感染管理中運用PDCA循環模式的實際臨床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108例在該院神經外科重癥監護病房收治的患者,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54例,分組原則為隨機分組法。觀察組和對照組男女患者人數之比分別為29:25、26:28;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年齡分別為(36.51±9.24)歲、(33.24±8.97)歲。在一般基線數據的比較中,兩組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管理模式。
1.2.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實施PDCA循環模式,方法如下。
(1)計劃階段(P):針對神經外科重癥監護病房,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狀況,與其感染管理薄弱點和重點內容有效結合,將醫院感染質量控制措施不斷完善。其中存在于神經外科重癥監護病房的主要問題包括:①大部分患者使用尿管;②針對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來說,存在不到位的集中隔離處理;③對于氣管切開患者,需要不斷加強氣道管理;④部分醫療人員對導管感染存在十分淡薄的防控意識;⑤醫護人員出入監護室時沒有對監護室的相關規定有效遵守;⑥醫療廢物桶蓋沒有及時關閉,導致醫療廢物在空氣中長時間暴露;⑦深靜脈置管過程中,沒有合理應用大手術鋪巾。導致上述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包括:①醫院感染專職人員沒有與護士長和科室主任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導致科室對醫院感染相關問題的重視度較低;②醫務人員十分缺乏院感防控知識,對院感防控措施具有較差的依從性;③受患者病情和監護室床位數的限制,不容易實現對多重耐藥菌感染重癥患者的單間隔離;④實習人員或進修人員頻繁更換,院感防控意識較低。
(2)實施階段(D):改進的主要措施包括:①醫護人員在進入監護室時,需要將合理佩戴專用衣物,對手衛生嚴格實施;②對探視制度嚴格執行,禁止多重耐藥菌患者進行探視;③將尿管使用率降低,使尿套的使用比例適當增加;④感不斷強化染防控知識,促進全體醫護人員都能充分熟悉醫院感染防控知識,同時對標準的操作流程認真執行;⑤病室內需要定時通風,使病室內的空氣保持清新狀態;⑥將獎勵和懲罰措施合理制定,針對監護室醫務人員,需要對感控行為積極規范;⑦各科室之間需要進行積極聯系和溝通,對物資信息及時掌握,實現充分、有效利用醫療資源。
(3)檢查階段(C):將目標性監測登記表合理制定,由科室相關人員和醫院感染管理科對登記表的相關信息進行仔細填寫。同時,醫院感染病例需要準確填寫感染病例調查表進行。
(4)處理階段(A):每個季度仔細總結科室內的醫院感染監測情況,將其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找出,對相關原因進行仔細分析,同時提出整改措施。然后再實行下次的循環模式。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感染發生率和管理滿意度情況。
1.4 ?統計方法
運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感染發生率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對比管理滿意度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神經外科重癥監護病房患者存在復雜多樣的病種,且病情進展十分迅速,多數患者存在較差的免疫能力,常有嚴重的基礎疾病伴隨發生,同時需要進行侵入性操作,所以,導致醫院感染集中發生于重癥監護病房內。在實際工作期間,必須對消毒隔離工作嚴格落實,使醫源性感染情況的發生得到避免。此外,為使醫院感染得到有效預防和控制,需要采取積極有效的管理模式[4-5]。
PDCA循環模式屬于一種十分先進的管理模式,該模式包括四個階段,即計劃階段、實施階段、檢查階段及處理階段,各個環節緊密相連,在不斷循環和反饋中有效提高了醫院感染的控制質量。通過實施PDCA循環模式,可以及時檢查存在于醫院感染管理期間的相關不足,通過積極分析原因,將有效的處理方法提出,并進入下個PDCA循環階段,從而促進醫院感染率顯著降低。傳統管理模式主要憑借經驗對醫院感染相關工作進行管理,PDCA循環模式的運用能夠將傳統管理模式的不足有效彌補,促進醫院感染管理具備一定的科學性和客觀性,有利于醫院感染管理工作質量顯著提升[6-7]。
該文通過探究在神經外科重癥監護病房醫院感染管理中運用PDCA循環模式的實際臨床價值,數據指出,與對照組(27.78%)相比,觀察組患者感染發生率(9.26%)較低(P<0.05),表明PDCA循環模式的運用可以減少醫院感染的發生,該研究結果和金明月學者[8]研究的研究組發生感染率為8.57%,低于常規組22.8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的結果一致;且相比于對照組患者(79.63%),觀察組患者管理滿意度(96.30%)較高,表明患者更加樂于接受PDCA循環模式。
綜上所述,在神經外科重癥監護病房醫院感染管理中運用PDCA循環模式的實際臨床價值非常顯著,除了可以降低醫院感染發生率外,還能夠促進患者提高對管理工作的滿意度,有利于患者對各項診療工作提高配合度,因此應當在臨床中積極應用和推廣PDCA循環模式,促進該管理模式更好地為臨床服務。
[參考文獻]
[1] ?胡望林,王歡.PDCA循環模式在神經外科重癥監護病房醫院感染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8,11(29):142-144.
[2] ?鄧艷.PDCA循環模式在醫院感染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4):187-188.
[3] ?趙芙蘭.PDCA循環模式在醫院感染管理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8,15(16):79-81.
[4] ?程五琴,武志敏,張玲,等.PDCA循環管理模式在醫院感染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民間療法,2018,26(8):97-98.
[5] ?楊治國.應用PDCA循環理論提升醫院感染管理質量的效果觀察[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8,50(5):557-559.
[6] ?李艷.PDCA循環模式在社區醫院感染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6,32(25):186-187.
[7] ?吳洪美,鐘美.精神科醫院感染管理手冊PDCA循環設計與應用[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8,9(17):121-124.
[8] ?金明月.PDCA循環模式在重癥監護病房醫院感染管理中的應用價值觀察[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7,8(26):132-133.
(收稿日期:2019-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