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梅
陜西省榆林市公共汽車管理服務中心 陜西 榆林 719000
橫山區總土地面積4333平方公里,山大溝深,土地支離破碎,典型的陜北丘陵溝壑區,每年秋季受洪水的危害比較嚴重,道路常常阻斷。全區轄13鎮、一個街道辦、4個辦事處,共有361個行政村,截止2018年年底,村村通水泥路,總里程為3288.3公里,實現橫山區所有村通水泥路的目標。現就橫山農村公路養護問題談幾點建議:
人們高興的是通村水泥路的目標實現啦,但養護道路是我們值得最關注的問題。俗話說 "三分建、七分養",必須繼續堅持"建設是發展,養護管理也是發展"的理念。建設好這些路不容易,護好、管好這些路更重要。如果養護和管理工作跟不上,小病不治成大病,路網出現大面積損壞,會造成更大的損失,我們來之不易的建設成果也將大打折扣。
在2003年,我們的交通部就根據中央“三農”工作的部署要求,提出了“修好農村路,服務城鎮化,讓農民走上油路或水泥路”的目標。2013年,按照黨的十八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部署,交通運輸部進一步提出了“小康路上,絕不讓任何一個地方因農村交通而掉隊”的新目標。這6年來,全國新改建農村公路333萬公里,而我們橫山也在不斷的努力奮斗,逐步改變橫山農村的交通狀況,解決農民出行難的問題,為實現小康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農村公路養護管理作為支撐農村公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必須加強。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農村公路發展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明確要求進一步把農村公路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我區交通部門根據國家制定的《辦法》,積極完善法制建設,做好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加強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的制度建設,推進農村公路養護向規范化、專業化、機械化、市場化方向發展,切實實現“有路必養”。將建設“四好農村路”作為今后一個時期全區農村公路工作的核心任務,全面改善我區農村交通條件,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農村交通保障。
作為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的責任主體,區級政府的履職能力直接關系到農村公路的發展水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方案》,對各級地方政府在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的資金、養護管理體制、職責分工及工作要求等作出了明確規定。制定的《辦法》又以該文件為依據,對縣級政府履行主體責任提出了有關要求。對于農村公路的管護要遵循“以區政府為主、分級負責、群眾參與、保障暢通”的原則,建立符合本地實際的農村公路管理體制,明確區、鎮(辦事處)、建制村的責任,在機構、人員、資金等方面進行細化。
資金問題一直是影響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正常開展的主要矛盾。《辦法》的制定出臺明確了“政府主導、多元籌資、統籌安排、專款專用、強化監管、績效考核”的資金籌集和使用原則。我們要推動加快建立以各級政府公共財政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為輔的農村公路資金籌措機制,并建立穩定的增長機制。同時為提高上級補助資金的使用效益,逐步建立“以獎代補”或者其他形式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當地政府、企業家、知名人士和直接受益的農民等加大養護管理農村公路資金投入的積極性。
同時,籌到的農村公路養護資金應當實行獨立核算,專款專用,禁止截留、擠占或者挪用,使用情況接受審計、財政等部門的審計和監督檢查。
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正在從粗放型向規范化、專業化方向轉變,生產作業正在從人工化向機械化、市場化方向轉變。總結各地養護管理改革的成功經驗,對我區農村公路養護進行分類管理,對大、中公路的新修和改建工程,從設計、管理、驗收等過程必須進行規范化管理,鼓勵各地因地制宜探索選擇農村公路小修護常保養模式,以進一步提升養護管理效率。
市、區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應當定期組織對重要村道管護情況每年至少一次的評定,將道路技術管護狀況評定結果作為考核鄉鎮的重要指標,并建立相應的獎懲機制。
建立定期巡查制度。當農村公路發生嚴重損壞或中斷時,區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和公路管理機構應當在當地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組織及時修復和搶通。難以及時恢復交通的,應當設立醒目的警示標志,并告知繞行路線,或指定一名工作人員進行勸導。
鄉(鎮)級政府應當按照《公路法》、《公路安全保護條例》的有關規定及時組織劃定農村公路用地和建筑控制區。同時,結合“四好農村路”建設,貫徹落實國務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意見,區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和公路管理機構應在當地政府統一領導下,相互配合,互相支持,加大宣傳力度,齊心協力整治農村公路路域環境,加強綠化美化,逐步實現田路分家、路宅分家,努力做到路面整潔無雜物,排水暢通無淤積,打造暢安舒美的農村公路通行環境,更重要的是要讓農民真正成為農村公路的守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