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2019(蘇州吳中)汽車關鍵部件新生態產業峰會”在蘇州石湖金陵花園酒店盛大開幕,由蘇州吳中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辦,由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高工電動車、高工智能汽車共同承辦。
涵蓋知名專家學者、國際國內知名主機廠、新能源及智能網聯產業鏈高層的近500位嘉賓共同見證了這一盛會。來自中國工程院院士、資深專家學者及國際國內汽車核心零部件巨頭的14位企業代表做了精彩主題演講,共話汽車關鍵零部件產業新生態發展面臨的機會與趨勢。
汽車產業是蘇州重點發展的產業之一,目前已經形成了整車、零部件、售后市場的完整產業鏈,產品覆蓋了乘用車、關鍵零部件以及新能源汽車等領域,2018年蘇州汽車關鍵零部件生產企業超過了500家,規模以上汽車企業業務收入達到了1 637億元。
中國工程院楊裕生院士做“我國電動汽車安全問題分析”的主題演講,深入剖析當前電動汽車面臨的安全問題,圍繞電動汽車安全問題、頻繁燃燒的根源分析、解決安全與里程矛盾三大領域。楊裕生院士指出,造成電池頻繁燃燒的根源主要包括電池技術、發展路線、補貼政策等多方面。
電動汽車安全需解決五大顧慮:里程焦慮、安全焦慮、充電焦慮、價格焦慮、電池焦慮等。楊裕生院士建議,安全應該放在電動汽車發展的第一位置,應提高安全性、降低價格,不應片面追求長續航。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原司長張相木從政策層面現場解讀“新時代的汽車產業特征與政策走向”, 他認為,中國汽車市場已經進入由增量市場向存量市場轉變的新時代,顯著特征是,汽車保有量增長速度逐步放緩,汽車銷量的增長維持在一個較低的水平,有時甚至會出現負增長。
汽車銷量不增反降主要有2個方面的原因:(1)受車輛購置稅減半政策刺激,2016年汽車銷量爆發式增長,提前釋放了后幾年的消費。(2)受經濟下行等負面因素影響,潛在購車人群消費信心不足。張相木認為,中國車企目前的實力仍然不強,但中國品牌競爭力在不斷上升,并在汽車新四化領域具有一定先發優勢。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中國品牌的崛起將進入快車道。
中國汽車工業咨詢委員會委員陳光祖發表了“強化基礎性研發應用,特別是對新能源汽車,這是建設汽車強國第一要素”的主題演講,重點介紹了新興領域核心技術及加速汽車零部件電動化轉型升級兩大領域。他建議,應狠抓核心技術加強基礎研究、科技創新、成立權威汽車智庫、制定新政策等多舉措建設新時代汽車強國。
高工產研董事長張小飛博士發表“2019汽車產業‘新’趨勢”主題演講。張小飛博士指出,汽車四化對整車、對零部件、對模式等都將帶來系列變革及新要求。
張小飛認為,電動化主要呈現以下九大趨勢:一是全年產銷量保持增長;二是全球主流傳統車企向電動化轉移,且加快在中國布局;三是合資乘用車企新能源車型發力中國市場;四是新能源汽車結構變化;五是乘用車車型高端化,A級以上乘用車成為市場主流;六是N1級別專用車放量增長,中重卡占比提升;七是電池競爭格局繼續分化;八是電機、電控市場外資零部件企業裝機量迅速提升;九是動力電池多種路線并行。
德爾福動力總成電氣化及電子控制事業部總工顧捷發表了“車輛動力總成電氣化應用新趨勢”主題演講,汽車迅速變化使新技術和現有技術能夠更有效地融合并協同工作。同時對供應商的傳統業務在多個層面帶來挑戰。
顧捷表示,無論是一級零部件供應商、二級零部件供應商,還是主機廠,都面臨著商業模式的轉化,零部件供應商應該從傳統制造業轉化成系統供應商,進而到服務供應商,企業需要轉變的,不單是技術的革新或者改進,同時也包括商業模式的革新。
在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上,張小飛認為,2021~2025年技術快速提升,成本大幅下降,氫燃料汽車從商用車向乘用車規模應用;2030年以后,產業技術成熟,進入大規模商業應用,將和電動車并駕齊驅。
(來源:俞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