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練麗丹 家庭教育指導師編輯/吳鈺 設計/小杰
你之前給孩子定過規矩,到時間就關電視,孩子嘴上答應了。可是到看電視時,超過了時間還在繼續看,死活不讓大人關電視。對于孩子破壞規矩,說話不算數,你會怎么做?
A:責問他為什么說話不算數,并懲罰他。
B:算了,由他去,管不了。
C:不管孩子哭鬧、生氣,堅決守住規矩。
D:反省自己,找出原因,靈活對待。
相信你會選擇D,這時你一定想知道,到底要怎么做呢?請看——
晚上,峰峰(3歲半)目不轉睛地看《喜羊羊與灰太狼》,媽媽一看9點鐘了,就指指時鐘提醒他要關電視了。可峰峰說再看一會兒,媽媽說:“我們昨天定好了規矩的,以后9點要關電視。要準備睡覺了。”峰峰嘴一噘:“我還要看一會兒。”媽媽堅持說:“不行的,說話要算數。”峰峰卻耍賴地說:“我就是說話不算數!我不要說話算數!”
媽媽哭笑不得。過了一刻鐘又來催,正看在興頭上的峰峰還是不肯關,媽媽只好無奈地說:“真拿你沒辦法。”自然,峰峰心安理得地繼續看電視,直到10點了,《喜羊羊與灰太狼》早就播放完了,峰峰還在看,媽媽好說歹說才把峰峰給哄下來。
兩三歲的孩子由于神經系統發育還不夠完善,自我控制力和自律性差,對于正在專心致志地看電視的孩子,他的注意力和興趣全在電視屏幕上,此時如果用時間來約束他,他感興趣的東西突然消失,就會一百個不情愿。給他講要遵守規矩的道理他也能明白,但此一時彼此一時,定規矩時是一個時間,而守規矩又在另一個時間。所以,眼下最關心的是當下的事情,而不是前一天的規矩。
設想一下,如果我們大人正在看自己非常喜歡的電視劇,這時突然有個聲音對你說:“你現在立即關電視,去廚房做飯去吧。”相信你也不開心:“再等會吧,就快看完了。”對于眼下未完成的有興趣的事情,你肯定希望能延時。
媽媽定的規矩似乎有點問題,只考慮到保證睡覺時間,而沒考慮孩子喜歡的電視節目播放時間。當二者沖突時,孩子選擇了堅持看電視、破壞規矩的做法。如果事先定的規矩能考慮到孩子的需要,就不容易隨便打破規矩,也容易讓孩子養成說話算數的習慣。
此外,孩子比較任性,既然前面破壞了一次規矩,則后面再破壞一次也無妨。所以,賴在電視機跟前不走了。再加上媽媽當孩子的面說過“真拿你沒辦法”一句,等于是在告訴孩子,看媽媽拿我沒辦法的,我可以繼續現在的行為,反正媽媽拿我沒辦法的!
人的天性是趨向于懶散自由的,無任何約束的,從這點來說,規矩本身具有很強的約束性特點,令人感到束縛和壓力。所以,為了讓孩子能愉快地遵守,所定的規矩也要照顧到孩子的內心需要。
可以事先用商討的方式來和孩子定規矩,告訴他為什么要定規矩;你提出你的要求,再聽聽孩子的想法,盡量尊重孩子的合理意見,多考慮孩子的個性特點,讓孩子在愉快中接受規矩。如果是定好規矩后發現孩子很難執行,則可以進行再調整。
在給孩子定規矩時,孩子可能會很痛快地答應,但在遵守的時候,不要指望孩子能很快很好地遵守執行,這需要父母經常提醒。因為,對于才出生幾年的孩子,特別是第一次給孩子定規矩時,限于理解力,孩子還不理解為什么父母要給他定規矩,當眼前好處來臨時,為什么一定要遵守那個討厭的規矩,守信又有什么意義,等等。所以,在這里需要父母給予理解,不要動不動就拿“說話不算數”、“不講信用”來約束孩子,這對于處于第一逆反期有逆反心理的孩子來說,反而會激起他的抵觸和反抗。
這里講的是在制定了合理的規矩之后(如果發現不合理,則事后調整),如果孩子不執行,則可以通過獎勵或懲罰來鼓勵孩子執行。比如:“如果你能在9點之前關電視去睡覺,我就在你的床頭貼1顆紅星。如果每天都能得到1顆紅星,等到有5顆了,我周末會帶你去玩××或吃××。”而懲罰就是剝奪孩子的其他權利,比如,如果今天不遵守,則第2天取消每天晚上陪寶寶出去玩的機會。
▲當峰峰說:“我不,我還要看一會兒。”
媽媽:“哦,你還想看一會兒,是嗎?”
孩子:“是的。”
媽媽:“那我們昨天講好了9點關電視的,現在你又還想看一會兒,怎么辦呢?”把問題拋給孩子,聽聽孩子怎么說。如果孩子能想出更好的辦法,就可以考慮。
▲如果孩子想不出辦法,只說“我就想看一會兒”時。
媽媽:“考慮到你這么想看電視,那就再看一會吧,那么能告訴我嗎,再看一會是看到什么時間呢?你看,分針指到哪兒的時候就關電視呢?”
孩子:“指到3。”(這時媽媽可以同意,等到了時間,再提醒孩子關機。)
▲ 如果孩子說“我把這個動畫片看完”時。
媽媽同樣要同意孩子的要求,等孩子看完再提醒結束。當然也可以由媽媽提出來:“你是想把這個動畫片看完就一定關機是嗎?”如果得到了孩子的肯定,則可以執行。這樣就不會等到此節目看完還賴在電視視跟前不走。
方法解釋
這些用的是時間緩沖法,即考慮到孩子年齡小,遵守規矩不容易,可以在第一次時間到了而不停止眼下的活動時,再給一次機會,延長一段時間,給孩子再次講明,這一次一定要遵守。這樣,孩子會比較容易接受。這是彈性的教育方法。
溫馨提示
1.如果確實感覺孩子遵守事先制定的規矩很難,則可以在事后用商討的方式重新定規矩。
2.當孩子第二次遵守了新規定后,媽媽一定要及時表揚孩子:“好棒哦,寶貝,媽媽剛才還在想,分針指到‘3’你會不會關電視呢,還真準時關了,看來你真講信用!”“雖然你第一次沒做到,但是,你這次真是說到就做到了,好樣的!”
1.孩子不遵守規矩時,媽媽不要批評孩子“說話不算數”、“不守信用”等。
2.不要當面把“拿真你沒辦法”這句話說出來,否則被孩子吃定了,今后還真拿孩子沒辦法。
【今后預防措施】
1.出于年齡較小的孩子對規矩概念的不夠理解,可以在生活中和孩子玩簡單的角色扮演游戲來直觀地說明遵守規矩的重要性和好處。父母扮演不守規矩的孩子,孩子扮演大人或老師,督促不守規矩者。
2.大人要做規矩的榜樣,要講信用,說話算數。比如,要求孩子看多長時間的電視,自己也要做到。不能讓孩子睡覺了,自己還在看電視。否則,再好的辦法也會失效。
3.為了幫助孩子今后能愉快地接受各種規矩,可以事先找孩子容易做到的事情來定獎勵性規矩,給孩子信心。比如,發現孩子吃飯已經能夠在飯桌前不亂跑了,則可以定此規矩:“寶寶在飯桌上吃飯,晚上媽媽就講一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