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陳
(米易縣馬鞍山水庫建設管理局,四川 攀枝花 617200)
隨著我國各項事業的不斷發展,為我國水利行業也提出了更高的建設要求。隧道施工作為水利建設施工的重點項目,加強隧道施工的安全管理至關重要。
由于隧道施工大多在地下進行,因此很容易受到地質的影響。在施工的間隙一旦遭受到地質災害的影響,很容易出現安全事故,進而讓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功虧一簣。這就需要施工單位在施工的過程中加強對地質的觀測,對施工的現場情況進行仔細的勘察,發現問題要及時上報解決,不斷提升隧道施工安全工作的實效性。
在隧道施工的過程中,支護主要通過基巖本身的承重能力、支護加固、最初支護層等方式實現。為了提升支護的穩定性,就需要針對隧道施工的目的以及實際建設情況對支護參數以及支護參數進行設計。而在施工實踐中,很多施工人員在進行施工爆破時,缺乏對爆破點、實踐、力度等的綜合分析,最終不僅導致爆破效果欠缺,并且對巖層也造成了破壞,使得基層的承重能力降低,形成支護整體強度下降的情況[1]。另外有的施工人員在對支護進行施工時也缺乏規范的施工標準,或者主觀意識上沒有嚴格按照圖紙進行施工,最終造成隧道支護的強度下降。
地質條件作為影響隧道施工的重要因素,在施工實踐中應當加強對地質條件的勘測,根據實際地質條件來科學選擇隧道開挖方法,推進隧道施工安全、有序進行。有的施工單位在施工的過程中沒有對此的正確認識,盲目的選擇開挖方法容易引起安全塌方事故。當開挖方法欠缺科學性后,對隧道施工過程中的安全監控測量工作也會隨之形成一定的影響,進而為隧道施工帶來安全隱患。監控測量的主要作用是及時掌握支護的工作情況,一旦發現異常應當及時上報處理,避免施工現場發生安全事故。不準確的監控測量結果會導致施工負責人做出錯誤的施工決定,最終引發安全事故。
在隧道施工的過程中,通常配置有專業人員管理安全工作。安全專員應當切實擔好崗位職責,對隧道周邊的自然環境包括氣候變化、土質變化等進行實時監控,掌握第一手資料,為做好施工現場現場的安全評估提供客觀資料。尤其是在對降水較多的地區進行隧道建設施工時,將降雨季節可以適當增加安全管理專員崗位對天氣進行觀察并做好數據記錄,降低降水為隧道安全施工帶來的影響。
在進行隧道安全施工管理的過程中,管理人員應當首先認識到機制對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建立并完善隧道施工現場的安全管理機制。除了約定專人對施工現場的安全工作進行管理外,還需要對安全責任進行科學的劃分,明確不同崗位的安全管理權限,讓安全生產理念真正落實帶隧道建設施工中。當涉及到具體的施工技術時,相關技術人員要堅決執行技術交底機制,讓安全施工技術能夠在施工層面進行落實[2]。另外,監理部門也應當積極加入安全施工管理中來,不斷完善隧道施工現場的安全管理機制,讓安全工作有據可依、有責可追。
首先,根據事先制定的施工方案對隧道施工現場進行動態安全管理。將施工的實際變化與建設材料進行緊密結合,全方位做好施工現場的安全管理工作,充分考慮到每一個有可能為安全管理形成影響的因素,再結合施工方案進行相應的改變。在施工行為中,需要施工人員對施工方案進行研究,如果在施工行為中發現與實際施工安全工作不符合的地方及時上報并進行原因分析,確保施工方案最優化。
其次,搜集最真實的現場數據,提升安全評估的準確性和客觀性。只有從思想上提升了對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的認識,才有可能體現在施工現場安全管理行為中。在隧道安全管理工作中,通過對一線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意識培養來提升施工一線安全生產意識[3]。在進行施工現場數據搜集的過程中,要嚴格按照相應的制度標準進行,確保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可以提前對施工地段的土質、地下水等基本情況進行勘測,獲得安全施工需要的基礎數據,再對數據進行分析促進隧道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另外,還可以設置測量崗位,指派專人對圍巖數據進行監控測量,并且嚴格落實崗位責任制,提升圍巖數據測量的客觀性,進而為整個隧道的安全施工提供保障。
總而言之,在我國水利體系建設的過程中,隧道建設是不可避免的一個環節。安全管理作為隧道施工中老生常談的問題,只有相關管理者切實提升安全生產大于一切的意識,積極采取多種手段來提升施工現場安全工作的實效,并將安全生產理念牢固豎立在每一個一線施工的工作人員,通過在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三個階段對施工現場現場的安全數據進行監控測量,并確保數據的真實性和客觀性,隧道施工安全才有可能實現,同時這也是今后我國水利體系建設的一個重要工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