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紅亮
(吉林省建苑設計集團有限公司,吉林 長春 130000)
近年來,隨著環境的惡化,地震的頻率越來越高,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影響,甚至直接威脅到人們的生命安全。雖然越來越多的建筑在施工過程中進行了抗震加固,但一些舊建筑的整體承載力和抗震性能仍存在一些問題。因此,本文從加固建筑結構的重要性入手,研究其抗震鑒定方法。
建筑結構根據不同的建筑標準和種類可以劃分為不同的類型,我國的建筑有著很長的發展歷史。目前,鋼筋混凝土被廣泛應用,抗震加固設計也是以鋼筋混凝土為重點。我國對建筑結構抗震加固設計進行了深入研究,在地震發生的時候,人們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得到保證,降低了損失。因此,對抗震鑒定技術也在不斷地完善,提供了更加科學合理的鑒定方法,利用先進的鑒定技術,提高建筑結構的承載力。
首先,在進行抗震鑒定的過程中,除對建筑的抗震能力與承載能力進行深入的鑒定與檢測外,還應該根據建筑的實際情況,從整體與局部、主要部位與一般部位等層面對建筑進行更加細致地分析,在分析的過程中也應該抓住分析的重點,對建筑的綜合抗震能力有一個更加準確的了解。在選擇抗震材料的過程中,相關人員也應該根據建筑結構的特點,合理地進行選擇,最大程度地提高建筑結構的承載力與抗震能力。其次,相關人員還應該考慮建筑的場地基礎與場地條件來確定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另外,相關人員還應該根據建筑工程的尺寸與具體的建筑規則,將建筑的結構構件與非結構構件相結合,對建筑進行更加全面的檢測。除此之外,在實際的鑒定過程中,相關人員還應該根據抗震條件的不同,合理規劃抗震鑒定工作的工作量。一般來說,對于震級為6級以下的建筑無需進行檢驗,僅需要采取一些簡單的預防措施即可。而對于一些震級較高的建筑,則應該進行更加細致地鑒定與監測,最大程度地確定建筑結構的整體質量。
在抗震鑒定過程中,首先要對建筑結構進行全面的了解和認識,掌握建筑結構的一手信息。具體來說:一是要對基本的建筑結構信息進行詳細記錄和實地的勘察,對于結構的基本布置和抗震設計也要進行了解和記錄;二是要在基礎信息基礎上,對于建筑結構的支撐設計進行切實勘測和記錄,對支撐設計圖進行初步掌握;三是要對建筑結構的支撐構造數據進行采集和分析,通過數據處理和結構分析可以初步對于建筑結構的抗震性能和等級進行初步確定,然后再通過更具體的參數處理確定最終的抗震鑒定結果。
在抗震鑒定過程中,要根據《建筑抗震鑒定標準》的基本要求對照對建筑結構的抗震性能進行實際勘察,根據參數勘測和設計綜合判定建筑結構的抗震等級,以及檢測建筑結構是否符合相應的鑒定標準,是否能夠抵抗相應級別的地震,以及實際的抗震性能測試等等。
基勘測和檢查也是抗震鑒定的重要內容。地基的勘測包括地基的穩定性勘測和抗壓性勘測,這是決定建筑結構抗震性能的主要決定因素。不同的建筑物結構地基要求也不同,要根據低層、中層以及高層建筑的實際情況來確定相應的地基要求表現。地基的抗震性能勘測和結果分析對于最終的抗震鑒定分析具有直接影響。
圍護結構是建筑結構的重要保護層,圍護結構在關鍵時期能夠對建筑物的穩定性起到決定性作用,圍護結構設計也是抗震設計的核心部分。因此抗震鑒定也要將圍護結構的勘測納入其中。圍護結構的勘測和檢查主要包括基本構件的大小、設計尺寸、使用材料以及基本性能等等。
我國作為地震頻發的國家,必須要保證建筑的抗震性能,要加強對建筑結構的抗震鑒定和加固,一定要重視鑒定加固過程中的問題,把鑒定結果作為加固的依據。良好的加固可以提高抗震性能,能夠對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給予一定的保護作用。針對在鑒定和加固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一定要根據實際情況,遵循國家的相關標準進行鑒定和加固。作為技術人員,一定要了解相關的規范和標準,鑒定方和設計方都要對相關規范和標準進行學習和了解,保證建筑結構抗震的加固,確保建筑的抗震性能。在進行加固的過程中,鑒定方、設計方一定要與業主進行溝通,避免出現分歧。加強三者之間的聯系,讓業主了解抗震性能的重要性,同時,也可以讓鑒定方和設計方了解業主的實際需求,結合相關的鑒定以及加固標準進行鑒定加固,提高建筑物的整體穩定性,增強建筑的承載力和變形能力。還要掌握建筑結構抗震加固的尺度,根據業主的實際要求采用科學合理的加固方案。
這些年來,我國越來越多城市開展基礎設施建設的過程中會運用較為先進的科學技術來提建筑結構的穩定性,加強建筑機構抵抗地震等自然災害的能力和水平。另外,建筑結構的抗震鑒定工作在工程建設過程中也有著重要作用,對建筑結構進行抗震鑒定之后還需要完善相關的加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