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珍朝 甘 濤
(江西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江西 南昌 330012)
地下水是水文地質中的關鍵因素,在出現地下水位的變化時,都會對建筑工程產生直接的影響。很多情況都會導致地下水的異常變化,例如周邊環境發生變化或者人為操作等等,都會出現水位的異常升降。一般情況下,地下水位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小幅度的動態變化都是正常的,但是這種動態變化超過一定限度時,就會對土質產生較大的影響和破壞,最后減低建筑的穩定性。
地下水的壓力是一種比較微弱的壓力,不會對建筑物產生較大的影響。但是很多工程施工過程中,部分施工活動可能對地下水產生破壞,打破原有的平衡狀態,地下水壓力出現變化,對建筑施工產生影響。地下水壓力對建筑施工的影響程度,取決于地下水的壓力大小,在出現壓力危害時,一開始可能出現對地基移位等影響,降低建筑穩定性,隨著壓力值的升高,對建筑的影響也在不斷增加,嚴重時可能會出現地基上浮的情況,這種情況會嚴重威脅建筑的安全性能。在出現地基移動的情況時,會導致建筑的原有平衡破壞,表現為建筑傾斜,這種不平衡的狀態,必然會降低建筑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地基是建筑的基礎部分,也是主要的承載部分,要對上層建筑的重量進行支持,確保建筑的安全性。但是這種地下水壓力問題,會影響到地基的正常適應,從根本上破壞建筑結構,從而降低建筑的整體質量。
工程的地質勘查是一個復雜且專業的工作,具有多個勘查環節,一旦在某一環節出現問題,會影響到整體的勘察質量,無法為工程提供精準的勘察數據。為了保證勘察工作的順利進行,首先要制定相應的標準,才能規范地質勘查工作。我國的工程地質勘查已經有了多年的發展歷史,形成了成熟的運作體系,在實際的勘察工作中,按照規章制度進行勘察工作,既可以保證地質勘查的規范性。在工程勘查之前,所有勘察人員要了解工程的實際情況,并明確相應的勘察規定和內容,嚴格按照國家的勘察要求進行作業。
雖然我國已經具有成熟的勘察體系,但是實際調查發現,很多勘察人員都缺乏對勘察制度的了解,都是根據自己的勘察經驗進行操作,這種勘察方法缺乏規范性,容易在勘察中出現遺漏,且這種勘察方法的工作效率較低,無法將工程勘察的實際作用充分發揮出來。為了解決該問題,工程地質勘查的管理人員應該加大對勘察標準的重視力度,帶領勘察人員積極學習相關的規范制度,才能保證勘察工作的規范性進行,降低水文地質問題對于工程的影響。
作為地質勘查中的核心問題,為了避免水文地質問題的發生,要對地下水位進行實時的檢查與管控。先對地下水位進行明確,并根據地下水位及工程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勘察標準。不同類型的地下水,具有不同的變化特點,要先對地下水的實際類型盡量分析,并根據一段時間的勘察,得到該區域內地下水位的變化情況和規律,可以為后續的防范工作提供基礎資料。
伴隨我國的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技術在各行各業得以廣泛應用,將信息技術引入到工程地質勘察工作中來,加大對水文地質勘察技術的投入力度,可以構建相關的信息服務平臺,加快推動地質勘察信息的共享,并建立指標數據化管理服務系統,加大技術的應用力度,以此來推進水文地質及工程地質勘察方法的技術含量,加快推動勘察方式的技術發展,并通過運用先進的探測設備來及時抽取勘察地質樣本,以此來提高地質勘察的效率。
在實施水文地質勘察時,對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進行調查與明確:a.要對勘察地區地下水水位變化以及日常水位等內容進行明確,并要對地下水與地表水之間的關系進行明確;b.要對工程所在地含水層厚度與深度進行調查,且要明確不同含水層地下水流動方向、種類以及水位變化等內容;c.要通過對地質條件的調查,對地下水滲流狀況進行掌握;d.要對地表水與地下水展開檢測,要明確水源是否有污染存在,且要對已經受到污染水源的污染程度進行調查,以為后續治理提供信息保障。
根據上面的研究可知,水文勘察是工程勘察關鍵,對建筑安全性穩定有著較大的影響。本文首先對水文地質勘查的重要性進行分析,可以影響到建筑基坑的穩定性。接下來分析水文地質問題的危害性,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地下水異常升降危害,另一方面則是地下水壓力異常危害。最后提出了相應的應對對策,要做好水質勘察的規范工作,按照國家要求嚴格每個環節的操作,還要對地下水位實時監控,并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防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