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亞曦
(江西省建筑設計研究總院,江西 南昌 330000)
鋼結構設計在民用建筑中的應用有著非常明顯的優勢,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鋼結構的塑性、韌性都非常好,在經過設計師的合理設計之后,鋼結構會有非常好的抗震性能,能夠提高民用建筑的整體抗震效果,做到“大震不倒、小震不壞”,保證建筑使用壽命的同時也能夠為人們的財產和生命安全提供保障。第二,由于鋼材具有非常好的性能,具有一定的藝術美感,因此,可以滿足設計師的創造需求和用戶對建筑美觀度的需求,形成造型新穎別致的建筑。第三,鋼材屬于一種環保且節能的產品化材料,與我國當前時代倡導的節能環保理念相符,符合時代發展的潮流,受到建筑部門的重視,因此,鋼結構在民用建筑中將會實現加速發展的勢態。
雖然建筑行業已經開始大力倡導在民用建筑中使用鋼結構,但是受到內外因素的影響,使得民用建筑鋼結構設計中存在著一定的難點問題,其主要表現在:
在民用建筑鋼結構設計中,結構選型與布置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如:部分建筑設計師沒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結構類型,也沒有對其進行合理的布置,導致出現了細微的偏差,這種偏差將會對建筑的穩定性產生直接影響。此外,一些超限工程的出現也大大超出了我國相關規定的要求,加大了鋼結構設計的難度,這種建筑很容易產生結構變形而影響了建筑的正常使用。
針對上述問題,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改善:第一,結構高度控制。在鋼結構高度的選擇上,應當要重點分析超高層民用建筑工程的基本特點,并根據相關建筑規范與要求,做好各項鋼結構設計參數的控制,使其能夠達到安全指標和設計要求。第二,結構選型。民用建筑鋼結構選型是十分嚴格的,不僅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同時也要考慮到經濟型原則,選擇合適的鋼結構類型。如:在高層民用建筑鋼結構設計中,經常采用鋼筋混凝土組合結構,而不是單純地考慮到經濟性而選擇不利于抗震的核心筒+框架的形式。第三,結構布置。在結構布置的過程中,平面布置應當要遵循簡單原則,以最基礎的結構形式來對抗地震作用產生的扭轉和震動。豎向布置應當要基于經濟性原則,適當控制結構體系的最大適用高度和寬度,如:框架體系最大高度為110m,最大高寬為5。對于抗側力構件布置來說,應當要保證結構平面兩個方向支撐的對稱性,避免受力不均而影響了建筑的穩定性。
在民用建筑的鋼結構設計中,很多建筑設計單位都沒有對結構、維護體系、服務設施以及建筑構件之間的關系進行協調處理,也沒有通過合適的手段將新的設計理念和工藝融入到傳統體系中,使得鋼結構體系出現了“新結構、老體系”的現象。與此同時,在民用建筑結構中沒有很好地解決結構與墻體之間的沖突,鋼結構與建筑的防火、節能、保溫等方面的關系也較難處理。
基于上述問題,需要加強鋼結構設計的集成化發展。第一,提高設計水平。為了加強鋼結構的集成化發展,應當要及時提高鋼結構設計的整體水平,一方面要通過更加嚴格的招聘從源頭上提升設計隊伍的整體質量,另一方面要通過更加全面的培訓來轉變設計人員的設計理念、設計方式等,使其具備更加先進的鋼結構設計知識體系,進而站在全局的角度來進行鋼結構設計,避免“新結構、老體系”的現象出現。第二,促進鋼結構設計與建筑其他部分的集成化。鋼結構設計中可能會與墻體、節能、保溫等產生一定的沖突,因此,設計師在設計的過程中應當要注重鋼結構與墻體之間的連接方式,并注重連接節點的設計。如果出現縱向柱距較大的情況,應當要考慮設置墻架柱。同時要在材料方面加以重視,使其不僅能夠做到節能,同時也能夠做到環保。
在鋼結構設計的過程中,一些管線從鋼梁、墻體、樓板等結構上穿過的情況是較為常見的,而穿墻的開孔工作為設計人員帶來了一定的挑戰,如果開孔的位置沒有選好,那么就會導致剪力不均衡,不僅影響結構梁板的穩定性,同時也埋下了安全隱患。
針對這種管線與鋼結構交叉的問題,應當要做好以下幾點工作,保證鋼結構以及建筑的穩定性:第一,在結構設計的過程中,嚴格控制鋼梁腹板的剪力點,必須選擇剪力較小之處或是彎矩較小之處進行開孔,避免影響結構梁板的穩定性。第二,在開孔設計的過程中,必須要對其進行反復審核,并及時進行結構加固,使其能夠滿足民用建筑墻體樓板布置管線的高精度要求。
綜上所述,鋼結構具有非常明顯的優點,不僅塑性好、韌性好、節能環保,而且具有一定的藝術美感,因此,其在民用建筑中的應用是民用建筑結構設計發展的大勢所趨。現階段,鋼結構設計在民用建筑中的應用還存在著一定的難點,相關設計人員要對其進行全面掌握,并通過適當的措施加以改進和優化,促進鋼結構在民用建筑中的進一步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