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虹
遼寧省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遼寧沈陽 110005
我國科學技術取得了長足發展與進步,已經成為世界機械制造大國,但與機械強國尚存在較大差距。機械制造加工技術相對落后,經營管理模式相對粗放,對機械自動化技術的主觀認識存在諸多不足;機械產品質量與國際先進水平同樣存在顯著差異,難以在國際市場中形成競爭優勢,很難樹立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品牌。但我國建筑機械自動化技術的發展前景極為廣闊,具有極大的潛力[1]。
①綜合性技術人才匱乏。部分專業技術人員盡管擁有系統的理論知識,但相關實踐經驗不足,在工作開展中過度依賴理論知識,難以做到理論與實踐的深入結合,制約建筑機械自動化技術的發展。②企業創新不足。部分企業未能樹立創新意識,滿足當前取得的部分成就,難以將自動化技術作為提高企業發展水平的重要載體。同時,企業管理模式及經營理念依舊保持著相對陳舊落后的思維觀念。③對建筑機械自動化技術的基礎研究不夠使自動化技術始終保持先進性與實效性,但實踐表明,現有的基礎研究已經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自動化技術更新需求[2]。自動化技術更新換代較快,需要人們時刻保持對前沿技術理念的分析與掌握。
位置識別技術往往是用于辨別、確定設備本身所處的具體位置,該門技術的使用主要依靠兩種形式,首先是借助設備對其自身機械運動情況的辨識來獲取信息,即設備以傳感器為著力點,捕捉速度、角度信息,并且參照設備實際的行進線路,將全部數據信息提交給計算機后,做統一處理,以此了解設備在何種情況下處于何種位置。其次,可借助超聲波或電磁技術完成位置識別,在具體過程中,工作人員要先設置好基準點,以此為坐標,根據超聲波或電磁波的反射原理達到位置識別的目的。
位置誘導技術是在設備所處位置的前提下,對設備進行誘導,使其返回到某一特定線路,并操作建筑設備,使其準確完成特定任務。為了妥善利用該技術,要求工作人員先合理設置線路,并在設備連續作業階段中,對其位置上的誤差進行針對性的修正,確保設備不偏離既定線路。如果設備位置錯誤,位置誘導技術會迅速察覺,并發出反饋信息,借助設備自帶的復位裝置對位置加以調整。
該技術是無障礙自動化作業的核心技術類型,主要功能在于科學界定作業、非作業對象。在界定過程中,借助傳感器把各類對象信息統一發送給計算機網絡平臺,經過其判斷識別后,明確對象。以液壓挖掘機為例,該設備對對象進行識別,便是借助鏟斗上的超聲波裝置,以此獲取有關對象形狀、性質的信息,這些信息被整合、存儲后,能夠直接成為工作人員的決策依據。
機群協作控制技術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多類設備聯合作業的條件下,對這一系列復雜設備進行集中高效控制,維持施工作業的正常秩序。在聯合作業情況下,工作人員不只是要安排好核心設備,還要配備專業的設備運動軌跡和作業狀態檢測系統,以此監測、采集設備在作業過程中產生的諸多數據信息,幫助工作人員掌握設備運行狀況。這些數據往往被統一發送到計算機內做統一分析,由其得到最佳的作業方法,進而生成操作指令發往各臺設備,對設備的運行和聯合作業做協調[3]。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進步,“智能+”的自動化技術開始在各個行業中得到應用,在建筑行業中機械自動化技術也同樣朝向智能化的方向發展,通過在建筑機械中安裝智能化的電子計算機控制系統,通過提前設置施工數據和必要的參數,能夠實現機械自動進行作業活動,比如機械中的儀表自動化控制系統,能夠更好的監控機械的運行狀態以及施工質量,在拌和建筑材料時能夠更為精準的掌握施工溫度、濕度等重要因素,充分保障建筑材料的性能能夠得以發揮。另外也能夠實現建筑施工的資源合理優化配置,最大限度的減少施工成木,促進建筑施工工藝和技術的發展。
隨著機械自動化在當前科技水平的支持下,已經突破了發展瓶頸,在應用規模和范圍上實現了不斷擴大,從以往的基礎施工工藝開始發展為應用在海底隧道工程、大跨度橋梁施工工程以及其他危險系數較高的巨型建筑施工環境中,將原來比較復雜、繁冗的管線下鋪和交通道路下鋪等施工作業活動變成立體化、簡單的工藝操作方式,都是借助當前現有的建筑機械自動化技術實現的,與過去應用的領域和范圍相比較,現在乃至米來自動化技術要全面覆蓋到各個施工工藝和環節中。
隨著我國保護環境的國策推出并落實后,建筑行業開始利用機械自動化技術實現綠色施工,重點解決或緩解建筑施工污染和對自然生態環境的破壞,通過應用機械自動化技術減少人工勞動力的投入,從而減少廢棄物的丟棄和隨意排放,同時個別機械自動化技術能夠自行處理施工工程中所產生的污染物,比如粉狀施工材料的配置可以再防塵倉庫內進行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就避免了空氣污染和大氣污染,而且提高了施工工藝的效率和質量。
總之,建筑工程領域應全面深入應用建筑機械自動化技術,以優化建筑工程施工效率,為工程施工質量提供必要的技術保障。相關技術人員要不斷掌握建筑機械自動化技術的新理念、新方向,創新技術應用方法,使其發揮出最佳效用,為建筑工程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