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建輝 王洪斌 王文婷
(1.遼寧清河電力檢修有限責任公司,遼寧 鐵嶺 112003;2.內蒙古化工職業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核安全重于一切,核電廠容不得半點馬虎,如果出現重大設備損壞或人員傷亡將引起社會恐慌。某核電站除鹽水站設置有2天鹽酸儲罐,罐體材料為全結構玻璃鋼。運酸罐車以自流的方式將鹽酸卸入儲罐,之后通過鹽酸泵泵入中和池。由于鹽酸貯運系統設計不合理,導致在卸酸過程中鹽酸與水接觸后產生大量酸霧,對周邊環境產生了極大危害。
(1)管架、基礎腐蝕嚴重。鹽酸儲罐周圍設備管道及管架在酸霧侵蝕下均有不同程度損壞,鋼制管架多出腐蝕斷裂。由于鹽酸酸霧的腐蝕作用,附近混凝土結構由表及里逐漸疏松,從而導致管墩、基礎出現裂縫、疏松、內部鋼筋裸露。
(2)嚴重損害健康。鹽酸揮發產生的氯化氫氣體具有強烈的刺激性氣味,在空氣中呈白色的煙霧,對人體的影響分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長期在超過15mg/m3濃度的環境下工作,會造成牙齒酸蝕癥、慢性支氣管炎等慢性病變。由于中和池鹽酸揮發,對卸酸人員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威脅。
(3)影響機組穩定運行。卸酸操作時酸霧引起火警探頭觸發,如果出現消防系統勿噴,將導致部分設備損壞,甚至出現核電站跳堆跳機風險。
核電站化學中和池系統主要有儲存水罐的中和池及PH值調節系統構成。化學系統末端排放的堿性廢水進入池中,當中和池內PH值大于11.5時,系統進入中和處理程序。除鹽水站設置有2天鹽酸儲罐,罐體材料為全結構玻璃鋼。卸酸槽車與墻外管道通過軟管連接后,打開槽車閥門、泵入口、出口閥門,酸液流出,軟管及泵入口管道中存在少量空氣,導致泵無法啟動,只能開啟泵出口處的排氣閥進行排氣。此時,管道內殘存鹽酸及新流入鹽酸伴隨著管內空氣排入地溝中,由于地溝中鹽酸得不到稀釋,只能人工進行水沖洗,持續40多分鐘,導致大量酸霧產生,而房間內酸霧無法及時排除,導致火警探頭觸發。
運酸槽車卸酸時操作粗放、措施簡單,導致卸酸關口鹽酸揮發,加之鹽酸耗量較大、卸酸頻繁,也是導致酸霧的主要原因。
針對MP卸酸過程中多次產生酸霧造成JDT報警的問題,從源頭解決問題的角度出發進行技術創新。通過現場觀察、與操作人員交流,終于發現問題的本質原因。經反復研究觀察后發現:由于管道設計原因導致,在卸酸過程中,管道內殘存鹽酸及新流入鹽酸伴隨著管內空氣排入地溝中,而地溝中鹽酸得不到及時稀釋,遇水后勻速反應導致大量酸霧產生,而房間內通風設施容量較小,大量酸霧無法及時排出,所以觸發JDT探頭報警。
在不改變原設備系統的情況下,用PVC管道、閥門、法蘭、彎頭自制排氣工具,取代原直管段。經過3號機組現場試驗,打開排氣閥約2分鐘,軟管中空氣排凈,少量酸液流入事先備好的水桶中。關閉外部排氣閥,再將泵出口排氣閥門打開幾秒鐘,即可轉泵。此時,只有少許酸液排出,房間里基本沒有酸霧產生,從本質安全的角度徹底解決了酸霧問題。
鹽酸儲罐有一定的存儲周期,卸酸過程中發生謝鷗也是常見問題。同時卸酸過程中鹽酸的揮發也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必須加強鹽酸卸車環節的管理,運酸槽車頂部應加裝呼吸閥,必須按規定使用耐鹽酸腐蝕的可撓性非金屬管道卸酸,兩端必須采用法蘭、螺紋或者快速接頭將槽車與專用排氣管道相連接,兩側人員密切配合操作。卸酸完畢后關閉鹽酸儲罐的閥門,將軟管和管道留存的鹽酸緩慢排入中和池中,用清水進行沖洗,從而避免鹽酸泄露或大量揮發。
(1)原卸酸流程需排除大量酸液,需要人工進行沖洗,工作風險極大,容易產生大量酸霧,導致感煙探頭觸發報警。經優化后的卸酸流程簡單,主要有以下優點:從本質上解決了酸霧問題;只有少量酸液流出,減少浪費;不需要進行長時間水沖洗,人員操作風險有效較低;卸酸時間變短,原卸酸時間至少得100分鐘,現在只需40分鐘就能完成;
(2)核安全重于一切,核電廠容不得半點馬虎,如果出現重大設備損壞或人員傷亡將引起社會恐慌。本次技術創新改造在不改變原設備系統的情況下,優化了化學系統卸酸方式和流程,從從本質安全的角度徹底解決了酸霧問題,減少了人員工作風險和人因失誤風險,避免了核電廠跳機跳堆風險。同時,化學系統卸酸方式及流程優化減少水資源和鹽酸的浪費,利用保護生態環境,造福于民、利于社會發展。
(3)核電廠化學系統卸酸方式及流程優化減少水資源的浪費,一臺機組每次卸酸能節省1T生產用水,5升鹽酸,每月卸酸2次/臺。4臺機組共96次卸酸,可每年節約水資源96T,鹽酸480L。如果只計算經濟價值相對來說較少,但間接創造的價值非常大,避免跳機跳堆1次,按啟停機1天計算將損失1000萬元,由此帶來的人工成本和社會成本無法計算。
核電廠化學系統卸酸方式及流程優化,每年間接的經濟效益包括化學系統運行減少制水量,鹽酸、水資源的浪費及廢棄鹽酸處理費,降低人員操作風險,減少人工成本、人因失誤風險和環境污染風險等。本次改造取得的節能減排效果,還包括較大的社會效益,減少社會上對于“核恐慌”、“核懼怕”的思想,其中“核安全重于一切、保護生態環境”,也是可持續發展理念在實踐工作中的應用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