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堃
(大連港口建設監理咨詢有限公司,遼寧 大連 116011)
錦州港煤炭碼頭一期工程SG-10標段筒倉采用圓形的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共計8座筒倉,每座筒倉內直徑40m,倉頂大頭環梁頂標高為50.05米,挑檐欄板頂標高為50.65米,承臺基礎頂面標高+4.800m,筒倉壁厚500mm,內附28個附壁柱,標高范圍為+4.800~+14.200m,外附6個預應力張拉壁柱,標高范圍為+4.800~+40.450m,主體倉壁采用后張無粘結預應力工藝。張拉范圍自標高+13.3m~+40.3m,沿周圈共91道。主體倉壁采用滑模施工,在高出基礎頂面0.30米的倉壁上組裝滑模設備,(5.100米處),從5.1米標高處開始滑升直至滑到倉頂大頭環梁底標高48.500米為止,整個主體倉壁有效滑升高度為43.700米,倉頂環梁高1.25m,寬1.2m,環梁頂部周圈設有女兒墻。倉頂環梁施工完成后,在倉頂上安裝連廊鋼結構,最后進行儲煤筒倉頂部女兒墻的施工。
1)滑模裝置施工程序:在承臺頂面開始組裝滑模裝置,綁扎豎向鋼筋和提升架橫梁下水平鋼筋→安裝提升架(門型架)→安裝內外圍圈→安裝模板→安裝操作平臺(布置通訊及照明)→安裝千斤頂、油管、液壓控制臺等液壓提升系統→安裝支撐桿→調試及驗收→澆筑混凝土1米→滑模板300→荷載實驗→滑升2米→ 安裝內外吊架及安全網→滑模整體驗收→正常滑模施工。
2)滑模施工程序:中心定位及半徑測量→綁扎鋼筋→滑升300mm→混凝土表面修補→澆筑混凝土→養護→如此循環。
1)初滑.2.2.1 初滑時,將混凝土分層交圈澆筑至模板高度的2/3高度,澆筑過程中采用分層澆筑,待第一層混凝土強度達到0.2~0.4Mpa時,進行1~2個千斤頂行程的提升,并對滑模裝置和混凝土凝結狀態進行全面檢查,確定正常后,即可轉為正常滑升。
2.2.2 初滑階段應根據水泥品種、標號及初凝終凝時間確定初次提升時間。初次提升的速度不宜過快。與試驗室溝通調整配合比,保證滑升速度。
3.1 每次正常滑升時,先將模板升起5cm,即提升千斤頂1-2行程,當砼出模后不坍落,又不被模板帶起時(用手指按壓可見指痕,砂漿又不粘手指,即0.2~0.4MPa),即可進行滑升;正常滑升階段混凝土澆筑高度每次高度不宜大于250mm,即每次滑升高度。每次滑升間隔時間為1.5-2小時。
3.2 當模板底邊滑升距基礎頂面2m時,集中人力開始安裝內外掛吊腳手架,瓦工站在吊腳手架上對表面作原漿抹光。若出現蜂窩、麻面及較少的裂縫時,應立即將松動的混凝土鑿除,用與倉壁同標號砂漿壓實;若出現較大的拉裂時應立即停滑,支模補實混凝土。每班水平管校核一次千斤頂標高。每一混凝土澆筑層面上,至少應留置一道綁扎好的水平鋼筋。滑模施工時,將倉壁和內壁柱及預應力張拉附壁柱同時施工。
3.3 預應力外附壁柱位置的模板自滑模組裝時,既按照設計圖紙結構形式安裝好模板,該處模板內側單獨分段加工內襯模板,滑模至預應力張拉附壁柱頂標高時,安裝內襯模板,確保滑模提升不受影響。內襯模板均采用定型模板,面板厚度為2.75mm,背肋采用4mm厚寬55mm鋼帶,背肋后附有8#槽鋼,并于附壁柱外側模板支撐連接,確保內襯模板受力傳遞至滑模模板的圍圈。
3.4 末滑升
2.3.1 滑升至接近頂部時,大頭環梁底部 (標高48.800米處),最后一層砼應一次澆筑完畢,砼必須嚴格控制48.800米在一個水平面上,用全站儀測量。
3.4.2 停滑方法:在最后一層砼澆筑后4小時內,應每隔半小時提升一次,直到混凝土不再與模板粘結為止。
1)組裝滑模設備時,嚴把質量關,前道工序不合格,不得進行下道工序。
2) 澆灌每層混凝土必須均勻,應有專人拿標尺桿看管,嚴格控制混凝土水灰比,混凝土現場試配,以確定外加劑摻量。
3)為保障混凝土出模后的外觀質量,在滑升期間必須派專人清理模板表面,防止由于模板表面混凝土粘模后致使混凝土出模后出現不平整的現象。
4)鋼筋綁扎必須規范,特別是水平鋼筋絕不能擠到鋼模板上口以上,以防妨礙滑升。
5)采取對應措施,降低滑升時間間隔,在強度允許條件下加速滑升。
6)派專人收聽天氣預報,并及時報告總指揮。在滑升施工前應了解當地5年該季節段氣象資料,并選最佳時機。在遇到六級以上大風或中到大雨天氣時,要停止澆灌混凝土,并把鋼模空滑,滑空高度不宜超過400mm。
7)混凝土試塊留置:根據《鋼筋混凝土筒倉施工與質量驗收規范》,及現場實際施工情況,每天留置一組標養試塊及一組同條件試塊。
8)平臺組裝時中心位置、垂度、標高必須自檢后通知質檢部門驗收。
9)施工期間施工技術人員應加強中間環節驗收,并進行現場指導及時發現問題并整改。
10)鋼材焊接前必須根據施工條件進行試焊,合格后方可施焊。
綜上所述,筒倉滑模施工具有施工難度大、安全風險高,施工質量不易控制等特點,因此為保證筒倉滑模施工的質量、安全,工程技術人員應做好各環節的有效銜接,優化施工手段,強化施工配置,完善施工管理方法,嚴把施工質量關,以保證筒倉滑模施工的實體質量與表觀質量,為后續筒倉主體結構施工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