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林虎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不斷進步和經濟一體化的飛速發展,物流領域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新的增長點。同時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的大力建設,以及高度專業化分工的形成,為現代物流業的發展也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但是,與國際上許多發達的國家相比,由于我國物流業起步較晚,物流成本意識較為薄弱、物流管理水平、以及物流運行效率較低,導致我國許多企業物流成本管理問題多多,物流費用成本居高不下,為此,不斷探索并加強企業的物流成本管理意義重大。
所謂物流成本,是指從原材料供應開始直至最終商品送達消費者為止的全過程中耗費的各種物流費用的總和,也可以說是產品或貨物的空間移動或時間占有中所耗費的各種活勞動和物化勞動的貨幣表現,對于制造企業而言,其物流成本是指企業在進行供應、生產、銷售、回收等過程中所發生的運輸、存儲、保管、包裝、回收等方面成本。而物流成本管理則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或者物流活動過程中通過成本預測、成本決策、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一定的手段、措施對物流成本費用進行科學的、統籌的規劃、協調、控制等一系列活動。
眾所周知,從整個社會宏觀的角度來分析,由于我國人口眾多,經濟規模巨大、國際貿易量大、國內消費市場活躍,因此,無論是我國每年發生的物流費用總量,還是在GDP中的占比,均是非常可觀的,近幾年來,我國每年發生的物流費用總額一般均在10萬億元以上,物流費用占GDP中的比重一般在14%-18%之間,高出全球平均水平6-7個百分點。 這反映出我國物流成本偏高的現象還是非常明顯的,問題依然突出。 此外,據有關統計資料分析,我國商品總成本中,真正的生產成本僅占15%左右,而物流成本要占30%-40%,可見,與發達國家相比較,無論是從國家角度,還是從企業角度來看,加強物流成本管理、降低物流成本,對于提高國家的財政收入、節省社會資源、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都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物流成本管理作為企業“第三利潤源”,應該說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無論是在對物流成本管理的重要性的認識上,還是物流成本管理技術、方法等的應用方面,我國企業的物流成本管理方面依然比較落后,存在的問題相對比較突出。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在我國大多數中小型制造企業中,出于提高企業自身市場占有率和經濟效益兩方面的考慮,企業經營管理者更多地將注意力放在產品的生產與銷售環節,注重于對產品生產費用成本以及銷售費用的控制,追求的是降低產品的制造成本和期間費用。對物流成本的理解僅僅以為是第三方物流企業所發生的相關成本或運輸費用,而對隱藏在企業供產銷全過程中的物流費用認識不足。事實上制造企業中產品的制造成本中的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已經沒有多大的降低空間了,市場占有率的擴大也非常有限。因此,這種對物流成本含義的片面理解,對隱藏在企業內部各個環節的物流成本認識不足,直接制約了企業物流成本的管理,導致難以發現企業在物流運作中的非效率活動和物流成本的縱向和橫向比較。
在現行會計制度下,對絕大多數中小制造企業而言,一般都沒有將物流成本進行單獨核算的做法,使大量隱性物流費用未按要求列支,而混雜在其他成本費用中,加之由于缺乏科學化的核算方法,導致物流成本管理體系不健全,對發生的物流費用不能進行統一的標準化核算,因此,無法提供企業在一定期間內所發生的、較為完整的、準確的物流成本數據。并且,由于缺乏行業核算標準,物流成本難以進行對比分析,對其變動原因也難以作出相應的判斷與分析。因此,即使是在不同企業的績效進行對比,由于核算標準不同,也不便于管理層吸取良好的管理經驗。可見,現行的財務會計核算制度根本不適合現代物流費用成本的管理。
物流成本管理是一項綜合性很強、業務要求很高的管理工作,它需要管理者對本企業自身所擁有的各項物流資源及企業的產品進行有效的配置和整合,從而達到企業物流作業的高效化及成本的最低化。因此,從事企業物流成本管理的人員既要具有較高的財務管理和成本核算方面的知識,又要具備專業的物流管理能力。然而,由于我國物流管理起步較晚,普通高校以及高等職業學校物流管理專業開設和人才培養工作也相應的滯后,因此,目前市場上具有復合知識型的物流管理的高端人才極其缺乏。而人才的瓶頸在一定時期內仍將是制約我國企業物流成本管理的主要因素。
物流過程實質上是物流、資金流以及信息流的有機結合的過程,只有真正將這“三個流”科學地整合,才能達到降低企業的物流成本、提高物流工作效率的目的。但在現實中,由于我國許多制造企業對物流管理工作重視度不夠的原因,在物流信息化建設方面沒有投入足夠的資金,導致物流信息化程度較低,信息的獲取、加工、處理等的手段相對落后,致使信息流往往滯后于物流,甚至信息流與物流存在脫節的現象時有發生,從而嚴重地制約了企業的物流成本管理。
企業管理人員,尤其是企業重從事物流管理工作的人員,務必要學習和了解一定的物流管理知識,正確理解物流管理是企業“第三利潤源”的真正內涵,要充分認識到物流成本管理對于企業經營發展的重要性,并且要將物流成本管理工作放到企業發展的戰略高度進行謀劃。也就是說,企業在進行各項戰略決策時,不再將切入點單一地置于降低產品的生產成本、提高市場占有率和擴大產品銷售層面,而必須將企業的生產經營發展戰略與物流工作結合起來,并與物流成本管理進行統籌安排,要讓企業的全體員工都參與到物流成本管理工作中,并且要求企業的供應、生產、銷售等各個部門通力合作,真正形成“全員管理、全過程管理、全方位管理”局面,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企業的物流成本。
要盡快建立科學合理的物流成本核算體系,將制造企業營運過程中產生的物流費用進行單獨的核算。可以考慮在不改變制造企業現行的會計核算體系和會計核算制度的基礎上,另外再建立一套物流成本核算賬戶體系,形成產品制造成本核算與物流成本核算“雙軌制”核算模式。在此基礎上,企業就可以將外付的物流費用(顯性的物流費用)以及隱藏在企業供產銷等過程發生的物流費用(隱性的物流費用)進行正確的確認和計量,通過科學的歸集、分配,最終匯總計算出特定的成本計算對象的總成本與單位成本。當然,在這方面實際操作的難度主要是相關管理人員如何對企業大量隱性物流費用的確認和計量,以及對混雜在其他成本費用中物流費用如何剝離的問題。
正如前所述,要想有效地控制和降低企業的物流成本,企業必須要擁有既懂財務管理、會計核算,有懂得物流管理的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在這方面企業可以通過兩條渠道:一方面,可以向社會招聘具有物流管理專業知識的高校畢業生,或者從其他企業引進具有一定管理經驗的專門人才;另一方面,在企業內部現有的職工隊伍中挖掘、選擇一些有潛力的員工,給予他們進修、培訓的機會,以提高他們在物流管理、財務成本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在此基礎上,企業還應該制定合理完善的績效考核機制,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他們的工作潛能。
總而言之,加強物流成本管理是中小制造企業提高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手段,這已經成為許多企業經營管理者的共識。盡管現階段我國物流成本管理在管理理念、基礎設施建設、物流成本核算體系和方法、以及信息化程度方面仍存在諸多不足,但是隨著我國企業整體管理水平的提升,社會經濟、科學技術等發展進步,我們相信,物流成本管理必將成為現代制造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而且也必將推動企業進一步向縱深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