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運城市規劃設計院,山西 運城 044000)
數字城市空間框架建設的重要意義及其目標主要表現為:(1)數字城市空間框架建設的重要意義。主要表現為:第一、數字城市空間框架建設可有效集成和整合城市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及各種自然、社會、經濟信息,從而推進城市信息化建設。第二、數字城市空間框架建設為各專業系統建設提供數據基礎和定位基準,實現地理信息的交換和共享,有效避免信息孤島及重復建設,促進地理信息資源的廣泛應用。第三、通過數字城市空間框架建設形成權威、統一的地理信息公共平臺,為政府、專業職能部門和社會公眾提供地理信息服務,從而將逐漸轉變地理信息的分發和應用服務模式。(2)數字城市空間框架建設目標的分析。數字城市空間框架是城市其它一切信息化工作的基礎。它以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為基礎,以滿足政府管理和決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充分運用 RS、GPS、GIS和計算機網絡等技術,建設多尺度、多分辨率、多種類的地理空間數據體系,構建統一的地理信息公共平臺,為城市建設和管理、政府宏觀決策及社會公眾提供完善、優質、有效的地理信息服務。在數字城市空間框架建設的基礎上,開發典型應用示范系統,強化應用服務功能。
主要表現為:(1)空間標準的統一性原則。要實現城市空間中信息數據的集成首先需要完成不同坐標信息數據的轉換,實現坐標系統的統一性。需要采用國家統一的標準,在進行基礎信息的空間配準之后進行存儲。(2)數據管理平臺與存儲結構的統一性原則。數字城市空間框架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各個系統之間具有一定的聯系性。如果數據的管理平臺與存儲結構不能實現統一,那么空間數據的互操作也很難實現。(3)分類與編碼的統一性原則。城市空間信息的來源有多種多樣,不同的行業領域有不同的信息,造成數據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在構建城市地理空間過程中,為了防止數據出現混亂以及方便工作人員的管理和利用,空間數據應該堅持分類與編碼的統一性原則。(4)技術與應用標準的統一性原則。城市空間的數據集成要求滿足相同的數據標準。所以在構建的過程中應當積極采用國家以及行業的標準,對于沒有標準的需要統一進行制定,并有相關法規政策的支持。
(1)數字城市空間框架的數據庫建設分析。數據庫平臺是構建數字城市空間框架的核心環節,城市中的信息數據形式主要有DEM數據、DOM數據、DRG數據、DLG數據、專題屬性的數據以及元數據等;數據庫的形式主要有成果、境界、交通、地形以及地名等數據庫。其建設方法主要表現為:第一、使用面向對象的空間實體模型(OOSEM),基于OOSEM實現空間實體以及實體之間關系的表達可以有效的解決實體之間多屬性的關系,便于信息的共享以及管理。第二、使用矢量柵格一體化的管理手段,可以解決信息管理過程中的數據多源性問題,實現對信息的一體化管理。第三、使用Oracle Spatial對海量的數據信息實施管理,將地理信息系統中的空間或者非空間數據信息使用對象的形式實施存儲。第四、構建分布式空間數據庫,能夠滿足部門數據庫的分布式存儲要求。同時通過提供數據的交換接口能夠實現數據之間的互聯互通關系,以便于數據之間的共享與更新。(2)數字城市空間框架的服務平臺建設分析。第一、面向公眾的應用系統建設。數字城市空間框架的研究主要是為了給城市中生活的人們帶來便利,由此基礎性的地理空間數據產品的消費群體是面向公眾的。為了滿足他們的需求,需要對原始的空間信息數據進行深加工,使數據信息的附加值得到提升。形成的產品如導航性質的電子地圖、城市空間地圖等能夠滿足公眾的需要。第二、信息分發系統建設。信息分發系統需要實現四個方面的功能以滿足用戶的數據查找需求:首先是提供地理空間信息元數據的功能,便于用戶查找需要的數據;其次是制圖,滿足不能實現地理空間信息處理條件的用戶的需求;再次是為用戶的信息下載提供技術支持;隨后是使用訪問式接口為用戶提供服務,實現數據的瀏覽和查詢。(3)數字城市空間框架的支撐體系建設。支撐體系建設包括政策法規與標準規范建設、組織機構建設、機房環境、軟硬件環境、網絡環境等基礎設施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等多個方面的內容,是數字城市空間框架項目建設、運行和服務的支撐和保障。在進行軟硬件環境建設時應考慮和數字省區地理空間的一致性和兼容性,充分利用現有的基礎設施條件,但同時也要關注各種環境條件的先進性、可擴展性及可伸縮性。
綜上所述,當前數字城市建設已在許多城市得到應用,實現了城市信息化管理。并且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以及通信技術的發展,為數字城市建設提供了良好基礎,數字城市建設已然成為現代城市的發展方向。作為城市信息化的重要構成元素,數字城市建設發展能夠有效推動社會經濟發展,而空間框架建設是數字城市建設的基礎,因此對數字城市空間框架建設進行分析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