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夏越
(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建筑與環境工程系,四川 遂寧 629000)
隨著人類文明不斷進步,社會經濟不斷發展,愈來愈多的行業興起,行業發展安全生產受到社會愈來愈多的關注與重視,安全生產是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的基本,是社會和諧穩定發展的基石。就建筑施工行業而言,安全是企業形象、企業發展、企業效益的需要,更是廣大勞動人民人身安全的保障。
一是施工管理制度處于逐步完善階段。當前我國預制裝配式建筑安全管理相關規范、準則、條例等正在建立一個標準系統的體系,部分地區也相繼出臺了預制裝配式建筑施工相關規范及安全管理措施,但總的來說,與裝配式建筑發展速度不相匹配,尤其是在安全管理、安全技術上仍然存在較大空缺, 《裝配整體式混凝土結構施工及質量驗收規范》DGJ 08-2l17-2012 中裝配式機械、操作架、臨邊防護等相關安全規定與其他類工程差別不大,針對性不強。二是人員管理缺乏經驗,目前預制裝配式建筑還沒有專門的人員培訓規定及人員考核方案,施工現場指揮人員、管理人員、作業人員等與普通工程施工現場人員配備相同,裝配式施工企業也處于探索階段,大多企業是一邊施工、一邊學習,摸索裝配式建筑施工管理要點以及安全技術,實踐經驗欠缺,尤其是吊裝作業人員,缺乏裝配式建筑高處作業專業技能培訓。
一是預制構件生產方面,一方面,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構件生產受到土地資源的限制,部分城市不得不到鄰市,甚至是鄰省購買預制構件,無形增大了預制構件運輸的難度以及運輸成本,而預制構件從生產、運輸至施工現場的時效影響著裝配式建筑后續工序能夠按計劃工期開展。另一方面,吊點、設備附墻、拉結點等預制構件的質量能夠符合施工質量要求,保障構件吊裝的精準性,對建筑安全生產影響頗大,而目前結構配件的產產品設計、出廠檢驗、進場驗收等大多僅僅重視成品質量,而忽視了成品保護等。二是預制構件運輸方面,由于裝配式建筑構件體型大、重量重,標準運輸車輛及減振措施或將不能滿足構件運輸要求,運輸效率降低,運輸中出現的超寬、超高現象,也會對道路運輸過程中其他車輛帶來安全隱患,預制構件到達施工現場的卸載要求同樣高,短途駁運路線平面布置與常規施工也不同,預制裝配式建筑所產生的安全生產文明施工措施費用也會有所增加。三是施工方案制訂方面,總平面布置要考慮行車線路、停泊位置,施工組織需要綜合考慮構件吊裝順序、吊裝與現澆施工的流程配合等等,增加了施工組織難度,吊裝防護與傳統臨時支撐、腳手架等都需要制定專門的安全技術方案,而目前,此類專項方案的行業依據及參照指標不足大多是以專家論證、集體把關的方式。四是現場施工作業方面,裝配式建筑與傳統現澆混凝土結構比較,存在預制構件進場及堆放、高空吊裝作業、套筒灌漿施工、臨時支撐固定等環節,安全把控關鍵點更加多更加細致,對從業人員專業素質要求也更高。
預制裝配式建筑施工現場構件吊點位置的布設、吊具的安全性等必須經過嚴格的設計與技術驗算,吊點的剛度和強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吊具則應當符合起吊強度的要求,吊車指揮人員以及吊車司必須經過培訓后機持證上崗,施工期間,吊裝范圍內不得修建構筑物、非作業人員臨時場地。吊裝作業前需編制科學可行的專項安全方案,并經相關部門審批通過,吊裝作業前還需要開展安全技術交底工作,準備就緒后方可作業。建筑預制構件的型式、尺寸、重量、數量、所處樓層位置等需要分類匯總列表,進行起重設備能力的核算工作,起重設備的附著措施構件最好是采用與塔吊型號一致的原廠設計加工的標準構件,精準安裝,以確保起重設備的安全性,遇到六級及以上大風天氣,必須停止吊裝作業,天氣好轉后才能繼續作業。
一是預制剪力墻、柱的臨時支撐體系,吊裝就位、吊鉤脫鉤前,需設置工具式鋼管斜撐等形式的臨時支撐以維持構件自身穩定,斜撐與地面的夾角宜呈45°~60°,上支撐點宜設置在不低于構件高度的2/3 位置處,為避免高大剪力墻等構件底部發生面外滑動,還可以在構件下部再增設一道短斜撐。二是預制梁、樓板的臨時支撐體系,吊裝就位、吊鉤脫鉤前,根據后期受力狀態與臨時架設穩定性考慮,設置模板支撐。三是臨時支撐體系的拆除,嚴格依照安全專項施工方案實施,類似于傳統施工的模板支架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