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 飛
(吉林省建苑設計集團有限公司,吉林 長春 130000)
隨著當前我國建筑行業的發展速度不斷加快,人們對建筑的質量問題越來越重視,特別是針對施工及使用當中的結構裂縫和預防方面的問題。建筑結構中存在的裂縫問題,會對建筑的整體安全性及使用的耐久性等方面產生深遠的影響。
在時代快速進步的基調下,建筑行業也迅猛地發展,人們逐漸把目光集中在在建筑的質量上。而在施工過程中,普遍存在建筑物出現裂縫的現象。我們以產生的危害將建筑物裂縫分為以下三種裂縫,即相對安全的表面裂縫,一般出現該裂縫不會影響建筑物,但是經過時間的流逝,表面裂縫會轉變為較嚴重的深層裂縫,這種裂縫會使建筑物的質量下降。而最為嚴重的裂縫是貫穿裂縫,一旦出現貫穿裂縫,建筑物不再安全。綜上所述,避免建筑物出現裂縫是最好的選擇。
隨著時間的推移,鋼筋混凝土會在負載下產生裂縫。由于深裂縫的出現,使得建筑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損害。這種現象不僅與建筑結構的質量有關,而且與建筑物之間的重量有關。在進行抗裂性研究時,應考慮長時間必須承受負荷的因素。例如,在辦公樓的負荷設計標準中,我國的負荷設計值低于其他國家,但是,與其他國家的混凝土強度設計值相比,我國混凝土強度的設計值相對較高。
在建筑工程中,溫度是使建筑結構產生裂縫的元兇之一,在混凝土澆筑建筑后,其建筑內部與外部溫差過大使其出現裂縫。因為在澆筑后,時間短暫,建筑的抗拉能力較小,且當環境溫度低于內部溫度時,混凝土結構內外應變不同所產生較大的拉應力。當拉應力比抗拉力大后,就容易使建筑產生裂縫。
分析建筑結構設計中的建筑安全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設計人員和施工人員的專業問題。良好的建筑結構設計要求施工人員進行專業修復。因此,從后期施工的角度來看,施工人員不合格的專業技能造成的施工安全問題也較為普遍。此外,分析建筑結構設計的邏輯推進,由于設計師的不合格專業技能,造成安全問題后期設計失敗,也是當前建筑項目施工中安全問題的主要原因。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結構設計中最為關鍵的就是整個混凝土的設計,建立科學合理有效的混凝土設計概念,可以避免整個建筑各個部分出現不必要的矛盾。與此同時,還能夠計算出整個建筑混凝土能承受的實際荷載極限值,不僅能夠滿足規范要求的抗裂要求,還能科學地節約建筑成本。為了能正確建立建筑結構設計概念,要從以下2 方面著手:對建筑工程進行實地考察,收集現場相關的有效數據;通過相關的計算軟件對數據進行驗算核對。
措施如以下:之所以有荷載裂縫,建筑物的施工質量占很大因素。因此,在工程建設時,需要加強對施工人員的監管,并增大檢查的力度,防止偷工減料的行為,如果水泥的質量及穩定性與細沙的含沙量沒有達到要求,混凝土也無法達到要求的強度,就無法避免產生裂縫了。另外,在也需要嚴格把控入模坍落度,在保證混凝土能夠安全達標地運輸及存放后,需要做到盡量使入模坍落度降低。等到混凝土入模后,需要立刻進行振搗,并在一些特殊的位置進行二次振搗。
在溫度應力裂縫中,建筑物頂部和底部的內外縱壁上的斜裂縫是相對頻繁且具有代表性的。預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內容:在治理裂縫工作的實施中,預防應該是主要方面:規劃和選材。施工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并進行全面規劃。應根據施工項目所在的區域選擇屋面保溫層,以充分保證保溫層的施工質量,以減少屋頂與屋面之間的溫差。進行砌筑并避免溫差過大,防止結構擴張和收縮的出現。
為了提高建筑物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必須加強地面勘測和基礎設計。在調查過程中注意地質條件和土壤承載力的探索,了解不良地質對基礎性能的影響,并采取合理的地基處理措施進行處理。在基礎設計過程中,要注重有針對性的優化,綜合分析實際情況和地面測量結果,不斷提高基礎的穩定性,為建造整體安全提供保障。
在施工過程中,經常會沒有考慮到混凝土的養護工作。一般來說,在現場進行施工需要依照混凝土養護時間的硬性指標,且需要采取符合混凝土的條件的維護措施,該措施必須在澆筑后的12 小時內施行,這樣混凝土的質量才不會有所縮減。
綜上所述,建筑業是中國的一大經濟支柱產業,更應當對其質量嚴格要求,這就要對結構設計要求高,降低施工前后產生裂縫的數量,甚至把裂縫問題避免了,就能提高建設質量,使國內建筑產業具有更輝煌的明天,這樣就能回饋大眾,讓大眾更加放心使用質量高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