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炎
(三峽大學藝術學院,湖北 宜昌 443000)
禪宗是中國佛教八大宗派之一,由印度傳入中國,在中晚唐迅速發展,逐漸形成一個獨特的思想體系。“禪”本意靜慮,即靜生沉思,其“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境界表達了一種追求自由的美學觀念,禪宗美學便是在此境界之上衍生而來的美學思想。禪是一種修為方式,也是一種遵循自身內心的行為。傾向于人與自然的統一,在統一中去探尋本質,師法自然,回歸自然。禪宗思想秉承自由隨性,親近自然,空靈寂靜的特點,與萬物和諧共生而又超脫世外。
生活節奏的加快使得現代空間設計呈現“繁、鬧、躁”的現狀,禪宗思想“清、靜、靈、虛”的境界符合現代人在精神層面上的需求,禪宗文化的設計理念旨在使現代空間設計在“繁、鬧、躁”的狀態下逐步走向平和、寬融、內涵,將中國傳統文化的人文內涵賦予空間設計當中,營造空曠怡情、柔和雅致的氛圍。
“質樸”思想的文化核心之一,以不同材料、色彩進行合理搭配作為體現手法,突出形式上的質樸,而營造出的“幽寂”氛圍則使居住者得以靜下心來,集身心于一體,最終收獲內心的安寧與釋然。禪宗思想在材質色彩的搭配上歸為感性,通過運用自然材料進行裝飾,呈現材質上的樸素和師法自然的文化內涵。
空間純粹化來自于禪宗思想對自然、質樸的追求,外來文化的大量引入導致許多設計作品在繁雜的信息中失去了自身的特色,變成隨處可見外來文化附屬品。禪宗思想主張至簡、純粹,去繁求簡的空間布局通常是功能需求的極致表達,這樣的空間是人性化,可持續的。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人心開始逐漸浮躁,面對這樣的現狀,往往需要如禪宗思想這樣“清、靜、靈、虛”的設計理念來守住居住者在喧鬧環境下屬于自己的一份凈土。
對“天人合一”的追求也是中國傳統文化自古以來所一直追求與表達的思想,禪宗是中國禪師依據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對印度教的思想進行吸收與改造的成果,在不斷發展后已成為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代表之一。禪宗思想超脫的精神境界與盎然的審美情趣在空間設計上往往更加具有感染力,其自然材質、詩歌、書畫等元素的搭配也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體現。這樣集深度和民族文化于一體的設計是現代設計所不可缺少的。俗話說“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國正在進入高速發展的時期,在國際關系中承擔著重要的地位,因此具有鮮明的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空間設計在弘揚與繼承中國文化的地位中扮演著必不可少的角色。
人與自然,古往今來一直是熱門討論的一大話題。對禪宗而言,人應當與自然和諧相處,對自然保持崇尚與敬畏之情。禪宗思想與自然通常是緊密聯系的,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意向也符合當下城市建設和空間設計生態化的發展趨勢。
在禪宗思想與空間融入之后的設計理念講究簡約、樸素,意在化繁為簡,還原本質,使居住者達到一種最自我的感受。裝飾與布局力求簡約但不簡單,以營造天地空曠的感受來使得居住者內心得以平靜,神經能稍加放松。
禪宗思想在意境上講究虛實相生,以實來實現虛,由虛來升華實。光影、色彩與材料是禪宗思想在虛實關系的運用上普遍而具有代表性的例子,陽光在大量百葉窗等隔斷的遮擋下會產生與之對應的影子,依據隔斷樣式而呈現不同的變化便是一種虛實相生的對比。再如材料的質感對比,原木的粗糙和石材的光滑在枝干上即是一種虛實差異,有重點地加以裝飾即可形成視覺亮點。
禪宗思想對自然的追求在設計上往往通過選擇天然而不加修飾的材料加以體現,雖與現代設計相比都是讓設計自然化,但本質上更傾向于營造意境而非形式表現。以禪宗思想文化為主導的設計風格在材料上通常會選擇原木、石板、棉麻、竹子等天然材料,以這些自然材料為基底,將質感和肌理作為禪宗思想的形式體現,反映出禪宗思想的樸素之美。
禪宗思想為主導的空間設計在色彩搭配上會使用飽和度較低的自然色,這些自然色往往會從天然材料中加以提取。在以沉著靜謐、簡潔大方的顏色為基礎,選用遵循禪宗美學色彩審美的原材料色搭配,營造出至簡而又耐人尋味的氛圍,體現禪宗思想的淡泊之美。
禪宗思想在設計中從細節出發,以局部來洞察整體,從無到有,從一至百,以功能為主,以滿足實用性為前提來思考和規劃裝飾。主張以最簡最少的物質來實現功能上的需求,質樸的手法雖比不上古典歐式風格在裝飾層面上的豐富,但純粹而至簡的空間布局更能給使用者帶來精神上的共鳴。
禪宗思想不僅僅是一種符號與裝飾語言,更是人們對簡單、寧靜生活的向往與追求的象征。當代設計不能只局限在造型、裝飾、結構上的思考,還應當延展到對居住者的精神需求上去,通過營造質樸、安逸而又舒適的環境和氛圍,使人們在繁鬧、浮躁的社會中脫離開,逐步轉向內心的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