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英
山西省太谷縣社會勞動保險事業所 山西太谷 030800
養老保險制度涉及社會、政治和經濟層面,其變革可謂一個復雜的社會工程,時常需要契機。正如曾經的美國經濟大蕭條催生了美國的社會保障制度一樣,在當前全球經濟下行壓力背景下,我國政府需要對現行的養老保險費制度進行調整。
我國養老保險統籌試點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試點探索,歷經了數十個年頭的全面改革深化,逐漸建立起當前的由國家、企業與個人共同承擔的基金籌集方式,實現了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模式,構建了一個相對統一的社會企業職工養老保險體系。當前社會企業以職工收入為養老保險基數參保,企業與個人各自承擔一定比例,并由企業統一代扣代繳。
當前我國事業機關事業單位職工的養老保險與社會企業養老保險制度不同,其資金來源于國家財政撥付,職工個人無需繳納相關費用,以收現的資金制度為主。同時單位之間互不調劑,且養老金按職工實際工齡核算計發。
企業年金是養老保險的一種補充形式,自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設立,直至2000年后才由國務院由原企業補充養老保險更名為企業年金,以市場化的方式開展運營與管理。企業年金制度的體系框架的確立進一步豐富了我國養老保險制度,顯示出了企業自主與政府監督的基本原則。
我國經濟發展也面臨著貧富差距逐年拉大的趨勢。財富越來越集中在中上層,富裕階層的收入除薪金外還有企業股份分紅、傭金等資本性收入。從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角度出發,緩解貧富差距的重要途徑之一是對當前的基金征繳模式進行改革。當前養老保險基金征繳是以職工上一年月平均工資為繳費工資,并對繳費工資設置上下限。2005年,國家把養老保險基金的繳費基數下限設定為本地上一年社會月平均工資的60%(有少部分城市例外),這是為了保證基金的安全性,調整對生產實體經濟的影響。繳費基數下限的提高對中小微企業職工、勞動密集型企業職工和低收入者卻增加了負擔,由此影響了這些領域的就業。若改革征繳方式,采取不同行業、不同收入人群的差異化繳費將會改變這種不利。應根據產業類型和家庭收入結構進行區別征繳,對利潤空間大但對國家實體經濟和社會家庭福利貢獻不大的行業從業人員采取高征繳率,對中低收入者在不降待遇計算標準的情況下降低繳費率,對中高收入者則可提高其個人征繳率。
養老保險賬戶設置比較繁瑣復雜,在明細賬戶的過程中也要盡量減少不必要的賬戶設置,為工作人員減輕工作負擔,并且能夠準確的反映出賬戶信息。因此,需要使用會計核算方法,對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賬戶記實,這樣才能有效的提高會計賬戶使用和計算的效率。而且建立會計核算計算方法制度,能夠全面規范個人賬戶的核算程序,減少因為程序錯亂而導致的數據錯誤。所以,需要在養老保險賬戶設置個人賬戶基金,以及個人賬戶養老金,和個人賬戶轉移收入,支出,利息等詳細的賬戶。
我國目前養老保險體制過多依賴于基本養老保險體制,企業年金和私人儲蓄性養老保險發展相對滯后。因此,應當發展多支柱、多角度、多層次的養老保險體制。通過為企業提供具有吸引力和積極的稅收優惠政策提高企業積極性,鼓勵其為員工提供企業年金等非基本養老保障形式。針對私人養老保險,可以從養老保險金融出發,為想要提高退休后生活水平或其他特定人群提供種類豐富、投資回報率高的養老投資項目,從而滿足公眾日益增長的個性化養老需求。
為向廣大參保居民提供更加方便貼心的服務,健全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服務網絡,提高服務和管理水平,應當適當加大財政投入,以此提高養老保險的經辦能力和保障水平。整理綜合目前現有的業務平臺,部門機制,逐漸把個鄉鎮、街道地區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業務經辦及管理的職部門能規劃到社保局,降低費用成本。實施經辦平臺窗口建設的規范化,完善配套辦公的軟硬件設施,增強經辦隊伍的專業性,定期開展培訓、考核,保障資源配備最優化。
以人為本自來就是我國政府部門開展工作的重要原則,在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中同樣是將這一原則貫徹在改革工作過程中,以人為本原則同時還需要結合公平公正原則,共同發揮出對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的優化作用。事業單位承擔著為社會民眾提供優質服務的責任,在服務的過程中需要切實維護民眾的利益,秉持端正的服務態度。在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工作在進行評定保險待遇時同樣需要堅持公平公正原則,根據單位人員的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養老保險改革工作,確保能夠得到社會民眾的理解。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需要在社會民眾的監督下才能夠更好的將以人為本的改革理念貫徹在具體工作中,必要時相關部門還需要建立相應的監督部門,拓寬監督渠道和途徑。
養老保險基金財務會計出現混亂,主要和我國缺少養老保險政策推行的經驗有關,而經過多年的摸索,我國不斷的在完善養老保險政策和制度,尤其是養老保險基金財務會計制度的完善,是推行養老保險正推的重要環節。不僅能夠清理養老保險賬戶的資金,還能夠準確計算出來年百姓需要交的保險費用,減輕了百姓的經濟負擔。所以,完善養老保險基金財務會計制度,是一件利國利民的事情,是我國養老保險百年發展的關鍵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