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升
孟村回族自治縣審計局 河北滄州 061400
目前,中國各級審計單位以高度的責任感投身農村扶貧審計實務,有效監督扶貧資金,通過有效管理,精確投入有限的農村扶貧資金,精細管理資金的使用,大大發揮了審計的預防和監督功能。
農村扶貧政策的基本趨勢第一,扶貧投資主體化。近年來,對我們貧困地區扶貧政策的要求越來越高,對資金的剛性需求也大大加強,政府投入的主體性和主導性大大加強,基層審計機關必須仔細思考這一點,才能以權力和責任一致的原則對農村扶貧政策進行跟蹤審計,最大限度地保護貧困地區和貧困者的直接利益。第二,農村扶貧政策的多樣化。對農村扶貧政策的后續審計需要為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提供準確的支持服務,在推動農村扶貧開發的過程中,要準確把握好新時代黨和國家關于扶貧開發的政策要求,將農村扶貧政策的貫徹納入到常態審計監督之中。第三,農村扶貧范圍擴大化。按照這一思想,審計干部一般要關注扶貧項目的發展趨勢,積極促進農村扶貧政策的跟蹤審計,重點關注項目扶貧政策與措施的落實情況,以便為國家與地方政府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提供有力依據[1]。
首先,讓項目扶貧發揮更大的效益。在對農村扶貧政策進行追蹤審計的過程中,需要對農村扶貧開發資金進行集中監視。這是為了實現扶貧政策真正想要的好處,不斷加快扶貧地區和消除貧困人口的努力,創造人民滿意的扶貧工作。第二,促進使用扶貧基金的合法遵守;一般來說,創新必須堅持合法遵從性審計,始終在違規調查層面發揮力量,通過扶貧基金管理使用合法的合規性審計,確保扶貧基金安全高效地運營。第三,使農村扶貧政策更加公平公正。應該以現在的社會利益為基礎,維護貧困者的實利為起點,重視對農村扶貧政策的后續審計。相關部門在提高扶貧基金管理成果的過程中,致力于公平扶貧和精密扶貧[2]。
對農村扶貧政策的追蹤審計組成部分,根據扶貧政策的類型,審計的重點也有所不同,對貧困地區的衛生和飲用水安全有所擔憂,對貧困人口的教育場所等微觀層面的問題也有所擔憂。因此,貧民政策對資金量的要求不同,效果出現的熱情和優劣也不同,因此能否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和認可也有所不同。但是有一件事是一樣的-會直接影響窮人的直接利益。但是,受業績官的影響,部分扶貧政策在實施過程中,由于責任主體和審計監督對象的“不合作”,無法取得跟蹤審計所需的成果,在一些扶貧項目中發現了問題,受到關注,但在處理過程中,由于人為因素的影響,避免回避。真正的“接地機”的扶貧工作反而不受政策制定者的關注。
審計人員力量不足。一是政策措施涉及領域廣泛,缺乏具有相關專業知識的審計人員。二是審計任務重。審計資源與審計任務量不相匹配。
建設復合型審計人才隊伍。一是積極引進計算機類、金融類、理工類等人才,在審計中提供專業建議。二是對現有審計人員進行培訓,重視專業能力的培養和知識的拓展。三是注重培養審計人員思想高度。審計人員應當拒絕停留在資金審計上,主動關注審計效率及審計質量,并對其影響因素進行深層次的剖析。以此提高重大政策跟蹤審計的審計質量,發揮國家審計服務于國家治理的作用[3]。
建立年度審計計劃編制實施專人負責制度。年度審計計劃由專人負責,在審計計劃編制中聽取各部門審計建議,結合各地區實際情況,根據審計資源進行項目安排,明確職責分布,從而保證審計項目的高質量執行。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審計機關面臨自身力量與任務不相匹配的困難及受到公眾監督的壓力,工作的積極性與效果性不佳。激勵機制的建立可以使審計人員發揮主觀能動性,提升工作效率,高效完成審計任務。
農村財務審計緊密結合農經業務工作實際,充分發揮審計監督作用,突出村級日常收支、權力運行和群眾利益三大重點,關注“惠農”民生,服務“三農”發展,不斷完善農村財務監管機制,有效地遏止了農村基層干部“微腐敗”行為,深化了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①通過經濟責任審計,強化農村黨風廉政建設。有些地方在實施村干部經濟責任審計過程中,注重經濟責任審計與加強農村基層干部黨風廉政建設、推進依法行政相結合,不斷探索創新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思路和方法,把履職績效作為深化村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的內容,通過績效審計,揭露問題、促進管理、健全制度、規范程序、提高效益,在農村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②突出扶貧項目資金審計,促進農村經濟發展。通過對國家投入農業農村領域內扶貧項目資金的審計監督,有力促進了各項扶貧項目與農村經濟發展相融合,貧困農戶享受農村惠農政策也得到了全面落實,維護了農民切身利益,確保了財政扶持村級經濟發展的項目資金不被貪污、挪用,提高了涉農資金的使用效益,為精準脫貧工作做出了積極貢獻。
綜上所述,隨著農村扶貧努力不斷增加,扶貧速度和邊際利益也逐漸減弱的農村扶貧政策趨勢“正確”,與審計工作同步并進,通過審計追蹤更好地解決了工業扶貧、教育扶貧和文化扶貧等各種問題,充分發掘了審計監督的潛力,全面提高了審計監督的效率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