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制峰
(陜西建工第六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陜西 咸陽 712000)
裝配式建筑與傳統的建筑結構相比,它更加體現了設計、生產、施工和管理的重要性,全過程要求標準化、規模化、施工化、集約化。工業化建筑體系下,建筑單位要不斷加強設計標準的協同化,通過機械化水平的提高,解決傳統生產技術水平落后等現實困擾。
裝配式建筑的施工方式常采用大開間模式,這樣便于用戶依據自身意愿及想法開展具體裝修作業。同時利用組合墻體的方式實現建筑空間及結構的隔離,加強建筑空間應用的合理性。
和傳統類型混凝土結構構件相比,構件安裝后直接運輸至施工現場,不僅簡化了整體工程的施工環節,優化了工程結構,增加了建筑工程的實際預測性以及規劃性,而且構件制作工序與現場其他施工工序同步開展,也能夠有效提升施工效率及施工質量。
我國裝配式建筑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當時主要應用于裝配式板結構。但由于經濟技術相對落后,早期拼裝建筑發展緩慢,技術相對落后,所以應用量很少。近年來,隨著經濟技術的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需要,裝配式建筑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隨著政府的大力推動、企業的大規模投資和科研人員的不懈努力,我國裝配式建筑發展迅速。目前,我國建筑業仍以傳統現澆建造方式為主,裝配式建筑近幾年才開始加大試點推廣力度,國家和地方標準規范有待健全,技術體系還不夠完善,生產過程存在脫節,與裝配式建造相匹配的配套能力不足,實施裝配式建筑的人才也不足。缺乏對國外相關裝配式建筑的制度、機制、標準規范等方面的詳細資料,也缺乏統計數據,缺乏系統性的研究和總結。
3.1.1 信息采集系統。
作為整個生產施工系統穩定性與順利運行的重要保證,信息采集系統以有效分析工程施工質量問題為主要內容,并且在此基礎上詳細準確的列出構件尺寸、強度以及灌漿飽和度,另外安裝實際偏差與鋼筋直徑間距也是非常重要的數據。信息采集系統憑借著自身的先進優勢,能夠通過測量儀器設備檢測構件,并保證其數據的準確性,再將構件的相關數據進行采集與整理,利用智能交互技術上傳數據進行保存。
3.1.2 檢測系統。
檢測系統對于整個生產施工系統非常重要,其處于智能系統的中樞位置,絕大多數情況下檢測系統需以相關標準與規范為根據進行工作,這是其能夠檢測裝配式建筑質量問題的關鍵性前提。利用檢測系統來實時采集現場數據信息,檢測結果若是達到相關標準,則可以合理實施接下來的施工環節,而若是檢測結果未能達到合格標準,則需返工。
3.1.3 統計管理系統。
統計管理系統的是系統整體平臺協作管理的中心,這一系統不僅將多樣模塊包含在內,也可以將先進技術充分利用起來,在最大程度上達成企業與裝配式建筑工程相關人員的互動以及信息共享的目的,現今應用較為廣泛的方式為移動APP。
對于建筑施工過程來講,現場安全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由于傳統施工方式過于復雜,需要各個項目的施工人員協作完成工作;在管理上,由于施工人員眾多、素質參差不齊、突發事件很難控制等問題,也不利于施工現場安全管理。通過應用BIM技術的安全管理系統,能夠有效控制施工安全問題。通過BIM可視化模擬,可以將施工范圍內的機械設備、安全通道、安全出口、辦公位置等信息直觀地顯示出來,管理者可通過詳細的現場信息進行分析,并制定最優的管理方案,進行現場安全管理。在BIM技術中,能夠將裝配式建筑所需構建,從生產到運輸再到最終安裝進行統一規劃,并合理安排施工時間。再者,也能夠將預期進度與實際進度進行細致比較,有利于管理人員對各個項目施工的管理優化。BIM技術中包括施工現場模擬,對施工現場使用的機械設備合理位置進行預先規劃,避免因機械設備位置不準確浪費施工時間。在施工過程中,通過BIM模擬進行施工質量管控,可以有效提高工作人員施工的精準度,有效提高建筑質量。
就我國如今大多數裝配式建筑工程施工來講,有很多施工人員仍未具備達標的理論知識以及施工技術水平,因此,為使裝配式施工質量得到行之有效的保障,管理人員也必須要針對這一問題來創建合理的培訓機制,提升施工人員的相關意識與技術水平,在保證施工效率與質量的同時,增強施工的安全性。除此之外,在實際施工的時候,相關人員也必須要注意到監督與檢查工作的真正落實,盡可能降低錯誤出現的機率,以使裝配式建筑質量得到有效提高。因為施工過程中的部分問題是由建筑設計與材料生產失誤導致的,所以監察機制的合理創建也是迫在眉睫,施工的整個過程都需要嚴格把關。
裝配式建筑是未來建筑行業的重要發展趨勢,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帶動建筑市場的革新和發展,裝配式建筑的質量控制是建筑水平的關鍵,先進合理的設計流程和組裝體系是裝配式建筑長期穩定發展的可靠保障,相關建筑管理技術人員的綜合水平提升可以全面促進裝配式建筑的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