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汝亮
混凝土材料主要是由水泥、砂石與外加劑等混合而成,其屬于一類混合型材料。其中,水泥發揮起膠凝的效果,科學運用水泥能夠有效凝合起混凝土終的多類材料,之后采取對混凝土攪拌的方法來制作出基本的建筑材料。混凝土澆筑作業具體是指往建筑結構的模板中澆筑處理好的混凝土材料,之后讓其進行塑化固定從而制作出一個完整的建筑結構的施工過程。
在進行混凝土澆筑施工時,一項基礎工作就是施工準備工作,在此環節首先要求作業人員能夠完善書面安全技術交底工作,同時將所需注意的澆筑環節的相關事項著名在交底內容當中。其次,作業人員還需要重視把控梁和柱、剪力墻和梁板混凝土標號,振搗時間與間距等重要施工因素。再者,需要準確齊全澆筑的混凝土機械設備,即便是在作業環節有設備發生故障,還可以有其他備用設備進行使用,不對施工進度產生影響。在開展作業前還需要檢查與試運行全部設備,一旦設備出現故障需要理解進行修理。此外,在實際施工準備階段,作業人員需要密切關注天氣情況,并關注氣候變化可能會對澆筑作業產生的影響。如若遇到雨天作業,則需要在混凝土表面鋪上塑料薄膜,以確保澆筑工作得以順利與連續的開展,保證整體工程澆筑質量達標。
在混凝土澆筑施工過程中,混凝土攪拌是一個較為重要的步驟,要求作業人員能夠在攪拌時把特定配合比的石子、水泥與砂裝到料斗當中。在攪拌加水環節作業人員可以采取進料的同時進行加水的方式或是先加水。除此之外,在進行攪拌時要求作業人員能夠對各類外加劑的特點和質量進行全面掌握,確保能夠選擇與施工需求最為適合的外加劑。不僅如此,作業人員需要對混凝土攪拌時間進行科學把控,做到均勻拌合混凝土,確保其顏色相同,以確保混凝土的適用性與和易性。
2.3.1 梁板澆筑技術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運用梁板澆筑技術要求使用到相關梁板,并且科學選用混凝土澆筑方案。如果要求澆筑肋形樓板,則能夠采用趕漿法來進行澆筑。具體來說就是按照階梯形式來分層澆筑梁板,不過值得一提是需要達到指定澆筑部位后方可開展相應的梁板澆筑作業。在具體澆筑環節需要確保梁板厚度比虛鋪厚度要小,同時要保證振搗與澆筑方向一致。在具體作業環節,需要結合具體作業狀況來動態移動標志,以便于能夠合理把控混凝土的板厚。完成振搗作業后需要采取刮尺的方法來實施找平作業,以保證混凝土澆筑的表面比較光滑。此后要求在澆筑墻體或柱體后的1h到1.5h內完成澆筑梁體或是柱、墻連接部位的梁板,以有效提高整體混凝土澆筑質量。
2.3.2 剪力墻澆筑技術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應用剪力墻澆筑技術時一般都是采取長條性流水線方式。首先,在特定的部位均勻,緩慢的澆筑厚度約為5cm的混凝土模板,并基于此來開展剪力墻澆筑作業。因為按照該流程來澆筑剪力墻會有施工縫隙生成,因此作業人員需要全面了解與掌握具體生成縫隙的位置,判斷縫隙是位于簾洞或是門洞。其次,在澆筑剪力墻時務必要保證作業不間斷進行,嚴禁擅自中止作業。再者,在振搗剪力墻接口部位時需要注重對其力度進行把控,以保證能夠與相應振搗需求相符,切實確保混凝土密實度的提高,讓其能夠更好的結合接口。再者,需要保證洞口周圍混凝土高度和孔洞位置相同,同時要求在相同時間段內完成內外墻墻柱與墻體的混凝土澆筑施工。在進行振搗作業環節要求把控洞口與振搗棒間距不少于30cm,而且需要同時振搗洞口兩邊部位,最大限度將由于振搗力度對洞口變形的影響降到最低。在實際澆筑剪力墻時,需要保證能夠準確且穩定的固定鋼筋,同時密切關注每一澆筑作業環節中的各類問題與情況,并在第一時間內采取有效的應對策略,以達到有效把控鋼筋保護層厚度,減少澆筑環節對剪力墻結構的影響,確保后續作業環節得以高效開展。
2.3.3 位置澆筑技術
對鋼筋位置進行科學布設對于整體建筑的可靠與穩定性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所以在實際澆筑環節,工作人員需要全面關注與有效控制鋼筋的布設位置,保證能夠準確安裝鋼筋。如果鋼筋位置不夠準確,則需要馬上采用有效的方式來進行解決,實現整體工程的牢固與安全。
2.3.4 混凝土搗實
能否有效搗實混凝土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混凝土澆筑工作是否能夠高效開展。再具體搗實環節,作業人員需要結合具體工程情況以及作業需求來選用相應類型的振搗器。如若混凝土厚度較深,且面積較大的情況下則可采用表面振搗器來完成。一般情況下,使用頻率較高的混凝土搗實方法有機械振搗與人工振搗兩種類型。其中,在采用機械振搗法時,要求作業人員能夠嚴格控制其振動的振幅與頻率,讓混凝土發生強迫振動同時在振動影響下讓新澆筑的混凝土顆粒間的摩阻力與粘著力下降,提高混沌的流動性。在進行機械振搗時,作業人員需要密切分析重力作用,做到均勻分布和填充水泥漿,減小空隙,以實現混凝土密實度的提高。在應用人工振搗時其原理在于利用人工的方式來搗實混凝土,來達到快速密實混凝土與混凝土成型的目的。通常情況下,采取人工振搗的方式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所以常常都是在搗實作業量不大或是設備不足的情況下才會采用該種方式。相比較這兩種方式來說機械振搗的效果要比人工振搗要好,所以通常都會優先選用機械振搗法來實施振搗作業。
在進行混凝土澆筑作業過程中,一個較為常見的問題就是溫度裂縫,而導致溫度裂縫出現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澆筑混凝土后會出現水化熱,從而導致混凝土內部出現溫度應力,如果不能及時采用有效的方式進行處理,就會導致溫度應力不斷在混凝土內部積聚從而超過混凝土極限應力從而引發溫度裂縫。所以在實際澆筑時作業人員可以將適當數量的粉灰減水劑添加到低熱硅酸鹽水泥當中來減少水化熱的反應以及溫度應力,實現整體工程澆筑質量的提高。
混凝土振搗質量的優劣將會對整體混凝土澆筑質量產生重要影響,如果在振搗環節沒能及時采用有效的方法來處理混凝土內部的空氣,則極易使得后續混凝土出現孔洞、麻面等問題,導致整體澆筑施工質量大打折扣。因為通常都是采取分層澆筑的方法來進行混凝土澆筑,且大部分都是控制其分層澆筑高度不超過40cm,所以在實施振搗施工過程中,要求工作人員要能夠避免與鋼筋部分相碰觸,避免其出現鋼筋錯位的情況。除此之外,在振搗環節需要保證混凝土內部不存在氣泡為止。
混凝土澆筑的后期養護對于整體澆筑施工質量的穩定有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在開始澆筑前,需要安排專門的工作人員來實施養護,確保混凝土水分充足。同時還需要結合混凝土的強度與硬度來確定具體養護時間;對混凝土澆筑溫度進行嚴格把控,盡可能降低內外溫差突變的情況。如若混凝土澆筑是在冬季進行,則需要做好相應的保溫措施,如若是在夏季進行則需要對混凝土進行合理降溫。一般情況下要求在澆筑混凝土完畢的12h內實施養護工作,且需要保證養護的不間斷,養護時間要在14h以上。澆筑完畢后需要在混凝土表面覆蓋麻片,同時灑上適量的水份。
總而言之,混凝土澆筑施工是建筑工程施工的一個重要步驟,其對整體工程質量與穩定有著較大影響。這就要求作業人員能夠正確掌握其澆筑施工技術,并對其中所需注意事項予以充分重視,最大限度上提高整體工程混凝土澆筑質量,進而不斷推動我國建筑工程施工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