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旸
(中國航空國際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北京 100120)
如何利用現有的機制和法律法規促進招標投標管理工作真正符合公開、公平和公正的原則,是未來招標投標管理工作完善中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中國現階段的招標與投標工作正處于一個不斷完善的階段,未來的發展趨勢將會受到現有的制度、機制、組織的深刻影響。要推動未來的招標與投標真正達到國際化標準就應該采取積極的措施進一步完善招標和投標運作系統的各項內容,著重從組織、目標和實踐層面提高工作的效率。
在建筑工程招投標過程中,業主、投標人及招標代理機構三者相互串通,打著公開招投標的幌子,卻早已內定好中標者。于是出現了圍標、串標、陪標及掛靠等多種騙取中標的形式。1)圍標。圍標也稱串標,它是指幾個投標人之間相互提前約定,一致壓低或抬高投標報價進行投標,建立價格同盟,使某個利益相關的投標者中標,從而謀取利益的行為和手段。圍標行為的發起者稱圍標人,參與圍標行為的投標人稱陪標人。圍標是不成熟的建筑招投標市場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2)陪標。所謂陪標,就是指在某項目進入招投標前,招標單位已經確定了意向單位,然后由意向單位根據投標程序要求,聯系其他有關系的投標單位進行投標,以便確保意向單位順利中標的行為。中標單位會按照事先約定的條件兌現承諾,該行為嚴重擾亂了建筑業有序健康的發展。3)掛靠。掛靠是指一個施工單位允許他人在一定期間內使用自己單位名義對外承接工程的行為。許多投標人本身沒有相應資質,僅僅只是“包工頭”,他們為了中標,與有資質的單位相互串通,并且支付相應的費用借用企業資質進行投標,這種不正當競爭行為,給建筑工程的質量帶來了很大的隱患和風險。
一些地方為了保護本地企業,為其謀取利益,便在招投標過程中設置多種障礙,不斷排擠外地企業,約束和限制非本地企業。一些部門人員濫用自身職權,通過運用特殊的權利,向建設單位推薦一些承包單位,或者向建筑工程總承包企業推薦分包隊伍。和過去相比,當前濫用職權現象盡管有所減少,不過依然存在對承包企業進行暗地指定或者明地指定現象,但是當前缺乏有力證據,當前常常會采用更為隱蔽的方法,絕大部分的方法為當面交代或者暗示。
在招投標過程中,由于政府部門的干預,導致業主單位無法選擇技術水平高,管理能力強,最具實力的施工單位,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招投標工作的順利進行,也使得招投標制度失去了原有的意義。政府部門經常為了當地利益,為了給本地區增加納稅,在招投標過程中針對外來企業提出一些更加嚴厲,苛刻的條件,提出限制潛在投標人資格條件,有利于利益投標人的條件,故意對外來企業進行排擠;還有部分政府給企業一定好處進行賄賂,從而限定中標范圍,使自己的收益標能夠確保中標。
我國的招投標相關制度建設起步比較晚,招標和投標制度體系并不完善,因此可以借鑒一些發達國家的成熟的制度建設經驗解決遇到的問題。日本的工程招標與投標制度中的“合理最低價中標”就可以被我國參考。在這種制度中,日本對政府工程承擔的建筑公司具有嚴格的等級限制標準,有資格的占極少數。所以在這樣的制度中建筑企業將政府工程看成是企業的“名譽工程”,因此實行嚴格的招標投標機制對規范建筑企業的行為發揮重要的作用。
通過采取隨機抽取方式,從評標專家庫中隨機抽取出若干名專家,以確定評標委員會的專家。在對專家進行抽取時,監督部門或者主管部門應進行嚴格把控,業主單位只有1次隨機抽取計劃,不得進行重復抽取。應對評標專家庫的建設進行完善和規范,統一配置和劃分專家的專業,對專家進行保密,從抽取至公示評標結果期間,不得將專家的身份泄漏出去,監督評標現場,對招投標雙方變相欺騙、威脅專家進行有效預防。對違規違紀取消資格的清出機制進行構建,嚴格處理提高虛假評標結果的專家。
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我國建筑行業還未形成完善的,系統的信息港,因此整個建筑市場的信息服務體系目前還處于相對分散的狀態,信息港的建立,可以很大程度上進行信息資源的共享,信息弱勢方也可以更快更便捷的連接到建筑市場信息,降低了信息獲取成本和信息的不對稱性;另外,信息史也可以解決信息的不對稱性,建筑業信息網上如果有各承包商的信譽史,可以提高招投標的質量,承包商也會更好地約束自己,提高信譽度,為建筑市場招投標的管理以及投標人的選擇方面提供了參考。
鑒于建筑行業在經濟中的重要作用,建筑工程及其招標和投標工作仍舊是中國經濟建設和制度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要充分認識到其在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采取更加科學的方法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