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率華
中鐵十七局集團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山東青島 266000
良好的道橋工程的施工質量是人們出行通暢性、節約出行時間的重要保障。在實際的施工及使用過程中,道路橋梁沉降現象是道橋工程常見的質量問題,道路橋梁沉降易引起車輛跳車現象,如果該路段未及時維修,會嚴重影響該路段的使用壽命,且對車輛的性能造成影響。文章對道路橋梁沉降的危害和原因進行了分析,對施工技術進行了詳細描述。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交通建設也隨之迅猛發展,并取得一定成果,但在交通建設領域中的路基路面施工還存在著較多的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其中最為顯著的是公路的沉降問題。公路的不均勻沉降會造成車輛在行駛的過程中產生顛簸等不適感,不僅不利于車輛的出行,而且對人們出行的安全也造成了隱患,因為這種問題極易引發交通安全事故,其對公路路基的結構產生一定的破壞,給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了極大的損害。圖1為公路沉降段路基路面出現的沉降現象。
橋頭搭板是在道橋工程中常用來緩沖道橋過渡段沉降問題的技術措施,可以有效防止跳車現象。然而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橋頭搭板的作用卻并不明顯,這是由于對于結構方面存在不合理的情況所致。如搭板近臺端的設置不合理,將其置于路面的淺表面層以下,這樣使得路面承受的荷載傳遞到路床。同時由于環境水不斷的從伸縮縫透入,使回填土不斷地隨水分流失,造成搭板脫空,這樣在載荷的不斷作用下逐漸彎曲直至斷裂。粗粒級配料填筑也是常用處理方法,但某些道橋工程施工時未按“三分法”規定進行作業,或者施工難度大,導致過渡段的跳車現象仍然存在。
在道路橋梁移民安置點的地面覆蓋施工過程中,關鍵連接是填充工程。此鏈接和回填操作之間也會有直接鏈接。如果在施工過程中沒有正確進行填充工作,這將影響回填工作。很完美。因此,在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應注重加油工作,杜絕缺點。填補工作目前所體現的缺點如下:相關包裝人員在操作過程中僅依靠自己的經驗和主觀判斷,導致許多工程未與實際施工情況相結合,只影響未來的施工環節也會影響未來使用的效率,并會影響公路橋梁的長期運行這種困難造成的損失很難在短時間內彌補。同時,在進行灌裝工程時,有必要在不同時間靈活調整施工形式,許多技術人員只在施工過程中逐步工作,不認真考慮不同時期和不同工程的不同施工方法。包裝技術指標無法實施,影響后續設計。雖然在后續工作中可以不斷改善這一問題的發生,但影響了整體施工進度和項目總成本,造成了不必要的建設項目消耗,影響了項目的經濟效益。
某施工單位承建一段一級公路的路基工程施工,路基總長度為653m,包括一道蓋板涵和一道箱涵。路幅范圍內土質狀況較差,為典型的軟土地基,塑性指數>26。但施工單位在施工過程中未引起足夠重視,以致在工程竣工后發現該段路面產生了嚴重的不均勻沉降,最大沉降差達160mm以上。事故發生后,有關部門對該工程質量事故進行了鑒定,審查了工程的有關勘察、設計、施工資料,對工程地質又進行了詳細的補勘。基于這種情況,施工人員針對沉降段進行分析,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結果發現,土壤層特別柔軟,與土壤層有關,具有高壓縮性,低承載能力,并且具有大的厚度,這導致在建筑物基礎的附加壓力下的大的沉降。對于軟土,由于軟土層范圍廣,富含有機質,因此必須根據土壤中水和空隙的特性更換土壤。根據軟土層的實際厚度,確定土壤變化的實際厚度,并挖出粘土的通常性質然后翻轉。當填土高度<4 m時,最適合的開挖深度應為0.6 m,當填土高度> 4 m時,開挖深度應> 1 m。挖掘粘土層后,應翻過,使其符合相應的規范施工。
搭板的長度要根據橋頭坡度來進行設計,可以使橋頭搭板有足夠的強度承受車輛帶來的荷載,防止沉降過度。當然還需要根據不同的施工現場來決定,并不是任何的施工現場均適用,某些施工現場即使長度設計的合理也不能避免沉降的發生。發現橋頭搭板出現脫空現象時應做好板下的砂漿封堵工作,將板下的脫空部位或地基中出現的空隙進行填補,并通過砂漿的粘結作用使其更加密實,增加其強度。這在搭板脫空早期較為有效,能夠防止搭板出現較大裂縫。另外改進搭板的分布方式,將其置于路面基層以下,并在其下澆筑16~20cm的墊層,墊層應比搭板多出50cm寬,遠臺端長出50cm,并以縱橫比1∶3的坡度與底基層連接,搭板近臺端下方墊設油毛氈。
建設一個定居點的地下覆蓋是一個非常復雜和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先進的建筑技術來支持。本文提出的工程實例中存在的問題首先是項目的土層相對較弱,承載力較低。然而,這并未引起足夠的重視。施工人員沒有足夠重視地下土層的承載能力低的事實[1]。基礎土的分類很容易確定,污泥被指定為泥漿,并提出了其承載能力。這些是100 kN和Es 4 MPa。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建設路面施工技術時,施工人員必須首先明智地處理道路,施工人員必須注意根據當前的土壤結構選擇合適的處理方法,并選擇各種性能比較。良好的建筑材料將進一步提高項目的整體質量。因此,根據地質調查報告,該設計單元的設計基礎為淺基礎寬2800毫米,估計載荷為270千牛/米,深度為-1.4~2米。上述解決方案不僅顯著改善了基礎結構,而且提供了一種車輛。工作穩定,也保護了旅行人員的人身安全。
(1)切實做好施工準備工作,如拌和站的建立、材料準備、基坑與基底的施工前處理。(2)對砂礫填料進行拌和時,需要對其實際含水量進行嚴格控制,要求必須處在最佳含水量±2%范圍內。(3)將拌和料運輸到臺背位置后,首先使用裝載機開始初平作業,然后使用平地機予以終平,對于機械無法到達的部位,應由人工進行整平,使臺背層面保持均勻和平整。在攤鋪過程中,臺背層面的坡度必須和結構物的坡度保持一致,為臺背處的排水創造便利[2]。施工中應對攤鋪厚度進行嚴格控制,要求不能超出25cm,若現場使用小型設備進行夯實作業,則松鋪厚度應控制在15cm以內。(4)碾壓施工時,先用振動壓路機予以穩壓,再以較低的幅度連續振動碾壓2遍,然后用壓路機進行靜壓,到消除所有輪跡為止。在碾壓過程中,需要對填料含水量進行嚴格控制,要求必須處在最佳含水量±2%范圍內,其壓實度不能低于96%。對于機械無法到達的位置,可使用小型機具予以夯實,到壓實度符合設計和規范要求為止。需要注意的是,臺背回填往往較高,且層數很多,所以進行振動碾壓能保證壓實效果。(5)完成檢測和驗收,并確認合格后,即可對上層進行施工作業[3]。另外,在沉降段施工過程中還需要注意下列要點:(1)臺背回填必須和錐坡的填土一同進行,同時按照設計寬度進行一次性填筑。(2)臺背回填處路床要和路堤路床一同進行。(3)對于U型橋臺,其臺背回填需要在梁板設置到位后,用工具和背墻進行規定,于橋臺的兩側對稱且平衡的進行;若無法滿足安裝要求,回填過程中,高度應控制在臺墻身高度一半以下,避免臺身發生位移。(4)對柱式臺背而言,其回填土需要在柱側實施,保證對稱性與平衡性,對蓋梁及臺帽進行澆筑施工前,應回填到臺帽的底部表面。(5)臺背和路堤之間相連的端頭,是施工中進行控制的主要內容。在施工中,需要強化這一部位的碾壓及檢測,避免產生裂縫,防止雨水下滲以后,導致路基出現病害。
綜上所述,想要保證我國的經濟事業能夠更快更好的發展,就必須要保證公路橋梁施工的質量,這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和先決條件,當前我國對公路橋梁施工的質量和技術都在不斷地提高,對于其中所出現的沉降問題也在根據實際情況實際解決,從公路橋梁施工中出現沉降問題的原因開始分析,到技術的應用,只有了解公路橋梁施工中的每一個環節才能真正地從根本上解決好沉降問題,防止沉降問題一次又一次的出現,導致施工質量下降。解決好沉降問題就是直接幫助提高我國公路橋梁施工的質量,為經濟建設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