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敬
(貴州省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總站, 貴州 貴陽 550002)
如今,裝配式建筑憑借其施工簡單、周期短、環保等特點逐漸得到廣泛應用,成為建筑事業未來發展重要趨勢。但由于它的施工方式和傳統建筑有很大不同,而且具有很多特殊性質,所以容易產生一些安全風險。
相較于傳統施工方法,建筑的裝配式施工主要具有以下幾個優勢:
1) 在裝配式結構生產過程中即可實現質量控制,現場施工環節大量減少,避免材料和資源浪費的情況;2) 濕作業相對較少,安全環保;3) 現場利用大型機械設備進行吊裝,效率快,周期短,能節省人力成本;4) 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施工該方式,為管理模式的改善創造了良好條件。
然而由于建筑裝配式施工大多為大型構配件,而且現場的施工節奏很快所以容易發生安全風險,一旦風險演變成事故,將帶來十分嚴重的后果[1]。
裝配式構件生產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由于土地資源緊張,現在絕大多數生產廠家都將地址確定在鄰省。構件的供應是否及時,對之后的施工有重要影響,必須嚴格按照相關計劃實施。預制構件整體質量,特別是吊點、附墻件與拉結點等特殊的隱蔽工程質量,都會對之后的施工吊裝帶來很大影響。然而,從目前來看,無論是結構設計、現場驗收,還是進場的檢查驗收,都將關注點放在成品的質量方面,成品保護工作做的很好,但在驗收內容與標志標記等方面做的還比較少。
因裝配式構件的體型通常很大,所以運輸時對車輛及減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對實際的運輸效率有很大影響,并且給周圍的交通也帶來了一定的壓力。此外,在運輸中經常會出現超高與超寬等問題,必須做好安全控制。將預制構件運輸到現場后,對堆場的承載能力也提出很高要求,如果其中任何一環出現問題,都會影響到正常施工,甚至威脅施工安全[2]。
在總平面布置過程中,應充分考慮駁運線路及行車條件,在施工組織設計中,則需要對不同構件的吊裝施工順序進行合理安排,使吊裝和現澆能夠良好配合;在吊裝的過程中,所需防護時間相對較短,采用傳統架體需要很高的成本,而且會對吊裝作業造成影響,所以一般不采用傳統方案,需要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制定全新方案。然而,對專項方案而言,依據往往不足,比如腳手架將傳統的現澆結構體系進行優化改良,未能結合裝配式施工要求制定專門的措施與標準,也別是在連接穩定性等重要方面還沒有完善的設計標準與依據。
相較于傳統以現澆為主的施工方式,裝配式施工首先需要在現場堆放大型裝配式構件,然后采用專門的大型機械設備對裝配式構件進行吊裝施工,完成吊裝后采用可靠的措施進行支撐固定,并開始必要的套筒灌漿。雖然作業環節有所減少,但需要控制的要點明顯增多,安全風險因此變多,這必須引起相關技術人員的高度重視[3]。
伴隨裝配式建筑不斷發展,其施工中的安全風險及其管控的難度都在明顯增加,其主要原因為這種全新的施工方式和傳統現澆有很大差別,需要對施工方式及管理理念進行整改。另外,對于裝配式建筑,其結構體系相對較多,當技術標準還沒有達到統一時,會使施工單位在素質水平上有很大不同。實際施工中,存在構件供應管理及質量把控方面的問題,施工單位無法開展精細化管理,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無法實現信息共享。因此,無論是在現場施工還是管理上都存在一些安全風險。對此,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整改。
1) 與安全生產相關的政策措施及規范標準沒有及時跟進,和實際的建設施工與發展無法匹配。現階段,專門針對裝配式建筑的權威研究組織雖已設立,但缺乏與安全生產有關的專家及附屬研究機構,未能開展專題研究,使雖然裝配式建筑設計與施工技術規范不斷提出和更新,但安全標準與政策卻比較缺失。對此,必須在保持現狀的基礎上,加強對裝配式施工安全的研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設立專門的部門與機構,不斷加大研究力度,進而從根本上提高安全控制水平[4]。
2) 現場監管模式有待調整,由于施工模式已經改變,所以對現場監管模式進行調整也是十分重要的。具體包括對安全監管進行向前延伸,使其深入到材料選擇與設計環節,以此通過有效的現場監管,保證各環節施工質量,及時發現和解決潛在的各項問題。
3) 可用的安全保證措施不足。由于需要很大一部分成本,所以安全保證措施就目前來看還顯得不足,無法適應實際生產要求。對此,應切實增加相應的投入,從國外積極引進相關先進技術和管理措施,并做好相關經驗的積累,力求把好的安全保證措施推廣出去,在我國多個地區廣泛采用,提高安全管控水平。
4) 施工單位素質有待提升。面對一種全新的施工方式,很多施工單位都需要從零做起,這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來學習、吸收和積累。但為了不影響正常生產,只能在不斷的摸索中前進,這使得施工中很多問題都可能是施工單位意想不到的,最終帶來很大的安全風險。對此,從施工單位角度將,應從重點培養部分技術人員入手,以此帶動整個施工單位素質水平的提高,切實增加相關投入[5]。
1) 現在的裝配式施工綜合管理規范還比較缺失,不同參與方承擔的職責,以及具體的工作標準和流程還不夠明確,使施工中容易產生安全風險。對此,必須加快規范制定與更新的步伐,利用嚴格標準及規范限制各參與方的行為,從而起到保證施工安全的作用。
2) 專門用于裝配式建筑的安全管理及技術標準,如安全防護措施、模板及腳手架體系、設備等方面還比較缺失,在這種情況下現場的技術指導及安全控制會受到很大影響,不利于施工安全。因此,相關部門和機構必須認識到這一問題,力求在短時間內填補安全技術標準上的空白。
目前的裝配式建筑現場管理依然沿用傳統現澆結構施工的現場管理模式,根本無法滿足裝配式建筑施工要求。對此,首先應認識到裝配式建筑和普通建筑的差別,然后結合裝配式建筑各項特點和容易產生的問題,制定有針對性的現場管理方案,并在實施中予以嚴格執行,最后監理與業主單位還要對這一方案的編制及執行情況進行嚴格把關,使其充分發揮應有作用效果,實現保證裝配式建筑質量的根本目標。
綜上所述,由于裝配式建筑截至目前興起的時間不長,而且與傳統的建筑施工方式存在很大差別,所有在裝配式建筑施工中會產生很多安全風險,對施工的正常進行與安全都造成一定影響。對此,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方面要更深入的研究裝配式建筑的施工技術,制定更多合理有效的安全保障措施,另一方面則要從施工現場抓起,改變傳統管理模式,形成多方齊抓安全的良好局面,及時發現和消除所有安全風險。